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走好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及路径探索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建设和改革中,党的群众路线毅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进入新时代以后,尤其是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坚持走好党的党的群众路线毅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面临的挑战及路径探索等方面,来探究如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关键词:新时代;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路径探索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党的群众路线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只有弄清楚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才能更好的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工作中去,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
(一)党与群众的关系
党与群众的关系在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并不断密切,用鱼水之情,种子与土地的关系,血肉联系,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来形容党与群众的关系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探索新时代要继续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意义所在。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群众观点作为思想基础,以群众路线为工作思路和方法,在群众工作中实践群众路线。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
1.群众路线的最初酝酿
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作出了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的部署要求。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大的‘群众党’”。1925年2月,党的四大制定的《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指出,要“尽力发展我们自己党的组织,力求深入群众”。在这些纲领中,党的群众路线在不断酝酿、生根发芽。
2.群众路线概念的提出
六大作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的重要论断。从党的历史文献看,1926年11月,李立三根据党的六大精神,首次提出并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毛泽东同志就很注意运用群众路线去做群众工作。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这些论述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强调,党要想赢得人民群众对革命和红军的支持,就必须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要做好组织动员群众的各项工作,切实从生产生活上关心群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是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并取得胜利的根本之所在。
3.群众路线完整科学的思想体系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更加完善,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更加成熟。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这些都是对群众路线内容和群众工作方法的精辟论述,表明党的群众路线从理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科学的思想体系。
4.群众路线思想的确立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党的三大作风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路线。在党的八大上将党的群众路线写入了党章。
1981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讲话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次全会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走好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
二、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挑战
(一)社会阶层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人、农民阶层中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这给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带来了挑战。首先群众的知识层次在增长,看待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更敏锐,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也更有主见。其次,群众的社会阅历更丰富,参与社会活动的渠道和方式也不断增多。面对这些变化,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对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要正确把握,更要灵活运用,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时,能够多渠道多途径解决问题,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挑战
互联的发展是群众工作落实的又一个重要挑战。党员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不仅要面对开展工作,更要线对线开展工作。网上群众路线的提出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而来的。网上群众路线的贯彻相对于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来说,面临更大的难度。首先网民基数大,网上群众路线的开展工作量大。其次,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网上群众路线的开展时效性强。再次,网络用户层次参差不齐,网上群众路线的开展面临的负面舆论影响更多。最后,网络的公开化带动自媒体的发展,给网上群众路线的开展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总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群众路线的开展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渠道。
(三)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复杂性带来的挑战
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事,只有得到群众认可和拥护的党员干部才能在开展群众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和表率作用。然而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给群众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风问题在群众工作开展上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一是工作不用心、在岗不尽责,浑浑噩噩过日子。二是工作不耐心、不细心,潦草应付粗枝大叶。三是不担当、不作为。四是经验主义,故步自封、因循守旧。五是工作效率低下、拖拖拉拉完成不及时。六是自我要求太低、满足于小成就。七是沉不下身子、不接地气。八是政绩观错误,弄虚作假。九是党性修养不高、唯利是图。十是脱离群众,办事不实。对如何干好工作缺乏深入调研和思考,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急功近利、“囫囵吞枣”,频繁随意开会、发通知、提要求,不考虑实际情况、不考虑基层压力、不考虑群众意愿,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作风问题还表现在贪污腐败上,群众最痛恨的党员干部的重要方面就是贪污腐败。贪污腐败不仅让群众痛恨,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党脱离了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的政治危险,在群众工作开展上也是巨大的挑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
针对社会阶层的变化、互联网的影响和作风问题对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的影响,探索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路径。
三、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路径探索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最终要落实到做好群众工作上来,只有坚持求是思维、强化网络思维、坚定底线思维,才能不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不断增强群众路线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坚持求是思维,不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民心。做群众工作要坚持求是思维,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
1.在思想上打破藩篱提高政治站位。认识到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途径,事关执政的生命。党员、干部将自己的工作落实到实处,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以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满意为目的。将干事创业的终极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在一起,提升干事创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在行动上着力增强工作的本领。群众工作涉及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好群众工作不能闭门造车,要深入到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要在行动上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经过革命、建设到改革的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更是新时代走好群众路线应当遵循的原则。
3.在制度上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党员、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也有相关制度的保障,从而使工作顺利进行。邓小平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首先制度建设要强化党员、干部下基层的常态化。目前,随着90甚至00后党员、干部进入到基层一线工作,他们与群众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显著的表现出来。这种代沟有年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原因造成,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才能帮助群众。其次要发挥老中青干部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在实践上带动年轻干部走进群众,建立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再次要建立奖励激励措施,使党员、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中有奔头,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要加强干部培训,在综合学习中提升政治素养,为开展群众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强化网络思维,不断增强群众路线的生机和活力
面对网络的发达和群众路线在网络开展面临的困境,应化困境为开展网上群众路线的突破口,实现“面对面、线对线”的线下线上群众工作开展的双渠道,从而增强了群众路线的生机和活力。网上群众路线的开展要求党员、干部增强网络知识的学习,针对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观点五花八门、网民结构层次的参差不齐,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措施将群众路线贯彻下去。从而达到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为线下群众路线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舆论导向。
(三)坚定底线思维,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于革命时期,在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深化。在新时期走好党的群众路线要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首先,党员、干部要有坚定地理想信念。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党才挺起了14亿中国人的脊梁,坚定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信念不动摇。其次,党员、干部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在,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丢弃,这样才能将群众路线贯彻落实下去。最后,党员、干部要有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自觉将纪律要求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在开展群众工作时,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务实、踏实为群众的千万件小事出力;用廉洁干净担当为党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荣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2]余剑雄.切实提升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J].党建研究,2021(4):46-48.
[3]马丽.新发展阶段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辩证思考[J].理论视野,2021(12):82-87.
[4]张公望,安蓉泉.做好群众工作要培养共情力[J].大庆社会科学,2021(06):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