•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和分析

——基于索洛余值法

张博昫 陈祎璠 王娜
  
一起生活科学
2022年14期
1.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2.东北农业大学 文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摘要:本文在阐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相关概念与整理好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索罗余值法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根据做出的图像发现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02年起呈下降趋势至2009年之后小幅度波动基本趋于稳定。最后,将测算结果与黑龙江省实际状况进行结合为黑龙江省后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索洛余值法;变动弹性法;弹性系数

1.引言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科技的进步是实现农业发展、促使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条件。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多方位的,然而在这些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科技进步。换言之,要推动农业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进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为客观了解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并对比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在农业科技进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其农业发展助力。

2.相关概念及理论

科技作为新时代发展农业的第一生产力,在改善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户增产等方面存在重要贡献,同时也通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能够从农业科技发达程度反映出某个地区经济发达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分为广义和狭义,农业科技进步的狭义定义只涵盖科技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农业发展,其特点是只包含了科技进步的刚需技术与方法;其广义定义除去狭义定义中科技进步硬实力所带来的农业发展,还考虑了经营管理水平、决策科学水平以及技术服务水平等软件所带来的科技水平的提高。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评判标准之一,如今已经被视为主流的评判农业科技进步的指标。

本作所使用的索洛余值法,作为最被广泛应用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现状以及经济增长理论等实际情况,分析各种因素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除内部对比外还与其他省份进行横向比对,致力于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3.数据来源

依据上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相关概念以及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采用索罗余值法作为测算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率的基础模型。根据总投入等于总产出并同时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现状以及实际情况,选取时间、物质费用、劳动力和耕地4项为自变量,以此来构建模型。

4.测算方法

1957 年,美国经济学家R.M.Solor 在农业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要素生产论概念,进一步首创了增长速度方程法,即索罗余值法,其思路对于农业生产函数模型为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率的测算分析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农业生产函数模型为:

在用变动弹性法测算得出各项弹性系数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近年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物质费用增长率、劳动人数增长率、耕地面积增长率,可计算出黑龙江省 2002 年以来农业科技进步率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5.结果分析及对策

5.1 相关弹性系数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农业费用中的农业中间消耗总额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其可能在黑龙江省各项弹性系数的增减中产生影响,进而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中发挥较大作用。

5.2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周期

我省部分地区仍未摒弃依靠农业物质费用增长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而索罗余值法假定市场环境为完全竞争,农业生产规模要求严格且理想化。

5.3对策建议

本作从索罗余值法理论基础出发,用定量方法推算出2001-2020年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农作物播种面积等因素的弹性系数,并根据周期性测算出黑龙江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并绘制出图像。用科学的方法和科技的手段不断更新农业生产及经营方式,才是黑龙江省农业行业从业者应该进行优化的思路。

对于政府部门,想要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了解科技投入和产生效益之间的关系。因此想要稳定长期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效益,需要施行长期的科技财政扶持政策,并积极扩大农业科技创新绩效中农业科技经费所带来的规模效应。

以上定量测算与分析,对理解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发展情况,为我省未来农业发展中的政策侧重方向以及农业科技实际应用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索罗余值法本身因理想化除去资本、劳动力、土地以外的因素,可能与实际数据有所差异。未来的研究可比对其他研究方法选出更能精准分析的方法或引入其他因素作为研究依据,以提高测算结果的可信度与准确度,这也是未来要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彦红,唐海春,田晓琴.“十五”以来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性研究及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20,38(05):125-130.DOI:10.19445/j.cnki.15-1103/g3.2020.05.018.

[2]汤瑛芳,张正英,白贺兰,高军,张绪成.甘肃14市州“十二五”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0):115-121.

[3]王洁,夏维力.陕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分析——基于索罗余值法[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9):98-102.

[4]陈文辉,金国胜,王珍.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3):190-191.

[5]李诗文,胡凯.江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预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9):159-163.

[6]徐晓红.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研究述评及吉林省改进建议[J].乡村科技,2020(16):49-51.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0.16.0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