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护理个案管理的全程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梁然然
  
一起生活科学
2022年17期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17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护理个案管理的全程心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症状发生风险的应对效果。方法:按照患者意愿、发病类型、治疗情况、性别、年龄将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于我院就急性心肌梗死接受医疗措施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未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程心理干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措施的基础上将其与护理个案管理相结合。对比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发生状况较之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优势,P<0.05。结论:基于护理个案管理的全程心理护理可降低外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负面刺激,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理刺激;症状;急性心肌梗死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当前的医疗措施是通过药物、护理措施使得患者体内风险因素处于一个安全状态,而心理因素的影响是较难以控制的,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的发生和不良的心理刺激存在联系,控制这一风险因素对维持患者生活质量存在重要意义,本文就基于护理个案管理的全程心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症状发生风险的应对效果进行说明。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患者意愿、发病类型、治疗情况、性别、年龄将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于我院就急性心肌梗死接受医疗措施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未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48-65)岁,平均年龄为(56.1±2.5)岁;心功能现状:killIP2级患者17例、3级患者为13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49-64)岁,平均年龄为(56.2±2.1)岁;心功能现状:killIP2级患者18例、3级患者为1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本次研究合并存在恶性肿瘤、精神异常、神经疾病、沟通时常的情况;本次研究的进行已经过患者与其家属、我院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全程心理干预集中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引发症状的主观行为进行积极干预,用以保证患者心理在长时期处于稳定状态。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所采用措施的基础上将其与患者护理个案管理进行结合。

要求足够多的护士组建小组以便对所有患者实施护理措施的指导;同时为了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将小组人数维持在9-11名,且要求这些护士均为经验丰富的护士;每一名护士对安排到自身的患者进行护理,护士只需要负责自身周围的患者。

护士首先对患者一对一式的护患沟通中引导患者说出自身生活习惯、性格、周围环境;尤其对于饮食、家庭状况这些状况进行了解;护士需要结合正确的科学研究结果对其说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普遍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性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和负面情绪之间存在的反馈联系,设法使其摆脱对于自身病人角色的认知加深。

对其说明适当运动对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生风险的作用,以及对于患者本身情绪、负面心理的影响,进而为其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

1.3 观察指标

以患者本身为统计对象,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阶段发生的和急性心肌梗死存在明确联系的不良反应的几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计算对比通过spss20.0作为统计学指标进行;对比计算两组患者在观察指标上的表现;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x²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阶段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的概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备典型的急性病特征,即一旦发生症状必须及时到院接受治疗,否则很有可能导致死亡,即便在症状中没有出现死亡事件,但也将大概率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性的躯体影响;当前针对该疾病的医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非药物措施,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措施是应对患者行为障碍[1]。

急性心肌梗死会使得患者本身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这会加强患者本身对与自身病人角色的认知,进而出现一系列行为障碍诸如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和心血管疾病症状的发生上存在反馈关系在当前许多医学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观察组患者本次所采用护理措施的核心在于通过该疾病的广泛性令其摆脱对自身的病人角色认可,随后引导其积极开展运动、饮食等护理措施,将患者引导到接受系统护理的情况中。结合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较之对照组处于更为安全的状态;本次心理护理能发挥这种结果也离不开对患者护理个案的管理,护士完全可以在这一阶段将以往类似病历的康复案例给予患者进行阅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其行为习惯,并最终为其制定围绕心理干预的一整套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基于护理个案管理的全程心理护理可降低外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负面刺激,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佳,郁艳梅,钱柯柯,俞剑东,赵莉华,何红卫.基于护理个案管理的全程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8):2744-274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