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发及应用

王继申
  
一起生活科学
2022年16期
云阳县海峡小学 重庆云阳 404599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以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创设全新的音乐教学活动,并以地方音乐资源以课程形式持续留存,让地方音乐文化薪火相传。本文主要分析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开发要点,以及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措施,以舞蹈、教材、音乐课程等方式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地方资源;文化传承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丰富文化资源,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特色资源,以音乐教育为基础生长点,不断发挥文化传承作用,以此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元化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情感与音乐经验得以升华。

1、地方音乐课程资源概述

地方音乐课程资源也包括本地音乐资源与开发音乐资源,在当地音乐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地方音乐课程资源中,其核心在于本地音乐文化,它是当地文化历史中特色部分,也是在历史长河下形成的宝贵财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挖掘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并以多媒体技术、微课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多元化的音乐教学[1]。

2、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发

在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从如下方式寻找适合小学生的地方音乐资源,并合理融入到课堂音乐教学中。

其一,中国音乐资源数据库。该资源库集历史、艺术、研究、学术价值于一体的中华传统音乐曲库,其中包括各种风格、种类、民族、年代,包含多个地方音乐和特色音乐资源10000余首,内容分类清晰,检索方便,让珍贵的民族音乐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使聆听民乐变得更加容易,实时在线更新,年更新20000首。

其二,中华戏剧文献资料库。该平台以传统戏曲音乐为载体,汇集了梅兰芳、程砚秋、谭鑫培、余叔岩、白玉霜等戏曲名家。对旧唱片进行了细致的修整和数字化,使旧唱片声音质量得到了恢复,让学生能够听到真正京剧名家的声音,感受到古典的唱段。其中包括京剧、评剧、越剧、昆曲等大型剧种,还有彩调剧、甬剧、泗州剧等。

其三,中华音乐文献资料库,该数据库包含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上百种曲艺,学生可收听到来自北方的京韵大鼓,山东琴书、北京琴书、河南坠子、相声、二人转、以及苏州评弹、四川清音、粤曲、莲花落等。

其四,丝路民族音乐鉴赏资料库,该数据库立足于丝路沿线国家极其丰富音乐、文化、艺术资源,以“有代表性的历史音像优先挑选”为原则,对丝路地区几乎绝迹的民族音乐进行了复原、数字化、挖掘、整理。其中包括丝绸之路上几十个不同的音乐种类,将近3000首[2]。

3、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3.1结合地方音乐文化,创新小学音乐教学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汉、藏、彝、苗等各族人民聚居、混居的实际,积极利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资源,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课程[3]。教师应以多层次、多方式将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引入到音乐教学课堂中,并以丰富音乐内涵为基础,积极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探索地方文化资源与课程资源内容,使得学生音乐知识得以扩充,音乐内涵得以提高。

例如,在四川地区小学音乐教师可把四川优秀文化艺术项目、非物质文化项目作为符合学生特点的项目,列入中小学音乐学科中,并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编制本地的音乐训练教材,把四川经典的、脍炙人口的民歌、舞蹈、戏曲、器乐等歌曲纳入到小学音乐教学课堂[4]。

3.2结合地方音乐文化,发挥教材音乐资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地方音乐文化,以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并在原有的艺术因素上融入地方文化资源。例如,在教学《苗族飞歌、竹笛、降记号、侗族大歌》一课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侗族大歌,并让学生了解到其特点为高山流水自然声音,以此改变的特色,这也是贵州一带独有的音乐表达方式。随后教师应引入贵州苗族歌曲。如苗族童谣,因其形式简短、音节和谐、朗朗上口、诙谐幽默、贴近生活、充满童趣而得以在民间代代相传,鉴于它的这种特点,教师可将童谣这种集文学性、节奏性、知识性、地方性为一体的内容引入音乐教学课堂,在歌曲曲目的选择上具有几个特点,1、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2、注重地方性与民族性相统一;3、注重审美性与趣味性相统一。所选曲目均旋律优美,或欢快诙谐、或载歌载舞、或分组对歌,以充满童趣,体现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新形象,发挥易唱易记、便于传唱的特点。最后,教师可开发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并以探索的形式,激活学生民族音乐文化基因,使小学音乐课堂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渠道,让民族音乐、多元化音乐、地方音乐渗透到学生们的心中。

3.3结合地方音乐文化,创设音乐舞蹈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舞蹈与音乐结合的教学形式,并以地方音乐文化,通过改变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形式以及当地独有的特色文化。如,《康巴的春天》和《快乐的啰嗦》都入选了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例如,在教学《蒙古小夜曲》时教师应引入蒙古地方音乐文化,并以舞蹈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节拍。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简单的舞蹈步伐,激发学生对我省少数民族舞蹈的热爱和对地方文化的持续兴趣。在舞蹈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内容具有独特而浓郁的蒙古气氛,以特色伴奏乐器和幽默风趣、贴近生活、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们发现蒙古音乐的魅力所在,让他们乐于接受地方音乐,爱上蒙古特有舞蹈与文化,从而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积极挖掘出地方文化资源,并以音乐文化、民族文化等角度作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课堂,进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多元性,体会到音乐文化对自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柴雅妮. 陕北地方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开发研究--以延安市S小学为例[D]. 青海:青海师范大学,2020.

[2]童波. 乡土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23):97-99.

[3]龙洁. 地方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利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9):218-219.

[4]王跃. 小学音乐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J]. 明日,2019(50):027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