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山海经》中角色的设计语言提炼与应用研究

钟莹 赵莹 吴慧芹
  
一起生活科学
2022年16期
东北大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以《山海经》作为载体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设计,输出符合现代审美并且富有中华内核的设计。通过查找阅读文献解读《山海经》的发展过程以此来分析如何进行扬弃;通过对再设计的方式进行讨论去了解再设计的不同层次;实例举证探寻用现代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再现的途径,致力于找到并证明从传统文化中提炼设计语言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山海经;设计语言提炼;设计方法

1 绪论

因为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也愈来愈高,设计随之也开始变得重要。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当数量以中国风为特色的优秀设计存在,并且随着大量国内设计师在文化自信方面意识的崛起相关的设计数量还在快速增长;但是真正秉承文化内核又符合现代工业化需求及审美的设计还是有所欠缺。

《山海经》作为一本富有传奇色彩的古籍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荒诞不经的形象也值得细细品味。尽管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山海经》的传阅量并不高,但是其独特的神秘形象和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是不会暗淡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财富。将《山海经》中异兽的形象和气质转化为设计符号和精神内核融入产品中,使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提炼的设计语言塑造出新的形象,远古而来的异兽经由时间的洗礼脱胎换骨焕发生机。以现代化的设计让更大的市场接纳,中国特色的文化气质就能更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

2 《山海经》中异兽的角色形象研究

2.1 《山海经》概述

《山海经》包含 18 篇,“山经” “海经”(海,不是指大海,而是偏远的土地)分别占五篇和十三篇,描绘了从上古时期一直到秦汉时期地貌和故事,其作者和成书时代一直存在争议。如今公认的《山海经》内容和格局,主要是由西汉时的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天文历算家刘歆奠定。

《山海经》中记录了大量的异兽,它们的形象反映了原始的宗教和巫术;也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于图腾的崇拜;还记录了许多远古的神话传说,也涵盖了古人依靠想象力创造的形象。本文研究的是角色设计语言的提炼,所以主要研究异兽的形象,也通过神话故事深度了解角色性格习性。

2.2 《山海经》中异兽的形象设计分析

(1)异兽形象的来源

《山海经》中异兽的形象通过研究分析,主要源自三个方面。

首先,自然崇拜。由于原始时代的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自然而然会把能够管理人类生活的自然力和自然物人格化,把其看作超越自然的神物,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纯粹的动物般的自然意识”。面对强大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无能为力,无法解释,因而充满敬畏之情。因此,祖先想象各种归化的神,崇拜他们,并为自己的灾难祈求祝福。

其次,图腾文化。图腾是宗教形式的象征性体现。《山海经》中的许多艺术形象神神怪怪,这些毫无疑问与中国古代氏族和图腾文化相契合。中国古代有许多宗族和各种领土,氏族为了捍卫自己的领土,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图腾来威慑一方。《山海经》中就不乏混合了各种物种的形象,因为这是强大的代表。

再次,巫术文化。巫术礼仪一方面是为了与天沟通,祭祀祖先,以此来给氏族降幅;另一方面就是维护秩序,凝聚人心,生存维系的重要保障。许多存在于《山海经》中的自然事物也被冠以了神的属性,山神,水伯,天帝,风神,神山,神树等这样的形象数不胜数非常有趣,这种巫术文化在原始社会有重要的地位。

(2)不同时期异兽形象的表现特点

胡文焕的《山海经》是明代《山海经》绘本的代表作之一,整体风格上简约古朴,有浓重的中国文化韵味,线条细腻勾画出异兽的形象,为了凸显异兽形象采用留白比较多创作手法。

清代成或因的《山海经》绘本对异兽形象进行了重新绘制,用线粗旷夸张,有明显的宗教化倾向,人物和异兽身后绘有带有宗教性质的佛光。他的绘本加入了故事环节,类似连环画。同时,由于当时对风俗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于劳动人民独特理解,使得他在画中加入了劳动场景和俗世元素。

