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东西部协同、南北疆联动的N+1+n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索与实践

叶剑锋 袁青
  
美文新篇
2022年8期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1401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新疆交通职业教育在交通运输行业跨越发展下面临历史机遇,提出了“东西部协同、南北疆联动的N+1+n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经过探索与实践,在援疆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促进了职业教育平衡发展,从援助变成协同和联动的跨越,有力的支撑了新疆新时代交通运输行业发展。

关键词:东西部协同;南北疆联动;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

1 前言

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交通强国试点省份的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滞后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新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东西部、南北疆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制约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东部部分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走在世界前列,而新疆职业教育,尤其是南疆职业教育,尚处于探索和跟随发展阶段,如何充分整合优势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实践后创新,是摆在新疆职业教育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2 协同育人路径设计

在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等各级组织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合浙江、江苏等二十余所交通运输院校优势资源,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实践和验证,形成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总路径和三个子路径,并在自身办学、南疆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中进行了持续实践。

2.1实施路径整体设计

提出东西部协作、南北疆联动的“N+1+n”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N+1指东西部协同,1+n指南北疆联动,由三个要素组成:N为东部院校、模式、教师、资源相关的成熟做法何经验,功能为原始输出器;1为东西部协同、南北疆联动校企育人命运共同体,理念、策略、模式提出并实践应用的主体,功能为成果孵化器,起到链接左右功能,是启动器;n为南疆院校和行业企业,对成果进行实践、应用和验证,是成果接收器,最后形成质量提升总路径。如图1:

针对导致东西部和南北疆人才培养质量差距的模式、教师和资源三大要点重要原因,生成解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痛点和难点的三个子路径。

2.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覆盖理念学习、融汇贯通、创新发展和实践检验的“多模式引入(N)、本土化改造(1)、校企行验证(n)”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子路径。以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为立足点,全面研究和学习东部交通运输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N1),融合新疆交通运输企业生产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两条线(N2),结合教学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N3)。形成教学学期与生产周期同步,学生与学徒双身份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的区域与行业特征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本校和南疆人才培养实践(n1),开展育训结合的高职扩招和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n2),实施校企行三方共同论证和验证(n3),如图2。

2.3丰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渠道:实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需求多元和能力提升途经供给多渠道的统一

构建“多元输入(N)、融合提升(1)、辐射带动(n)”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子路径。横向形成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等构成的专任教师队伍,纵向上形成院领导、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管理队伍(N1),两支队伍通过个人与组团结合、短期交流和长期任职结合、项目与课堂结(N2)合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专业与课程建设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N3)的全面融合提升,构建产教融合、结构科学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1),进而为南疆职业院校教师提供丰富多元的能力提升渠道和经验借鉴(n1),形成南疆职业教育高水平教学团队和管理团队(n2),拓宽教学教学能力水平构成的内涵和要求(n3),如图3。

2.4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推动教育教学资源分布均衡化和发挥实践条件的育人效益

构建“共建机制(N)、优化配置(1)、共享机制(n)”的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子路径。通过互补性合作实现院校资源的互换和互补,充分发挥内地院校线上课程和资源库优势、新疆院校实验实训资源和企业生产性实践资源优势,建立面向专业与课程建设(N1)、校内实验与实训条件建设(N2)和校外学生实习与教师企业实践条件(N3)共建机制;产教融合、校厂互嵌、虚实兼顾和线上线下结合优化配置策略(1);构建面向教学活动(n1)、社会服务活动(n2)与生产活动(n3)中实践教学资源应用和共享机制,形成稳定的校际和校企合作群和资源库传承关系群,如图4。

3 路径实施的关键

3.1创新理念:厘清培养模式的内在运行原理,东西部和南北疆院校、企业、行业共同论证,形成了适应新疆交通建设企业夏季施工冬季休整生产特征的“德育渗透、春去秋回”;适应教学实践场所空间特征的“校厂互嵌、工学交替”等6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3.2路径创新:形成的N+1+n的人次培养质量提升路径,创新行业职业教育对口援疆、互助共赢的方法和理念,汇聚了N+n+的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通过N+1+n的要素双向流动机制,辐射南疆院校和反哺东部院校,实现教学成果效益最大化。

4总结

本实施路径应用于职业院校构建校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教学团队多元培养、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各类机制并非单向输入和输出,要根据各方特色和优势,建立输入和输出双向整合通道。

参考文献:

[1]彭召波 ,王运来.协同效应视角下职业教育对口援疆长效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职业教育为例[J].职教通讯,2022(02):54-59.

[2]兵团日报评论员. 进一步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N]. 兵团日报(汉),2021-07-26(001).

[3]兵团日报评论员. 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方向[N]. 兵团日报(汉),2021-07-23(001).

[4]王晓丽.职业教育对口援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7):43-46.

课题来源:本文来源2021年自治区教育厅职业教育课题:自治区职业教育专业群发展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叶剑锋(1984.06-),浙江龙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图像识别、职业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