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现代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立的作用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其文化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开展面临着诸多难题。所以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来建设相应的数据库,希望能够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方法。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相关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中就将针对现代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立中的作用精细深入探究,希望能够更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现代数字化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措施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真正的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而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保护,数字化技术在其中发挥着不容替代的作用。但是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立过程中,仍然不能正确认识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导致其应用效果不佳,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接下来就来具体探讨了解一下现代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中建立的作用,希望能够真正地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储存和展示,更好地实现传承与保护。
一、非物质文化数据库建立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其中所涵盖的文化类型也是非常复杂多样的。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更好的帮助民众了解中国的传统历史,对于增加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说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的考虑相应的市场环境等相关要素来投入资金或者人力进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但是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众群体是相对较少的,很难有效的实现对于各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不利于我国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而非物质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非物质文化数据库中,可以有效地借助各类型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即使缺乏相应的传承人,后续也能够有效的利用相应的数据库资料来对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比如,刺绣技术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刺绣传承人缺乏,导致刺绣文化没落。但是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将刺绣相关针法,影像,图片的进行全方位的采集来构建相应的数据库,后续也能能够有效的根据相应的资料内容来进行刺绣文化的保护,使后续的传承人也能够有效地借助相关的资料内容来对相应的刺绣技艺进行传承保护。而且相较于传承人的培养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数据库的建设难度是相对较低的,可以有效的实现中国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保护。
二、数字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立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发展过程中对于数字化技术的依赖性是非常之高的,只有保障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才能真正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更好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接下来就来具体探讨了解一下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数字扫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过程中,数据库的建立需要详细的记录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信息,才能使后人能够有效地借助相应的数据库来更加全面的了解相应的文化内容。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借助相应的数字扫描技术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过程进行数字化的扫描记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数据库内容,能够作为教学视频等来为后续的传承人员提供学习资料。比如,我国的宣纸工艺就是非物质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因此可以通过数字扫描来记录相应的制作过程,从而使宣纸工艺能够传承发展下去。
(二)构建网络互动平台,促进文化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吸引民众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来进一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是很多物质文化的受众群体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可以有效的搭建相应的网络互动平台来吸引更多相同爱好的人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在相应的网络平台他们能够找到志趣相同的伙伴来共同的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比如,很多戏剧爱好者就可以有效的通过性依据的相应网络互动平台来对戏剧中的相关演唱技巧,方法的进行交流探讨,从而使戏剧文化也能够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
(三)VR技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过程中首先要使民众通过观赏来对相应的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和认识。但是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形式是相对古板单调的,很难有效的吸引民众。因此在非物质文化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也可以无效的借助VR技术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能够更加的趣味化,增加文化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激发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的感受非物质文化的魅力。
(四)应用程序开发实现非物质文化的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很多文化场所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其中的建筑设计以及装饰品都是非常具有观赏价值的。但是受到地域以及其他因素等的影响,部分民众是无法领略相应文化场所的文化内涵的,这对于相应文化场所的传承保护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而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借助数字化技术来开发应用成程序,使民众能够借助特定的应用程序来全景式的观赏。比如,我国故宫就有对应的应用程序能够进行VR全景式的观赏,民众能够网上游览故宫,而且在相应的程序内也可以有效地构建交流版块,帮助大众更加了解故宫的文化历史。
三、小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要不断的创新方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就能够有效的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传承与保护。但是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各类先进数字化技术的依赖性先是相对较高的,上文中以及对此进行的深入探究,也了解到了各类先进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阚金龙.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02):44-46.
[2]姚国章,薛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数字化保护的重点[J].中国民族博览,2021(24):97-99.
[3]李凡.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价值与开发研究[J].百花,2021(11):80-82.
[4]孙传明,周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热点分析[J].图书情报导刊,2021,6(10):59-66.
[5]郑春荣,唐海萍,邵艳.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构建研究[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38(03):93-97.
[6]杨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设计研究[J].粘接,2021,45(02):89-93.
[7]张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调查与分析——以汴绣为例[J].艺术家,2020(06):181.
[8]高媛.大数据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艺术品鉴,2020(12):208-209.
项目编号:S202214390074S,项目名称:基于数据库的建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满族剪纸
作者简介:张晓蝶(2002年9月4日),性别女,汉族,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光明村,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生,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