现代《山海经》绘本也较多,其中陈丝雨的《山海经》绘制了鬼怪人物及其故事;全书以黑色为主色,配以赤色。虽带有插画家个人色彩,但总体保留了神奇瑰丽的鸟兽虫鱼、神仙志怪特征,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原始时期的花花世界,在造型、想象、表现形式上兼具典型中国式和现代派风格。

《观山海》由杉泽绘制,书中所绘制的异兽形象有别于以往的所有作品,其中浓淡相宜的水彩,体现了当代中式绘画的惊艳,毛发肌理等也非常细致。绘画有浓重的中国风色彩,但也参考了西方的“形似”,他还在作品中融入了当代人的审美和感情,每一个形象都是那么楚楚动人,直击人心。造型,动作,甚至环境,羽毛,胡须,鳞片等,都有着合理的诠释和宏伟的想象力。

3 《山海经》设计语言提炼及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3.1设计语言提炼

设计语言提炼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是图案设计,即直接使用传统形态元素、传统色彩元素、传统材料元素。这样的设计只能达到形似的效果,只能通过中国风的噱头短期抢占消费者的视线;无法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更无法长久发展。

第二层级是样式设计。样式设计会抽象出传统形象的纹样和符号,进行重构,拼贴等现代方式的再设计。但是抽象出的多为纹样,还停留在外部装饰或者是理解不够到位抽象出的形象无法反映文化内涵。

第三层级是方式设计,运用深层次的美学观念借由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真正对传统进行理解,消化和重生,这也是最为理想的设计语言提炼。

一直以来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审美方式、哲学内涵都是一脉相承的,而这才是产品设计真正需要传承的。产品设计要传达的蕴含在产品形态和功能之下的文化、习惯以及情感,《山海经》中不乏审美情趣、伦理等级、风俗习惯、社会活动、宗教信仰等情感属性,在其中寻找载体,转译为设计语言进行表达才是设计语言提炼的正确方式。

3.2《山海经》设计语言提炼及应用成果

3.2.1《山海经》设计语言提炼

选取《山海经》中五个异兽的形象,对其特点以及功能作用进行分析。

(1)鵸鵌。这种鸟外形像乌鸦,长着三个脑袋、六条尾巴,经常发出像人笑声一般的声音,吃了它的肉,人就不会做噩梦,还可以辟除凶邪之气。这个形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三个脑袋,六条尾巴,并且可以驱除噩梦,是有着良性作用的异兽。

(2)讙。讙看上去是狸猫的样子,但是只有一只眼睛,有三条尾巴,声音可以胜过其他所有动物,可以避凶邪,治疗湿热造成的病症。同样是一种瑞兽。

(3)猼訑。同九尾狐一样,猼訑长有九条尾巴,头上的耳朵也有四只之多,眼睛却长在背上,佩戴它的皮毛不会感到恐惧。它的功效也非常缥缈,具有神秘气息。

(4)类。这种异兽长得和狸猫差不多,脑袋上有稍长的毛发。其雌雄同体,吃了他的肉可以平息嫉妒心。嫉妒,这种人类的弱点也可以被他攻破,实属特别。

(5)鳛鳛鱼。鳛鳛鱼虽然名为鱼,但是外形长得像喜鹊,叫声也像喜鹊,有十只翅膀,所有的鱼鳞都集中在羽毛的顶端。这种异兽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虽然是鱼,但却有翅膀,并且在翅膀上长了鳞片。

3.2.2 设计语言提炼应用成果

虽然山海经中的形象怪异乖张极具情趣,但是毕竟是上古时代的产物,难免与现代的审美产生出入。所以需要从山海经的形象中提取与现代审美相符的设计语言并且辅以中国方式进行重构(图1)。

