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前景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西北地区风力资源以及光伏资源富集,可有效助推新能源开发利用,所表现出的建设前景以及可持续发展优势相对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对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应用问题的研究分析,可通过研究分析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情况以及突出问题,对新能源建设前景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可以从根本上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发展。
关键词: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前景;可持续发展
引言:国家能源局于2008年批准甘肃省酒泉地区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成功标志了我国西北地区正式开启了新能源发展时代。从枢纽位置优势来看,西北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相对突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以及生态战略屏障,同时也是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甘肃省、青海省、宁夏省等均成功构建了千万千瓦新能源基地。2019年国家针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以及平价上网政策进行了全面推广与实施,促使我国各地区新能源产业全面进入了平价时代。在新时期背景下,面对政策的变化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的影响,西北地区如何充分利用能源禀赋条件构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体系以及坚持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现状及突出问题分析
1.1 建设现状分析
2019年12月底,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量高达10063.6万kW,其中,风电装机量高达5277万kW,光伏装机量高达4786.6万kW。从占比情况上来看,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38%,新能源利用率高达94.04%。而到了2021年底,是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占比可高达42%,发电量占比达到21%,已经超过了欧盟同期水平[1]。
结合今年的相关数据显示,西北电网新能源单日最大发电量占比可达到35%,已经创出历史新高。且专家预计截至到2022年底,西北地区新能源总装机量将超过火电,成为西北地区第一大电源。从上述数据上不难看出,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发展势头相对强劲且前景良好,具有重要的可行性价值。
1.2 突出问题分析
虽然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发展前景相对广阔,但是在某些建设层面上还是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受到市场消纳限制影响,西北地区资源利用率并不是很高,在某些层面上并未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经济优势,容易滞后当地经济建设水平发展。
(2)西北各省市地区在区域层面协调统筹效果方面未能达到预期水平,且省间通道传输能力尚未达到预期发展成效,导致整体负载率并不是很高。
(3)近些年来,西北多个省份地区面临新能源红色或橙色预警局面,直接影响新能源投资效率。且在未彻底解禁之前,无法进行新能源投资活动,容易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设进程造成滞后性影响,尤其在当前新能源平价上网政策推广实施的背景下[2]。
2 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前景与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2.1 注重市场消纳问题,促进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化发展
市场消纳问题基本上可以视为影响西北各省份地区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往往就会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局造成扰动影响。在具体处理过程中,西北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如风能、太阳能以及天然气资源丰富,可通过优化配置与开发利用,积极推动资源优势朝向经济优势进程发展。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优先强调发展电力外送方式。客观来讲,通过加大电力外送,可以全面降低高弃风弃光率,保障西北地区能源红色预警问题得以有所缓解。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盘活先后新能源资产,保障资源可以朝向经济效益方向转化发展。
2.2 强化全区资源与市场经济协同发展,促进新能源高效开发与利用
实现协同发展是有效强化全区资源与市场经济建设效益重要保障,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区域内各省间电网协同机制,保障区域内电源调节效率以及互济共享水平得以全面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西北各省市地区电网联络相对紧密,再加上负荷特性存在差异,在协调发展过程中,各省市地区应该对市场化跨区跨省交易置换机制内容进行健全完善。在具体完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强调跨省区电力市场化交易为重点,通过不断消除省际壁垒问题,保障区域资源配置水平以及优化效率得以全面加强[3]。
2.3 立足于新发展趋势,做好全面协调与布局工作
新能源平价上网已然成为当前新能源建设的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思想,主动应对变革发展,做好全面协调与布局工作。客观来讲,新能源平价上网之后,风电以及光伏能源开发利用将会面临寒冬考验。针对于此,各省主管部门应该坚持统筹谋划以及积极布局,可针对光热发电问题进行统筹部署。
如青海省可以依托于太阳能资源富集优势,积极构建千万级光热发电基地,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以及发展基地的建设进程。除此之外,西北地区应该针对全产业链本地化发展问题进行统筹部署,尤其要重点针对研发、装备制造以及发电等产业链体系问题进行健全完善。
2.4 破除“红色预警”影响,实现电源电网均衡发展
破除“红色预警”影响是新时期强化西北地区电源与电网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西北地区应该针对当前所存在的弃风弃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与分析。根据分析反馈结果,对问题成因进行详细了解。从成因表现上来看,超常规的开发模式已经远远超过消纳市场所能承接的能力,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就会对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发展造成阻碍性影响。
针对于此,在今后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西北各省应该立足于顶层设计标准对全省电源以及电网统一规划问题进行重点强调与统筹部署。通过不断优化配套电网、外送通道与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匹配程度,消除高弃风弃光带来的危害性影响。除此之外,西北地区应该主动结合新政策以及新发展手段,对电源与电网统筹发展问题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促进新能源高效建设与开发利用。
结论:总而言之,在新政策以及新格局的影响下,我国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已经全面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针对于此,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应该紧抓时代发展机遇以及正视时代挑战问题,必须深刻意识到国家能源转型以及跨越式发展正处于要的战略发展阶段。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应该坚持强调因地制宜以及顺势而为的发展原则,加速推进新能源大发展,带动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升级。如可以通过积极构建资源、市场与产业全链条相结合的战略规划,主动将能源优势转变成为产业优势,从根本上促进西北地区新能源建设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康小兵,孙斌.西北地区风电的发展现状及环境价值研究[J].绿色科技,2021,23(22):200-201+205.
[2]薛晨,任景,马晓伟,崔伟,刘友波,王潇笛.面向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西北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及实践[J].中国电力,2021,54(11):19-28.
[3]师佳炜. 西北地区光伏发电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