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基层党校教师发展困境及对策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指出,人才队伍建设是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行政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各地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年轻教师投身于党校事业。但基层党校师资老化、水平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仍然突出,本文以基层党校现实困境为出发点,对当下困境进行分析,期冀可以走出困境并推动基层党校教师良性发展,进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党校(行政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及教育的学校,承担着9600多万名党员干部的培训任务。其中基层党校承担着培训乡科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基层党员的任务,据2019年12月统计,全国共有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共有基层党校2862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县两级党校大约承担了90%以上基层党员干部教育任务,是教育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力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能否贯彻落实到基层,关键就在于基层党校有没有一支素质、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然而种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基层党校教师发展现状陷入困境,因此深入探究基层党校教师发展困境,指出合理可行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党校教师发展困境
(一)从外因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
1.党校教师定位模糊导致内生动力缺乏
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它即是“学校”,又是“部门”,单位性质介于学校和部门之间。党校教师在授课宣讲之余不仅要承担本校行政工作,也需完成当地政府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长期大量从事行政性工作使教学逐步成为党校教师“副业”,这在模糊党校教师职能的同时也使教师失去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成就感,对工作产生倦怠逐步流于形式,进而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
2.各类机制不完善造成人员流失
随着各地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强,不少年轻教师通过招考进入基层党校,但问题也逐步凸显:一是各类人才优惠政策少且难以落到实处;二是对教师的培养规划常常流于文字材料难以执行。三是针对基层党校教师开展的培训班数量少、时间短且随机性大,教师常也因工作任务重而与之失之交臂;四是基层教师数量少,高级职称比例低,缺少晋升机会;五是人岗矛盾,岗位分配不以专业为先而是哪里缺人去那里,能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种种因素的层层叠加都使得基层党校教师岗位对青年人才、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员流失逐步成为常态。
3.理论功底不足使得职业发展受阻
从内因来看,基层党校师资有三大主要来源:一是来自当地国民教育系统,二是其他单位调入,三是公开招考。以前两种形式进入党校的教师不可避免存在理论“短板”,且在后续发展中也难以在短期内进行弥补。从外因来看,一是基层宣讲对象多为老党员他们年纪大、学历低,党校教师便难以在宣讲中融入太多学术性内容,使得授课内容单薄对理论知识的研究也流于表面;二是基层党校受资源、地域、资金等条件限制,缺少与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三是基层党校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依旧停留在自主学习阶段,缺乏固定有效的学习渠道。
二、基层党校教师发展对策
1.寻找“平衡点”,激发内生动力
在新冠疫情反复爆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基层工作只增不减,此时就需要教师树立大局意识融入当地发展并找到教学与行政工作之间的平衡点。
第一要正确看待行政工作。行政工作虽繁杂琐碎但也是了解当地工作、增进交流沟通的好机会,教师应学会在其中找到自身价值与意义。第二要利用好闲暇时间。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通过读原文读、原著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充盈内心。第三要合理分配行政工作。除了教师内在的平衡,外部平衡其实更为重要,管理者在教师内部要做到合理分配行政工作,避免出现部分教师“一肩挑”的现象,打乱党校“生态系统”。
2.完善各类机制,强化吸引力
基层各类资源相对溃泛,在增加人才吸引力上应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为发展方向,而不是盲目照搬照抄。
第一要实事求是。各类优惠、保障及人才培养措施一方面要考虑当地政府的承受力,确保能切实落地;另一方面也需考虑引进人才需求,做到“供需匹配”。第二要强化情感关怀。党校教师职称比例受限于教师数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增加,那么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就成为增加教师与学校“粘性”的好方式。第三要转变工作方式。首先以实际为出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规划方案,避免培养规划停留在文字材料上难落实的现象出现;其次工作岗位安排应遵循“人岗匹配”原则,分配岗位时应对招考人员意愿、专业、性格等进行全方位考量。
3.直面理论短板,扩宽学习渠道
理论知识缺失是基层党校教师要直面的最大难题,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一是定期进行校内交流。以周月为周期在教师群体间开展读书交流、微党课竞赛等活动营造学习氛围;二是加强校外交流。强化与上级党校、周边党校、大学或当地知名专家学者间的联系,定期举行交流会扩宽教师视眼,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利用互联网强化学习。利用好国内外各大高校推出的公开课程,吸收名师观点并内化于心;多读多关注学术期刊追踪学术动态及成果,更新知识体系。四是要明确教学方向。根据自身专长以及教学需求来明确授课课题,围绕课题在一个领域内深入研究走访,推出高品质课题。
三、参考文献
[1]《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 王木水.困境与变革:党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向度[J].西藏发展论坛,2022:90-94.
[3] 王蓉.基层党校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困境及突围之策.[J],2022(21):14-17.
[4] 胡欣然.党校年轻教师成长发展的方向、问题及对策[J],2022:76-77.
[5] 徐红梅.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究[J],2021:96-97.
[6] 陈巧香.试析基层党校教师素质能力的提升策略[J],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