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路径研究
摘要: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保国安民的重要基石,是确保党的领导永不变质的根本保障。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以及国内疫情的影响下,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这给高校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增加了难度。新时代新背景下,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从组织保障机制、教育内容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等方面发力,着力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素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维护国家安全。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疫情防控的艰难形势,我国的国家安全依然面临着诸多风险,这给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本文从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升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质量,引导大学生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意识,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已经不仅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还包括国家安全与校园安全、国防教育等思政先行课,除此之外,高校还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纳入主题团日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中。目前,高校进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方式都是通过以上课程或者活动来实现,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可以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提供更多平台。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可以促进有效促进思政工作成果。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所呈现出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反映,也是从另一个方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当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多少都会受到西方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在总体国家安全的正确引导下,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增强辨别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1]大学学习期间内,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还未真正成熟起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加之社会经验和阅历不足,容易受到西方以新自由主义为主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同时,由于青年大学生缺乏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识,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种手段没有防备,容易出现违反国家安全的行为。因此,坚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推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清晰认识国际风云变幻局势,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提升国家安全素养,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基本保障。
3.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2]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局部战争、意识形态斗争等复杂多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上大下功夫;国内处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一定的冲击,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安全、提高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二、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1.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过程形式化
当前,高校主要依托第一课堂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安全教育课时量较少,高校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国家安全教育的效果不好。主要表现为当前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主要依托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的国防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国家安全与校园安全等,这些教育过程普遍存在授课形式以大班授课为主,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人数较多,实效性不高;对于新生入学军训,由于考虑到学生安全,普遍简化、形式化军训过程,原本大学生军训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国家安全意识,这样就会造成军训效果和作用的弱化。以上种种,导致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过程整体呈现形式化的倾向,教育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一般。
2.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分散化
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定位来看,授课内容被分散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国家安全与校园安全等各种课程中,课程设置呈现分散化现象,导致国家安全教育不系统,淡化了它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内容未成体系,没有根据大学生年级的高低来进行课程安排,人才培养方案中未完整体现国家安全教育的培养层次。
3.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非专业化
专业的教师队伍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保障。当前,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配备不齐全,主要由学生工作队伍承担所有课程,但学生工作队伍在招聘时由于很多高校对专业未作明确设置,导致辅导员队伍专业多样化,大部分都为国家安全教育非专业人员。致使高校缺乏这样一支政治素质突出、时代意识敏锐、组织能力过硬、宣讲水平较高的专门队伍。[3]总之,由于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缺乏,导致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高。
4.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意识和认识滞后化
当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认识模糊,不清晰,因此,致使很多大学生缺乏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由于认知的有限性,导致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也存在诸多局限。很多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间谍、特务、情报组织等[4],随着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国家安全包括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包括国土安全、主权安全、国防安全等内在的综合安全[5]。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认识相对滞后,只有了解和掌握全面的国家安全知识,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研究
1.着眼顶层设计,健全长效保障机制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重视程度。国家安全关乎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是保障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高校领导和教师必须从政治高度上充分认识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提升到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到在和平年代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
二是建立完善制度,确保长效机制。总体国家安全观由于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必须从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高校应该构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组织机制保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建立权责分明的领导体制和监督评价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对课程以及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处、教务处等主体部门的职能优势,从而构建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国家安全教育培养体系,从而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体系化、系统化的国家安全教育。
2.理论实践结合,完善优化教育内容
一是不断优化理论内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要尽可能做到教育内容全面,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时政特点和时事政治,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集11种安全为一体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纳入整个教育内容中,丰富和改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资源,让学生全面认识和把握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的国家安全,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注重发挥实践作用。不断拓宽教育的渠道,创新教学方式,将实践纳入国家安全教育全过程。高校应该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切入点,强化新生军训的作用,通过走访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方式,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感悟,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为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在实践中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3.健全培训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不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并存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坚持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其他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为辅的教学队伍;严格人才选拔标准,坚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聘请当地部队军官、国家安全部门专家、公安院校教授等作为兼职力量,邀请定期来校开展专题讲座。
二是完善师资队伍培训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培训,丰富教师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定期动员和组织教师队伍外出培训、交流和学习,充实知识储备,转变落后的教育思想,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在国家安全教育上的素质和能力,进而有效推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4.发挥主体作用,强化国家安全意识
一是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淬炼家国情怀。高校应发挥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主动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是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式,结合当下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关注国家安全有关知识,提高对错误思想和思潮的防范能力,关注国际局势以及国内发展等时事政治,丰富自身国家安全知识,规范自身国家安全行为,做到知行统一。
综上所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与担当,坚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对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优化教育内容,健全培训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主体作用、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四个方面增强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培养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身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东辉,郑戎.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1-2
[2]刘兴德,田斌,于成文,王维才.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2019(04):20-22.
[3]石彩霞,宋效峰.新形势下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初探[J].学理论,2018(02):225-228.
[4]曹丽萍.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缺失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0):146-148.
[5]霍中成.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对策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