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巫秀敏
  
一起生活科学
2022年20期
西昌市樟木箐乡中心小学615000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目的是减轻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保障作用。为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语文教师应积极改良课堂教学理念、模式与手段,立足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兼用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优质的语文学习体验,构建“寓教于乐”的语文课堂,杜绝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在“双减”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转变以成绩为主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素质培养,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知识学习中得以提升综合素质,减轻学习压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对“双减”政策的内涵解读

首先,“双减”政策有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它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学习需求,精简教学手段,构建寓教于乐的课堂,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其次,“双减”政策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政策,有着“减负、提质、增效”的政策实施目标,这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真正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精神,教师必须重视加强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良,尽可能通过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最后,“双减”政策具有极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一致,因此教师应针对“双减”政策的落实,制定常态化、长效化的教育方案,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避免“揠苗助长”,引导学生在压力少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自我成长,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教学方案

在进行《小英雄雨来》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当代英雄的视频,将不同时代的英雄故事有机整合,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英雄。以航天英雄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航天英雄呈现出来,如杨利伟、刘洋、聂海胜等等,将每个人的航天故事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是不是所有的时代都有特定的英雄人物。然后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引出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是什么样的,思考时代英雄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特点。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资源的辅助下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在强化阅读学习效果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加强对课前预习的重视

以《冀中的地道战》为例。这篇课文的背景是抗战时期,由于小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会,为此很难理解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重难点,体会到中华儿女抵御侵略者的无畏精神,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如下预习任务:第一,通读全文,寻找地道战出现的根本原因、实际作用、结构特征等。第二,尝试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段,并概括每段的内容,指出每个段落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地道战的。第三,圈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注上拼音、进行组词。学生为了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势必会在阅读过程中分外留心,并认真思考,这会促使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有效节约他们在课堂上的阅读时间,对于他们学好这篇文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除了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如在六年级下册《腊八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制作腊八粥的活动,从准备食材到制作腊八粥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如此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涉及的相关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拓展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做好课后服务抢占教育阵地

教师开展课后服务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先给基础差的学生专门安排作业辅导,确保学生基本能在校内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减轻家长的负担和精力。其次,要保证服务质量。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学生的任课教师代替课外辅导和培训机构在课后服务时间辅导学生,他们更知悉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短板,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努力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学有余力的可以“加餐”,学有不足的可以“进补”,以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的“双提质”推动落实课后作业。最后,要创新服务形式。小学语文教学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阅读、作文、朗读、背诵、说话等。教师要大胆创新服务形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形式:为了引导学生阅读,可以采取朗读比赛、组建阅读社团等;为了让学生多识字,可以带领学生制作识字卡,让学生寻找校园中自己认识的汉字等。总之,教师要大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统筹协调各类资源,精心做好课后服务工作,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环境下,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式、作业布置方式等进行创新,在解决以往教学问题的同时,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参与学习,在提升语文学习效果的同时,为语文教育事业改革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马登科.“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增效减负[J].新课程,2022(03):54.

[2]张紫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探究[J].大学,2021(S2):46-48.

[3]金梅芳.“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新课程,2022(01):9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