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铁路曲线病害分析及整治措施
摘要:由于地理条件和各种情况的影响和制约,铁路线路不会呈现直线状态。当线路方向改变时,两条直线将通过一条曲线连接起来,以保证列车在线路上正常运行。曲线是线路的薄弱部分。为了保证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行,有必要对铁路工程曲线的典型病害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弯道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曲线绳正维护
前言
曲线是线路设备的薄弱环节,小半径曲线是线路设备的薄弱环节。是病害集中、设备状态不易控制、维修工作量较大的地段。铁路线路不断受到机车和车辆的挤压和冲击,因此线路状态不断变化。小半径曲线的养护和病害处理已成为线路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护任务直接关系到养护投资和行车安全。对于小半径曲线,大家都在尽一切可能加强小半径曲线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尽一切可能控制小半径曲线的状态,延长小半径曲线的维护周期,降低小半径曲线的维护成本。由此可见,小半径曲线地段线路设备的病害处理与维修具有明显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设备维修投资,也关系到行车安全。
1、 曲线方向病害原因及处理
1.1曲线方向的病害分析
弯道方向不良的最根本原因是车轮在弯道上产生的横向水平力。此外,线路拨道的错误方式也会导致曲线的头部和尾部方向不良;日常维护做法不正确、移轨前未能使钢轨接头均匀、移轨后未能及时回填道床也是造成曲线方向不良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曲线方向不良的问题,我们必须确保轨距和水平不超制,超高和轨距加宽值应严格按照规定设置,铁路线路应完全锁定,以防止线路爬行。加强夯实,消除坑洼和吊板的影响,调整不合适的轨底坡度。还需要确定正矢量不超限,计算曲线的校正,连接轨道设置、校正和夯实系统,并逐个校正整个曲线。
1.2曲线头尾反向弯曲和“鹅头”的病害分析:
弯道方向不良引起的主要病害是头尾连接不良,容易发生反向弯曲和“鹅头”病。
曲线头朝坏方向向上突出,称为“鹅头”。鹅头病常发生在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影响列车的稳定运行。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是维护不当。例如,线路根据经验直接拨道,会破坏“鹅头”的正确位置。缓和曲线长度、超高和轨距加宽的设置不合理,道床未填满,也会产生“鹅头”。此外,列车运行引起的应力也会使曲线出现“鹅头”病。
1.3调节曲线起点和终点以及“鹅头”处反向弯曲的措施:
(1) 确保曲线起点和终点的圆度。应尽可能测量和选择曲线的起点和终点。
(2) 在测量正矢之前,沿切线拉直。测量正向量时,沿直线测量更多点,当正向量为零时停止。
(3) 在曲线计算中,应重点考虑超高斜率。需要设置适当的超高和轨距加宽值。
(4) 在进行曲线定时轨道移位时,使用绳正法计算轨道移位量,并对整个曲线进行轨道移位。
(5) 在小半径曲线的顶部和尾部,应压实道床,并确保一定的厚度。
(6) 临时修复和校正曲线时,不要从中间拨到两端。
2、采用绳正法设置曲线轨迹
曲线对齐方法是改善不良曲线和预防曲线病害的重要方法。曲线绳正法是用弦测量正矢。它主要利用曲线半径、正矢量和弦长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曲线的圆度。当使用绳索对准方法进行测量时,应使用长度为20m的弦测量钢轨踏面以下16mm处的中矢面。
使用绳正法跟踪曲线时,首先要测量现场正矢量。现场测量中矢面前,用钢尺测量曲线外束的桩距,并做好标记。这些标记点最好与直线和慢速点或圆形慢速点重合。
3、用绳正法校正曲线的要求
以下要求适用于绳正方法的校正曲线:
(1) 如果曲线两端的直线轨迹方向不良,我们应提前纠正。如果曲线上有“鹅头”病害,应提前纠正。当曲线方向很差时,可以先进行粗拨道,然后在列车运行后测量正矢。
(2) 用钢尺测量,在外轨上每隔10m设一个测量点。
(3) 当风速较低时,需要测量每个测量点的正矢量三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4) 两侧建筑物的净空要求也是现场测量时需要密切注意的地方。
(5) 设有拨道桩时,应按桩拨道。
(6) 校正曲线时注意施工,规范操作。
曲线校正完成后,为了确保校正后的曲线满足实际要求,线路满足正常行驶的要求,检查矢状偏差的要求是否满足这些要求的数据,以确保曲线校正为零误差。
4、小半径曲线病害成因及处理
4.1小半径曲线病害分析
小半径曲线钢轨磨损的原因是由许多不同的条件引起的。小半径曲线病害的原因分析如下:第一,路铺设过程中钢轨质量差是钢轨磨损的重要原因。其次,运输量的增加是该病害的原因之一,这将增加对铁路的影响。当车轮快速沉重地压在钢轨上并剧烈碰撞时,轨头的内接触面将逐渐剥离,钢轨的侧面磨损将逐渐形成,直到继续发展。此外,曲线超高的合理设置也与钢轨侧磨有关。小半径曲线的常见病害主要包括钢轨损坏、轨道几何形状易超限和连接件易松动。
4.2小半径曲线病害的处理措施
(1) 调整曲线超高。每年都要对速度进行实际测量。通过观察钢轨上下股的磨损情况,也可以及时修复超高。
(2) 调整和分析仪表。制定详细措施,防止小半径曲线周围出现溢流坑,并及时消除这些坑和低接缝。
(3) 在曲线对齐中,如果要更好地提高曲线的圆度,可以使用添加辅助向量点的方法来完成。
(4) 加强小半径曲线的维护水平。增加钢轨支撑,并将轨距杆和支撑一起使用,使维修效果更好。
(5) 纠正关键病害。在小半径曲线上有一些常见的病害,这些病害经常发生,并且是病害的关键治疗对象,由于一些外部影响,例如易碎的尼龙底座,我们可以将量规的加宽值增加3~4mm。这样,轨距变化相对较小,因此不容易更换。此外,我们还可以调整尼龙座和专用仪表挡板来修整。主要处理的病害还包括钢轨支墩病害。至于如何处理钢轨接头的病害,我们应注意定期维护,以避免接头死顶。还有一种操作简单、实用效果好的方法,就是将接头夹板的内外开口互换。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一些曲线稳定桩来处理这些顽固的接头。
(6) 曲线轨道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增加检查次数。不要等到错误发生很大变化才进行修复。及时进行临时维修。
有计划地对小半径曲线范围内的溢流坑进行整治,及时消除小坑、低缝。小半径曲线的轨距易于更换,需要不断调整。在曲线对齐中,添加辅助向量点的方法更好地控制曲线的圆度。
加强小半径曲线的技术细节可以根据曲线的实际情况增加轨距杆,或将轨距杆与轨道支撑一起使用。
5、结束语
曲线是线路的薄弱部分。为了保证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行,有必要对铁路工程曲线的典型病害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工作表明,在有效分析典型曲线病害成因,采取纠偏等针对性措施的情况下,曲线病害可以得到有效的整治。曲线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轨道线路的质量,因此做好曲线段的维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小半径曲线的维护和维修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怕吃苦,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场,指导现场操作。在小半径曲线的维护和维修过程中,要加强各种作业的互联互通,保证各种作业的质量,及时记录和比较,使小半径曲线的维护和维修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好曲线状态的稳定,确保运输安全和经济效益,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耀庭.铁路曲线及其养护[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刘少雨.铁路曲线常见病害的预防及整治[J],2010(18):5-6
[3]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线路修理规则[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