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非遗”再生视角下的皮影戏数字化传承路径研究
摘要:皮影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对皮影戏原有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冲击,同时也改变皮影戏单一传播与传承的方式。应合理利用数字技术与新媒体推动皮影戏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非遗”再生视角下皮影戏传承困境,并探索出皮影戏数字化传承的路径,旨在为皮影戏数字化传承提供思路。
关键词:“非遗”再生视角;皮影戏;数字化传承路径
2021年7月在北京通州台湖镇启动百部“红色主题”皮影戏云展演活动,在活动现场开展“中国皮影戏薪火相传与创新发展工程”,该工程主要以挖掘、保护、传承皮影戏文化遗产,发展皮影文化产业为核心,融合皮影文化遗产表演、教学、皮影欣赏、新剧目创作等为一体,进一步推动皮影戏数字化传承。对此,在“非遗”再生视角下,应明确当前皮影戏传承面临的困境,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推动皮影戏数字化保护与发展。
1“非遗”再生视角下皮影戏传承困境
1.1皮影戏发展氛围欠缺
现今大多数民间文化演出逐渐退出人们视线,演出市场逐渐萎缩,尤其是皮影戏这类小众民间文化演出,其观众少,社会关注度不高,导致皮影戏发展氛围欠缺。一方面,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快速发展下,大众娱乐方式更加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新媒体等媒介传播的各种文艺演出,对皮影戏不够了解,更不会关注皮影戏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皮影戏的道具流失严重,导致皮影戏演出效果不佳。大多数皮影戏的道具经过几代人使用代代相传留下来的传世精品,大多数皮影戏道具被贩卖到国外,或者由于各种原因遭受毁坏,民间皮影戏剧团也由于演出市场的没落将祖传的皮影道具等卖给他人,导致皮影戏道具流失严重。当今现有用来演出的皮影道具大多数是新雕刻出来的,通常作为纪念品来销售,严重缺乏皮影戏发展氛围。
1.2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皮影戏虽然在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是大多数人对皮影戏的关注度不足,政府对皮影戏的传承与复兴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一方面,虽然政府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相继出台各种政策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然而针对皮影戏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够高,政府资金与政策的扶持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政府对皮影戏的宣传与推广力度不足,导致大多数年轻群体不了解皮影戏,甚至未听说过皮影戏,皮影戏的普及度较低,导致皮影戏受众范围较小,未形成皮影戏相关产业链,大多数以皮影戏周边产品发展为主[1]。
1.3皮影戏表演形式缺乏创新
皮影戏表演形势仍然比较传统,未能对其进行有效创新。一方面,由于皮影戏的表演条件要求严格,表演技巧比较繁杂,无法进行高效传播。并且皮影戏的传承主要以言传身教为主,培养皮影戏表演的专业人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多数人不愿意学习与传承皮影戏,导致皮影戏行业人才紧缺,以至于无法对其进行创新。另一方面,皮影戏的剧本大多数是由老艺人编写或传承下来的,皮影戏剧本缺乏创新,题材比较老旧,无法与当前时代发展相贴合,如《杨家将》、《桃园结义》等剧本内容比较老旧,以家族戏、朝臣戏、还愿戏等为主,主要用于起伏、还愿、敬神等,无法引起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2“非遗”再生视角下皮影戏数字化传承路径
2.1开拓新媒体传播渠道,发展文创产业
在当今以新媒体为主的传播媒介中,为了加大宣传皮影戏,可以开拓新媒体传播渠道,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传播,向大众普及皮影戏,通过皮影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观众,为皮影戏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方面,开拓新媒体传播渠道,为皮影戏的传承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需要将皮影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通过新媒体媒介向大众宣传皮影戏,扩大皮影戏的观众,尤其是需要吸引年轻观众,拓展皮影戏的受众市场,为皮影戏的发展提供活力。当今短视频是新媒体信息时代高效传播媒介,其具有信息多样化与视频内容碎皮化特点且制作成本较低,受众广,可以通过短视频媒介宣传皮影戏,让更多的短视频用户了解与关注皮影戏的发展,为皮影戏的发展提供观众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皮影戏文创产业,开设皮影戏文创实体店,让消费者可以亲身体验与观摩。需要借助皮影戏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打造皮影戏文创产业集群,推动皮影戏的文化创意开发,充分展现皮影戏的文化艺术特色,积极推动皮影戏文创产业发展,为皮影戏的传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与氛围。同时,需要加大对皮影戏道具的生产与创新,利用现代高科技制作出精良的皮影戏道具,确保皮影戏道具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需求,增加皮影戏的趣味性,以便吸引更多的观众[2]。
