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就业需求导向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深入优化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课堂建设内容及方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健全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素养。本文对就业需求导向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就业需求导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
引言:在当前就业需求导向下,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素养。
一、就业需求导向下,学校应当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综合素养,使得学生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基本需求。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邀请企业优秀的专家作为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到当前行业对本专业的实际要求。同时,学校可以要求本专业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通过企业挂职的方式,既能够解决企业技术问题也能够使得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明确认识到市场对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打造一支综合型、创新型的“双师”教师团队。
(一)深入调研,针对解决
在当前就业需求导向下,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结合当前市场状况,深入调研,明确当前市场需求,了解当前企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新要求,通过对当前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多方面考量,整合多方数据,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经验借鉴
学校在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工作时,应当结合当前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深入调查企业对学生能力的新需求,进而定时、定期开展座谈会,让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课程中,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与企业进行高效沟通,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企业相关岗位的基本需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并为社会培养一支创新型、综合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三)总结经验,积累素材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应当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积累素材。具体来说,学校应当结合本校的实际状况,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及目标,通过不断深化课题研究,积累素材,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素养奠定基础。
(四)成果实物化
课题要求的各项成果主要包含实训课程指导、实训报告书等,具体来说,教师应当结合经典案例,通过建立形象化、生动化、趣味性的教学课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有效沟通,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实训教学成果反馈的模式,更新、优化现有的实训课程指导书以及实训报告书,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水平。
二、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
学校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课程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体系,进而打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应当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平台为基础,通过分层次、分系统的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教学体系。同时,结合当前的培训方案,根据单项实验环节,开展综合性实践课程,并将创新思维、创新思想融入到创新实验中。通常情况下,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地铁车辆段现场认知实验、地铁站定岗操作实训等。
学校应当结合社会岗位的实际要求,建立技能与职业培养对照表,并严格按照职业培养对照表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培训方案,并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对当前的实验内容及方式进行革新、优化,从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训课程建设
在就业需求导向下,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建设教学体系,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总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的内容。
首先,在第一阶段,教师应当将理论教学课堂与实训课堂相结合,从而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课时安排,为后续实训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在第一阶段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城市轨道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等。在此过程中,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并通过多媒体教室、仿真沙盘教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嵌入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素养。
其次,在第二阶段,教师应当将实践教学进行模块化管理,不断增强学生应用技能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基本技能能够符合社会岗位的基本需求。当前阶段主要的实践内容主要有:1、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设备进行认识了解。2、通过地铁自愿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地铁站进行实习。3、学校可以开展实践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到优秀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进行实习,并独立完成轨道运输的综合设计。4、开展学生集训。
最后,学校可以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要求学生到交通运输企业进行实习顶岗,从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邀请地铁企业到校宣讲,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通过双向选择的模式形成订单培养培训班。同时,校企双方可以签订教学合同,让企业的工作人员担任专业课程教师,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到企业中实习,通过交替培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素养。
(二)打造实训基地
1、打造城市轨道交通沙盘实训室:学校可以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打造城市轨道交通沙盘实训室,通过开设设备实训课程、行车组织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素养。
2、优化配套设施:学校应当不断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教室的配套设施,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车辆组织运营、调度、发车、行车等全生命周期的运行过程。
结束语
在就业需求导向下,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革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教学与创新相互融合,从而打造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实践教学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招晓菊, and 陈敏娜.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适应性分析——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 职业技术教育 34.32(2013):5-8.
[2]招晓菊, 李健艺, and 葛李.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研究 4(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