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探讨

崔永鹤
  
美文新篇
2022年9期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 吉林省 延吉市 133002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区域公共文化事业由于其自身特点,应积极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特色文献资源、保存和利用民族语言等内容纳入到规范化建设中。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区域图书馆规范化建设面临资金不足、设备落后、人才建设薄弱等制约其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特殊内容,并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建设标准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实施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建设中,应确保发挥文化服务,以资源、开放等方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以此不断朝着标准化建设方向迈进。

1、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特殊内容分析

1.1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有的生存习惯以及对少数民族地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其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明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根据《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务院发布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达到32%,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37.84%和34.55%。少数民族少数几个主要的民族非遗产地已有相当的数目,但已有消亡与毁弃的情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是我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应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建立档案资料的搜集与保管制度,把档案资料纳入国家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并在各少数民族区域开展专题讲座、展览、读书等活动。

1.2富集民族地方文献资源

民族文献是在历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通过文字作为媒介,在政治、经济、历史、教育、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形成的一种记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其搜集与保护也是当地图书馆的当务之急。少数民族文献数量多、品种多、内容多,目前已有上亿卷以上的少数民族文献,包括几百件满文文献、六十万卷藏文、蒙古文、彝文等文字、数万种古代壮文、两万多本东巴经,以及大量傣文及其它语言的古籍。民族文献是民族区域历史文化的载体,是研究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馆藏特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族地方文献的整理与保存纳入国家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工作,对克服观念上的缺陷、建设民族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研究系统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民族地方文献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3保存和利用民族语言

在55个少数民族文化中,有1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而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维护民族身份的关键。2016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民委办公厅《关于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通知》提出,在全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中,设立了310个普通调查点和110个毗邻调查点,既是对民族地区民族语言保护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对民族地区图书馆开展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展示、开发利用的重要机遇。民族地方文化局把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使用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将其纳入到国家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中,对推动民族区域语言保护工作的发展,增强民族归属感和使命感有着重要的作用[1]。

2、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化措施分析

2.1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拓展图书馆规模

首先,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区域的财政投资,健全以公共文化服务为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经费结构,建立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特色文献收集与民族语言保护专项资金,保障民族地区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在依托国家的支持下,可以拓展资金来源途径,依托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积极动员民间组织和公众积极投身于民族区域图书馆工作,同时深度挖掘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的经济价值,通过合理开发利用为图书馆创造更多经营收入[2]。

例如,在延边地区,可不断加强与延大图书馆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图书馆的合作,扩大联盟馆的各项服务功能。在进行有效尝试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等级划分必须明确,以州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各县(市)图书馆为分馆,以街道、乡镇图书室为分支,社区、行政村为基层网点,形成四级图书馆事业网,分工明确,才能确保更多人群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其次,应完善相关制度,是确保总分馆实现的基础。总分馆制的建立,是为了使市民在不同的图书馆中,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服务,为确保图书馆总分馆集群内读者证号、文献条码号的唯一性,要实现统一的管理,统一的证号,统一的代码。避免各馆间文献通借通还时出现数据错乱[3]。

2.2立足于民族文化特色,打造信息服务品牌

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它在建筑、歌舞、雕刻、风俗习惯等等各方面都有体现。在图书进行多元文化建设服务时,必须要把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入到图书馆服务之中。在这一进程中,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少数民族文献的整理工作,并在图书馆内部建立起数据库。同时,有关部门还可建设出数字化图书馆,进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建设提供多种语言的检索、学习和服务。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对文献进行存储、分析、处理,同时也为用户提供虚拟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在少数民族地区中为跟随时代发展,应积极建设出数字化图书馆,其数字图书馆是以知识体系和网络为基础,为公众提供了虚拟图书馆的公共服务[4]。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为适应当地群众对图书馆公共文化需要,民族地区图书馆必须在本地建立具有特色的文化服务。充分利用本地人才的丰富的民族知识,在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中,发挥本地人才的特殊优势。因此,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培训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首先,民族地区图书馆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消除文化认同的壁垒,健全人才引进机制。要充分发挥各民族院校的优势,以“语言资源保护”项目为依托,共同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专业人才。其次,少数民族图书馆从业人员要正确地定位自己。公共图书馆是一种公益性的文化服务组织。我们的体制是完全由国家财政资助的,政府的经费都是从人民的税收中来的。事实上,大众已经为文化事业付出了代价。不能因为是无偿的,就降低了服务的品质。要在每一步都体现人文关怀,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以一名文化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以弘扬文化、传承文明为己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民族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中,应确保发挥其因地制宜服务效果,在服务内容方面应依据本地民族特色将特殊文化内容以及文化需求纳入到标准化服务中,进而不断提升其服务内容、质量,真正促进当地图书馆事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建华.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21,5(1):159-160.

[2]乌兰.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如何利用民族文化特色开展阅读推广[J]. 中文信息,2019(12):56.

[3]黄萍. 精准扶贫战略下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研究 ——以广西桂林图书馆为例[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24):99-101.

[4]李春艳.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县级公共图书馆现状分析——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J]. 卷宗,2019(24):190-191.

[5]侯露露. 民族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路径[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5):9-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