(1)鵸鵌。鵸鵌的功用是驱除噩梦,所以从这个异兽所提取的语言是梦幻的。鸟的形象不必具象的表现,轻盈的形态就可以体现鸟的内涵。而鵸鵌三个脑袋,六条尾巴的形态在现代人看来与梦幻还是有些差别的,所以脑袋可以提炼为一个能装下很多美好梦境的大容积形态。在颜色上也要与浪漫相符,可以选择白色和高亮度低饱和度的彩色进行搭配来进一步的烘托气氛表现主题。

(2)讙。他的声音胜得过所有动物,非常悦耳动听,提炼的语言就是声音。考虑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代表清凉的风吹动发出响声的风铃再合适不过。讙是形态像猫的异兽,讙的三条尾巴就可以作为风铃的发声源;而以柔软猫身作为上部的造型元素进行使用。

(3)猼訑。猼訑除了在外观上的特色,在功用上也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恐惧。当你不在意,自然就不害怕了,要视一切为无物。猼訑的眼睛长在背上,更体现了这种精神。整体形态要超凡脱俗,不一定有人形或物形,但要有眼睛,并且眼睛要以闭目的状态放在非常规或者角落的位置。在颜色方面使用水墨画的色彩,即白色和墨色更进一步强调超然物外的精神。

(4)类。类可以平息人们心中的嫉妒。嫉妒便是由于执念过重导致的。要放下执念,就要接受缺陷承认不完美也是一种美。有缺陷存在的形象构成一种别样的美感;或者一组缺陷不同的形态以此表明正是因为不完美才多姿多彩。在色彩上会同时选择明度较高和较低的颜色来代表优缺点,并以合理的配色呈现出和谐的状态。

(5)鳛鳛鱼。这个可能是最早的“灭火器”,古人认为把它养在家中可以预防火灾。它作为鱼的身份却长有翅膀,比起刻画整个形态,局部提取鱼带有鳞片的翅膀会更加有趣也更现代化,灭火的功能也可以用鱼鳞上的水滴进行表达。翅膀上的羽毛和鳞片结合会碰撞出美丽的火花。颜色会选用羽毛常见的白色和鳞片波光粼粼的彩色。

3.3产品设计实践

《山海经》中的异兽有具体的形象和故事以及美好的寓意,希望所应用的产品能够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所以家居摆件与装饰品更为适合(图2)。《山海经》中形象所带有的美好寓意比如灭火、避凶邪等,有一种驻守的神兽或者保卫房屋的门神的感觉。现代人的生活忙碌且孤独,而这些踩着时光远道而来的异兽化身为精灵进入摆件中陪伴着也保卫着我们的生活(图3)。

4 结论

《山海经》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珍宝,其衍生品想要长久的进入市场,就要把握住现代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现代设计的方法对山海经再设计。应该抛开《山海经》中描述的异兽的具体形象,按照它的身份特点拟化成其他形态,例如飞鸟可以设计为云朵或气球等轻盈的形态;将《山海经》所提炼的设计语言应用家居摆件中,体现其美好的寓意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而在材质上则选择现代人依旧喜爱的陶瓷和木材,辅以具有现代感的丝绸等材质,更能表现《山海经》中异兽神秘莫测的气质。

本文的研究希望通给想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设计的设计工作者们提供参考,也希望更多的作者能够深入研究该方向的议题,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持续不断的进入当今的市场,完成文化的输出。

参考文献

[1] 冯国超.山海经[M].2016 年 9 月第 1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615.

[2] 郭蓉.《山海经》异兽形象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视觉表现[D].沈阳师范大学,2018.

[3] 杉泽,梁超.观山海[M].2018 年 6 月第 1 版.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06):1-415.

[4] 张珊.谈中国传统图形运用于现代设计的层次与问题[J].美与时代(上),2018(09):24-27.

[5] 俞欣,张仁丰.山海易经[M]. 2018 年 6 月第 1 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6):1-2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