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婴宁是蒲松龄笔下的小狐妖,是蒲松龄最爱的主角,她纯真善良十分受读者喜爱。本文围绕婴宁形象,从五个方面进行人物分析。
关键词:婴宁;笑;反抗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婴宁》篇的女主人公,也是蒲松龄笔下最喜爱的主角,是蒲松龄的“小女儿”,他亲切的称她为“我婴宁”。婴宁人物形象是立体的、全面的,婴宁前期是爱笑、爱花、纯真的小狐妖,后期为人妇后“不复笑”,这其中也蕴含着蒲松龄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担忧。
一、爱花
婴宁从出场开始就携花含笑:“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王子服初遇婴宁便见到如花似玉的婴宁携花大笑,任谁不会心生情愫。王子服心病难医便自寻婴宁住所处,见到婴宁居住环境也是繁花簇拥:“夹道红花片片坠阶上,曲折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粉壁光如明镜,窗外海棠枝多。”从婴宁居住环境看,颇有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之境,又多了些花团锦簇。鬼妈妈偏爱婴宁,花种满家也更能看出婴宁对花的喜爱。待婴宁嫁到王子服家中后,更将王家打造成花的世界:“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无非花者。”哪怕偷簪典当也要把花种下,婴宁对花的喜爱非比寻常。可以说,花是婴宁生命中的一部分。花自古以来都是美好纯真的象征,也是美好少女的代名词,正是在繁花簇拥之中才孕育了天真善良的婴宁,让我们读来看到了古灵精怪的婴宁,品味到美好的人性。
二、爱笑
如果说爱花是婴宁纯真性格的外在形象,那爱笑便是婴宁娇憨形象的外在表现。全文有二十多处写婴宁的笑。初遇王子服,笑便在王心中留下深深烙印。再遇王子服憨笑不止:“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花园再遇:“见生来,狂笑欲坠”。哪怕成亲之时:“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俯仰,遂罢”,笑得把自己婚礼都取消了,由此可见婴宁对笑的痴迷。笑是婴宁的代名词,笑的作用也很大,婴宁的笑让自己开心,也同样让他人开怀:“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婴宁的笑既能让王母气消也能让丫鬟免于责罚。古人深受封建礼教的荼毒,要求女性笑不漏齿,而婴宁的开怀大笑不仅能看到婴宁将古代女子不能笑,不敢笑的条条框框打破,还能看出鬼妈妈对婴宁照顾得好,让她远离尘世喧嚣,让她大胆做自己,可以露齿大笑,正是这样才造就了婴宁天真可爱的性格。
三、聪明机智且大方得体
婴宁是一个机智的小狐妖,虽然一直在鬼妈妈的庇护下长大,但是鬼妈妈将婴宁教的非常好,她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也懂得尘世间女子的基本功。首先,婴宁虽爱笑似痴儿但是知道何话该说何话不该说。在王子服向婴宁聊表心意后,婴宁向鬼母重述了这么一句话:“大哥欲与我共寝”,这句话鬼母虽未听清但是王子服却心惊胆战,因而他担心婴宁“恐泄漏房中隐事”,但是婴宁却“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不难看出,婴宁是懂得人世间的条条框框,在鬼母面前喊出大哥想与我睡觉或许她知道鬼母听不见,只是逗逗王子服罢了。再者,婴宁是小狐妖,身上肯定有着狐的本质:聪明狡黠。在王子服表明自己心迹后,婴宁道:“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送之”。她不是不明白王的意思,只是装傻想让王子服说出他喜欢的是带花之人罢了。其次,婴宁面对王母的怀疑,不仅没有惧怕,还保持着孜孜憨笑,并且“操女红精巧绝伦”。婴宁的大智慧这时表现得精妙绝伦,她明白此时王母对她的疑虑,此时如果保持娇憨态定会大大减轻其疑虑,并且拿出尘世女子的基本功也能使王母更加定心,正是这样的智慧才有了后来他们的婚礼。最后,面对西人子的无礼,她不是那个外人眼里的痴儿,而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女子。她明白西人子是想做什么,所以遂了他的意,使得西人子“半夜寻卒”。这里可以看出婴宁懂分寸、嫉恶如仇并且大胆反抗,但是她没有考虑到做完这件事的后果会怎样,不考虑后果也更能看出婴宁的心思还是很单纯的。
四、孝顺
婴宁是狐妖,由鬼母带大,从婴宁身上足以看到鬼母对她的养育是很好的。鬼母十余年将她一手带大,教她女红,教她为人处世之道,或许教婴宁这些东西时鬼母就已经料想过将她嫁予凡间男子,否则在无车马喧的世外桃源为何要将人世间的规矩教导?有了鬼母的心细呵护,才有了婴宁在尘世间的生活。生母临终托付使鬼母肩负起母亲的责任,让婴宁在养母身上感受到母爱,因而婴宁在与王子服相处良久后,向王子服大胆袒露自己的身世,目的是让王子服帮忙将自己的母亲与秦氏合葬,其孝心令人赞叹。正是和王子服坦白自己身世,更能见证他的为人,不仅不惧怕还帮助老夫妻二人合葬,或许这就是婴宁在失去最珍贵的“笑”之后的些许慰藉吧。
五、强烈的反抗精神
古时女子被封建礼教深深迫害,脑子里都是“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笑不漏齿”等等,婴宁这一人物的塑造本身就是一种反抗,这是蒲松龄对女子遭受礼教禁锢的反思与讽刺,哪怕是一只狐狸也是该开怀大笑、自由自在的。回到婴宁人物本身看,她的笑是对周边禁锢的以柔克刚,是一种有声的反抗:面对王母的猜疑她以笑应对,面对西人子的不善,她以笑回应。当王母将王家与西人子一家对簿公堂归结于婴宁的笑,她便开始了无声反抗:既然是笑惹得祸,那我不笑顺了你的意,让你看清楚,不笑时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发生。与此同时,婴宁的反抗精神还在世世代代的延续:“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婴宁之笑的延续即婴宁之反抗的延续,这份反抗不会停息。
“我婴宁何常憨耶?”婴宁不是憨是天真智慧的化身,簇拥在繁花中,生活在尘世间,纵然最美好的东西被扼杀,但是她的心永不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