2.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开展数字化保护
政府需要加大对皮影戏传承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与政策的投入,大力开展数字化保护。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政府需要制定推动皮影戏传承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地方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大力发展皮影戏,为其提供政策优惠,加大数字化保护力度,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皮影戏传承与发展中,促进相关企业积极投入到皮影戏数字化保护中。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皮影戏文化建设,构建皮影戏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摄影技术对皮影戏的场景造型与人物进行保护,确保皮影戏中造型的独特性与多样化,通过全幅数字相继对雕琢复杂的纹样、刀工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将采集好的图片根据皮影戏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分类,构建皮影戏数字化资源库,加强资源整合与保存。并通过数字影像技术对皮影戏制作流程、舞台与操作手法等进行保护。传统的皮影戏道具制作工艺繁琐,可以通过数字摄影技术对这些道具进行保护,记录皮影戏道具制作流程,并对其进行保存。同时可以将皮影戏表演剧目类型与演绎形式记录保存下来,确保皮影戏文化的完整性。通过数字录音技术将皮影戏唱腔、曲谱等记录与保护下来。将上述这些数字化技术保存下来的皮影戏存放在数字博物馆中,构建角色档案库与剧目资源库,对皮影戏进行数字化保护。
2.3加强数字化技术研发,创新表演形式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下,皮影戏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确保皮影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新颖的表演形式吸引大众眼球,促使皮影戏的再生。一方面,加强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动皮影戏表演形式的创新。将皮影戏与数字动画技术相结合,将皮影戏以动画形式表演出来。通过动画技术对皮影戏人物、场景等进行二维或三维建模,推动皮影戏的动画产业发展。同时,采取VR技术对皮影戏表演形式进行创新,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皮影戏表演环境,让用户沉浸在虚拟环境中了解各种优秀的皮影戏作品。另外,可以采取3D技术建模舞台,通过3D技术建立虚拟表演舞台,通过3D技术更换不同人物角色与场景环境,并通过音频技术刻录唱腔与戏曲,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观看皮影戏表演,增加皮影戏的科技感与吸引力[3]。另一方面,将传统皮影戏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融入时代精神与现代语境,如秦礼刚等皮影艺人创作的《孙大圣挑战火焰蓝》剧目将传统《西游记》人物孙悟空与现代智慧消防元素相结合,表达新时期消防为人们服务、忠诚可靠的精神。
3结语
总之,在“非遗”再生视角下,当前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推动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当前数字技术在保护传统文化中取得较好成效,皮影戏需要与时俱进,将数字技术与皮影戏融合发展,推动皮影戏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眼前,推动皮影戏的再生。
参考文献:
[1]赵冬梅.基于非遗再生视角的腾冲皮影戏数字化传承研究——以数字皮影《大救驾》创作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9,38(5):7.
[2]胡傅强,李硕,黄堃. “互联网+”背景下山西传统艺术侯马皮影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9(9):35-38.
[3]尹雄,陶丽萍,潘伟晨. “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平台研究——以江汉平原皮影戏为例[J].现代信息科技,2021,5(15):4.
作者简介:廖海燕(2001.01-),女,汉族,湖南省郴州市人,绍兴文理学院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