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各地文旅产业也衍生出一些新的产品和服务形式,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其中,民宿就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服务,其依托乡村住宅进行宾馆、酒店式服务,在保留村居本来风貌的同时,也实现的经营创收,为农村居民带来可观经济收益,目前已经成为美丽乡村的标配。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农民富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广大农村居民具有自力更生的能力,所以发展好民宿产业也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为进一步推动民宿产业的精细化、高端化发展,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发展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当前民宿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尝试提出其科学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宿;发展路径;民宿协会
1.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民宿的必要性
1.1贡献经济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首先,发展乡村民宿是拉动农村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有利于改善农村的基本生活环境和条件,完善农村内部的经济结构,从而不断地提高农村的建设质量和经济活力。其次,国家将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经济政策当中的重点任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经济状况的七大战略之一,这不仅仅显示了我国对于农村经济状况的重视,而且也表明了我国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对于城市和农村来说二者的发展要统一,要走在相同的路径上,并且要保持匀速前进的水平。可以说,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民宿是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为农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减少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增强乡村的建设活力。
1.2传承文化,共建和谐乡村
民宿产业实现了文化,旅游以及乡村旅游活动的融合,而文化是发展民宿产业的精神寄托和载体,通过打造文化民宿有利于传承当地的优秀文化,并将文化因素渗透到民宿住宅设计当中,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住宿功能,同时,也可以成为挖掘和展示当地特色文化的一个窗口。比如,南通地区的江海文化比较丰富,在民宿设计当中设计一些园林盆景和江海景观,有利于将南通文化传向世界各地,增强南通人的文化自信,推动当地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1.3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改善乡村风貌
乡村的民宿产业链较长,涉及的点面更多,具有一定的联动作用,推动民宿的产业化发展可以将乡村的闲置资源盘活起来,打造一个兼具观光、体验、休闲等多重功能的民宿社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拉动农村地区经济的正向增长。其次,当前乡村的城镇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向城市转移,乡村闲置的房屋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从而造成了乡村破败的景象。通过发展乡村民宿,能够对闲置的房屋进行合理利用,实现房屋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渗透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别具一格的民宿景观。
2.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的机遇与挑战
2.1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的机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提出,推动了乡村民宿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国家颁布了有关民宿行业发展的相关规范和条例,为规范民宿产业市场环境提供了保障,切实提高了民宿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其次,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民宿可以为民宿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乡村经济、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2.2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的挑战
目前来看,民宿行业市场缺乏一个明确的规范,相关的管理和约束力度不足,而且“自驾游”和“周边游”有了大规模的发展,使得农家乐这种家庭居住和经营模式相结合的传统民宿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其次,民宿产业是新兴产业之一,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使得民宿产业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在早期民宿的主要经营者就是居民自身,居民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对周边相关资源的挖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民宿产业相关的规范管理不足,在短时间内民宿行业发展混乱,民宿产品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民宿产业的发展规模较为单一化,而且价格普遍较高,特别是在一些旅游旺季民宿产品的价格会较高,压缩了消费群体,而中低端产品的价格和民宿提供的环境和服务不匹配,增加了游客的不满度,导致民宿产业产品营销困难。
3.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发展路径
3.1发展模式多元化,发展方式自主化
为了推动乡村民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乡村居民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乡村居民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积极开展新的经营模式,打造一个独立的乡村空间,增强民宿的安全性。其次,乡村民宿产业发展要和当地文化进行紧密结合,在民宿设计过程当中对当地的文化进行渗透,同时要积极地和餐饮行业进行合作,拓展民宿空间的新功能,增加民宿功能的多样化,减少旅游旺季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民宿是伴随外出旅游所兴起的,推动了民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游客对于民宿等级的评选要求较高,这就使得乡村民宿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提高了乡村民宿的整体质量,从而,民宿可以逐渐摆脱对旅游景区的依赖。
3.2政府引导,全面规划
政府作为发展乡村经济的主要参与者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予民宿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保障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同时政府要明确乡村民宿发展的标准,加强民宿产业的行业规范,保证民宿产业具备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其次,政府要树立整体规划意识,加强对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整体把控,发挥各地的优势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并且政府要积极引导乡村居民改变传统的乡村民宿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乡村民宿产品的高端化发展,保障乡村民宿的服务质量和精细度,确保乡村民宿基础设施的完善,满足游客对乡村民宿体验性的居住需求。另一方面,民宿是区别于酒店的,这就要求乡村居民加强对民宿设计的深入研究,在设计过程当中融入地域文化和生态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乡村民宿。
3.3发挥民宿协会的监督作用与职责
乡村民俗协会是保障乡村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民宿协会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为民宿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并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不断提高民宿产业的服务质量。此外,乡村民俗协会要根据民宿发展的实际需求来招聘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增强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为乡村民宿的发展培养人才。尤其在民宿产业不断壮大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地方政府进行规范管理会捉襟见肘,所以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与政府监管的协同作用,将为民宿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4创新乡村民宿商业发展模式
就目前来看,商城民宿的发展规模比较小,而且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缺乏特色。因此,乡村民宿产业要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加强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发挥集体的力量,规范各个乡村民宿的经营管理现状,创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发挥品牌的优势作用。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乡村民宿商业模式的转型,民宿产业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经营管理,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扩大民宿产业链,形成一个有益的生态圈。另一方面,民宿产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构建一个网络平台,不断增强民宿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扩大民宿产品的营销范围,赢得回头客。
4.结语
乡村民宿是乡村振兴过程当中的重要产业,是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媒介。为了促进乡村民宿的长足发展,相关部门要做好科学的宏观调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创新乡村民宿,发展商业模式,在民宿设计过程当中渗透当地的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产品,扩大民宿产业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服务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单瑞. 发展精品民宿 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N]. 华兴时报,2022-04-15(003).
[2]巫建华,姚培君,吉根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南地区乡村民宿发展路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1-5.
[3]陶虹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民宿业的路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8,37(10):158-162.
[4]牛琳,陈惠彬. 基于闲置宅基地共享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乡村规划).,2021:878-885.
[5]王倩颖,贺敏,李丽.基于文旅产业发展的民宿室内设计[J].建筑经济,2021,42(08):111-112.
[6]何鑫.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民宿产业发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06):83-84.[1]徐铭.当前我国民宿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1,41(07):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