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英语学科中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读前、读中、读后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分析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对语言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但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程式化、碎片化和思维浅层化现象非常普遍,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且还极易影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兴趣。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认对待,然后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以此为出发点,笔者从思维品质培养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读前、读中、读后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教学面临的新要求,思维品质是对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心智特征的直接反应。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若想真正学好英语,并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必须真正做到从思维品质培养的角度入手,从而才能让学生在思维的推动下有效吸收理论内容,并能够正确使用理论,这样其英语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还需仔细分析。对此笔者觉得,应将培养思维品质落实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要在读前、读中、读后等三个阶段渗透思维品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效果。
一、在读前培养思维品质
这一点可以从创设语言情境的角度入手,可利用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并通过语言情境将文本内容导入,从而将英语阅读教学顺利开启,而且利用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学习中完全集中注意力[1]。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中,提供了一篇以could you please…为题目的文章,内容是告诉人们应在不同情况下根据文化知识选择和使用合适语言,那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James到北京旅游,他想去天安门广场但他不知道怎么走,然后询问路人How to go to Tian an men Square?但是路人并没有告诉他,接下来他又换了一种询问方式,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go to Tian an men square?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两种学习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采用第一种询问方式时路人并没有告诉James,而利用第二种询问方式便获得了答案,然后让学生猜测文本内容可能会和什么有关,并正式进入阅读环节。
二、在读中培养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同样可以创设语言情境,首先让学生带着阅读教学开始前的几个问题正式阅读这篇文章,这里要注意,阅读应分两遍进行,先让学生进行一遍略读,然后再进行精读。在略读中要熟悉文本大意,梳理文本都阐述了哪些内容,在精读中要对文本进行思考,并将阅读结束后进行总结[2]。学生经过两遍阅读之后就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向他人寻求帮助时应怎样正确使用英语,可以了解到虽然表述的具体含义没有任何差别,但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文本中提到Where are the restrooms?和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are the restrooms are?前者给人的感觉特别直接和突兀,对陌生人而言显得比较不礼貌,而后者则是一种寻求帮助时正确的礼貌用语。接下来即可让学生自行设计一段以could you please为主题的情节,并呈现相同含义且效果完全不同的两种英语语言使用方式。
三、在读后培养思维品质
进入这一阶段主要可以通过互动交流等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将英语语言的使用习惯和汉语进行对比,同时前文提到的设计对话情节,然后进行对话演练等也可以在读后进行[3]。在读后阶段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总结,第一先复述文本中的基本信息,阐述个人对文本内容的观点。这一点可以通过联系上生活进行对比,比如文中提到了当下他人寻求帮助时应该怎样正确使用英语,那么学生也可以在这一阶段联系其日常生活中寻求他人帮助,或者为他人提供帮助的经验加以阐述。第二可阅读教学进行升华,比如让学生发表对礼貌的看法,或阐述礼貌对一个人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读前、读中、读后的结合可让学生逐渐深入文本,将文本中传递的信息充分理解和吸收,而且可在文本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很大影响,更能够利用阅读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最终可达到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房海春.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山东教育,2022,13(14):46-48.
[2]杜玉敏,邢莉娜.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2021,27(5):68-69.
[3]王敏.思维品质培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文学少年,2021,08(1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