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点研究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农村移民安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对移民安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快速恢复和提高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移民安置效果、保障移民后续发展潜力成为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基于此,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点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移民安置;水利水电工程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决策。水利是农业兴旺的前提条件,是生态宜居的构成要素,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治理有效的生动实践,是生活富裕的基础保障,要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就要将水利工程建设好,而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充分保障移民的切身利益,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乡村振兴战略在国家层面对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移民安置工作的重要性
受儒家的深远影响,自古至今村民以农耕为生,穷家难舍,熟地难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若移居安排管理不善,极易导致村民大量回迁,从而阻碍了项目工程顺利建设,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社区和谐安定问题。因此,怎样在思想的根源上管理好移居安置问题尤为重要。而移民问题又是制约工程的障碍与咽喉,合理地解决好移民安置问题,对于促进项目系统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除此之外,通过我国40多年来的移民安置实践经验,特别是近20年的移民实践,不难得出移民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凡不重视移民安置规划的,移民工作很难成功。重视移民安置规划不是移民成功的唯一因素,但却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越来越重视移民问题。尤其是建国以来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移民经验。
2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点
3.1移民安置实施后衍生的影响
(1)尊重当地的建筑风格、风貌,保留民族特色。在搬迁安置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按照“保护传统村落,打造民族特色村寨,保留乡村风貌……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村、休闲旅游村、民族风情村、特色产业村”的要求,充分关注水库移民区和安置区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在平面布置、房屋设置等方面遵循当地的民族习惯,打造有品质、有特色的移民新村。(2)注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配套和设置。在移民搬迁安置规划设计过程中,特别是集中安置点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安置点人口规模按照国家、省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合理配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如村级活动中心、文化中心、教育设施等。如“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体育健身、广播影视等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实现乡村2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的要求,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合理建设和配置乡村文化设施。在移民搬迁安置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执行。(3)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关注的重要方面,在移民搬迁安置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搬迁安置的安全因素,也需要关注移民搬迁安置后的人居环境问题,按照国家和相关行业要求配备相应的环境改善措施,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因此,在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移民安置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和相关行业的规定执行,保障移民居住环境。
3.2技术服务和协调沟通
作为专业从事水利水电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咨询服务机构,移民监督评估单位有着必然的技术、经验优势。而作为实施主体的县级政府机构由于受水电工程建设数量的限制,往往缺乏足够的技术和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为实施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就应该,也必须是移民监督评估的工作重点。由于水利水电征地移民安置工作涉及包括移民群众在内的各方责任和利益,因此在移民安置实施过程中各方责任和利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冲突,而冲突的化解必须依靠有效的协调、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作为第三方的移民监督评估单位在协调沟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对于移民监督评估单位来说,技术服务和协调沟通是相辅相成的。移民监督评估单位要在协调沟通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必须赢得各方的信任,而建立信任的最有效途径便是提供不断的、优质的技术服务,在此基础上积极、有效的协调沟通将进一步巩固已经建立的信任。
3.3政府决策公开透明
在对新移民群体实施搬迁安置时,政府要注重政策及有关决定的及时透明公布,对补偿标准、优惠政策变化、安置方法等信息适时作出公开。提高民众的参与度,使民众可以作为政府的了解者、参与者、受益人、监督者。在做好日常信息宣传的基础上,通过交叉宣传、定向宣传和广泛宣传,“层次递进”加强政府决策和政策的整体宣传,补“群众认知度不高”的短板。在工程实施前充分了解移民生活现状和实际需求,解答移民群众咨询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尊重和维护移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3.4加大后期扶持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后期扶持政策是水利水电工程行业移民特有的政策待遇。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最大限度保障移民的权益。工程移民安置完成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移民后续发展的起点,要实现“搬得出、安置稳、能发展、能致富”目标,就需要在后期扶持方面下大力气,要为移民后期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移民增收创造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从实际出发,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移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移民持续增收。同时相关部门要系统组织移民技术培训,引导移民进入二三产业,让移民具有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力争搬迁安置后移民生活稳定、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产水平逐渐提高。在工程建设前,库区居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同时由于库区居民文化水平程度偏低,社会关系相对闭塞与外界沟通少,居民少有机会去提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基本专业技能。工程建设后,相关部门通过系统地组织移民进行运输、个体经营及餐饮服务等技术培训,使移民从搬迁前的务农为主改变成主要从事运输、餐饮服务及个体生产经营等行业工作,帮助库区移民摆脱单一产业结构,改善移民的收入构成,进而增加收入,为移民后期发展、致富打下基础。
结束语
城市安置模式给当前的农村地区的水库移民安置指明了一条新道路,即通过探索城市的各种功能交叉实现移居安排,用农村土地置换安置政策和农村水库移民的原始房屋补贴换取城市较好房屋,并辅以劳务培训等相应优惠政策支持,既缓解了移民人口不愿外迁、原移民安置地群众不情愿接受移居的问题,又能够为农村水库移民长久稳固地在城市中就业、生存奠定了后盾。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探讨[J].水力发电,2020,46(03):9-12.
[2]谢炉,孙晓菲,杨海青.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的相关问题[J].云南水力发电,2020,36(01):4-6.
[3]杨平.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1):29-30.
[4]潘玮,王茂运,雷天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水利工程移民宅基地权益研究[J].江苏水利,2020(01):17-22.
[5]程世炎.现行条件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效补偿机制[J].吉林水利,2019(1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