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 OBE 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多元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何德铭 张邦星
  
一起生活科学
2022年19期
1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2重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遵循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持续深入推进“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成为时代主体。本文以新时代本科教育新要求为契机,借鉴全面质量管理和戴明环理论,基于OBE理念,探索构建34个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监控点,探究从“内层—两侧—外围”三层次探究其运行机制,推动以“以教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范式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关键词:OBE理念   教学质量保障体   系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加速调整与跨越式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与产业结构实现了转型升级,教育部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必须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学校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推动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适应与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构建一套适应新时代本科教育新要求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推动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一、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背景分析

2015年到2019年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0%提升到了51.6%,特别是在2019年,高达4002万人在学总人数。短短四年时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成为了世界最大,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  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同时,从2009年开始,我国各高校除了持续扩充办学物质及条件以外,还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引进先进管理方法,聚焦人培目标,以教学评估为基本手段,持续规范教学,加强教学保障,多维度共同发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从强调数量增长向强调质量提高转型,尤其强调加快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部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三年期间,分别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三个文件,均对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做了明确要求,同时都强调了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为指导,切实推进高水平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此可知,国家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对本科教学质量及其保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

二、OBE理念的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早在1951年的时候就提出了OBE理念,他所提出的以学习评价来激发学生主体性与潜能的观点,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育理念。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预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革新将给整个世界的高等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念不断向“学生本位”聚焦与革新,不仅对国外教育界产生深刻影响,而且我国学者对OBE理念也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现有研究梳理分析发现,由于国外对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时间较为悠久,现具有规范性、系统性、成熟性等特征。相比而言,我国学者对OBE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涉及以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育应用四大类的研究方向。虽然研究领域与方向不同,却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传统的传统的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所突显的种种弊端,已无法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OBE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课程设计逻辑起点,教学改革和持续改进。因此,在新形势下,基于成OBE教育理念,深层次探究如何建构建和完善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仅针对教学,有重点无协同

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借助学校内部的教学服务与保障制度,发挥其积极作用,以此达到一定教育目标。换言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目标于教学标准的确定与定位,需立足于专业定位,以国标与同类高校标准为参照,结合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综合考虑而设定;教学实施顺畅运行需依托硬件、软件以及较强的组织力协调力作为支撑。高校“教与学”的两个核心环节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或教学服务机构来提供服务与保障。但是,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是围绕着教学核心系统来制定教学标准,强化了监控流程与注重教学效果分析,却忽视了教学系统和教学管理服务过程以及教学服务系统三者协同保障体系的建设。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缺乏针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需求的监控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质量体系,并未从学生知识水平、实践技能水平、职业素养、情感等方面去考虑全面促进学生发展,无法体现“学生为中心”;“重检查、轻反馈;重监督、轻改进;有反馈,欠整改”等类似现象时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评价内容忽视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结合,过于注重考察课堂知识和学科知识,忽视对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察,评价方法采取检测学生最终学业成绩的单一笔试方式,缺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综合评价手段,过分强调结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需求监控不全面、不到位,缺乏持续改进机制,不重视过程性考核,使其流于形式,致使评价促进发展作用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对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反馈,评价的督促和反馈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很多高校因考虑到保护教师的隐私,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仅仅设计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种评价结果,对外只公布结果,没有向教师显示与反馈存在的不足、需改进与提升的地方、需重视的细节问题等信息。此外,学生出于各方的顾虑与考虑,既不会当着授课教师指出其不足,也不会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进行说明或打低分。由于教师无法了解与掌握到真实评价信息,造成教师出现了想改善教学手段,调整教学内容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也无从下手现象的出现。

(四)质量管理结构过度集中于学校层面,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学校建立相应规章制度、搭建完善组织结构,配备必要人员,投入必要经费,才能把职能部门与各教学单位、各教学环节严密组织起来。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人员问题和经费问题往往成为阻碍。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是委托教务处来负责全校的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使得教务处既担任着“运动员”的身份、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不利于质量保障工作的推进与开展。教学质量管理科一般配备1名科长,1—2科员,质量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致使其在面对日常繁重的工作任务时,对于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的思考较多停留在浅显层面,无法深入。同时,缺乏相应培训进修机制,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成果较少。

此外,教学督导队伍主要以退休教师为主,督导人数少、年龄大、结构不合理、精力有限成为突出问题,且二级学院督导制度形同虚设,教学督导队伍每学期只需完成学校规定的固定任务即可,无法全面覆盖所有的学科专业,侧面反映了执行环节是质量保障体系薄弱的一环。

四、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高校多元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计思路

OBE理念的主要特点是反向设计教学顺序,即以毕业要求产出作为起点,推定培养目标,重造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产出;同时,收集相关数据,与预期产出进行比较,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目标。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设计与建设,应遵循OBE理念要义核心,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产出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价值引领,将TQM、PDCA与OBE等理念相融合,探索构建34个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监控点,以质量保障运行闭环系统为内层,质量保障支持系统为两侧,以质量保障措施系统为外围,探究从“内层—两侧—外围”三层次探究其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高校多元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路径

(一)更新观念,将OBE理念与TQM、PDCA融合

OBE理念是一个以学习产出为动力的系统,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产出来带动课程活动和学业评价。将该理念融入戴明环(Plan-Do-Check-Action,PDCA)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之中,即聚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标,对接新时代本科教育新要求,革新教育观念,把OBE理念与四要素(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和管理四核心(全员参与—消费者满意—质量的持续改善—依据事实)相融合,以此为基础,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为理念的质量保障体系。

(二)基于OBE理念,构建“三层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从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课程监控扩宽至教学条件与教学改革建设,延伸至学生学习产出信息反馈改进等方面,以保障质量运行闭环系统为内层,质量保障支持系统为两侧,以质量保障措施系统为外围,构建“内层—两侧—外围”三层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稳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逐步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学生与学校、学校与社会等多方对话。

(三)遵循OBE理念确定教学质量保障标准

参照国标,遵循OBE理念,强调成果到导出,聚焦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依托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明确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课堂教学建设路径,定位质量保障关键点,以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方式层层传导的逻辑关系,夯实基础,深耕外扩,制定专业评估标准,构建与完善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34个质量保障监控点。

(四)以OBE理念为核心的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以课堂教学为主,毕业论文(设计)为人才培养最终环节,以新开课程审批制度、新教师教学准入制度、教学督导员制度等措施为抓手,实施质量常态监控,重塑与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过程监督;以全校所有课程、课表、教学大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等信息为基础,帮助各院系定期梳理教学现状,明确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以专业评估为基本手段,探索与明确新建专业和薄弱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待改善之处,重点推进其升级改造。

参考文献

[1]胡涛,陈平,王晓川,李萍萍,祁秀香.“双一流”背景下综合性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郑州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1(01):27—29;

[2]李庆钧.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08):01—07;

[3]钟秉林.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2):01-03;

[4]田昕.“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01):13—17;

[5]韩建华.普通本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基于31所普通本科院校2015-2016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J].高教学刊,2020(02):187—189;

[基金项目]重庆市2020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数字经济驱动下金融专业数字人才协同联动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22);重庆市2021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文科视域下新财经教育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12153);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一般课题: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构建路径与选择研究(项目编号:2021-GX-423)。重庆市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据智能驱动下“智能—财务”人才产教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213250);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G2022018)。

[作者简介]何德铭,1986-11-12,男,海南,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401520,经济师,讲师,科员,经济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科技,教育经济。

张邦星,1998-10-02,女,重庆云阳,重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401520,初级会计师,管理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会计,财会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