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平凉好课堂”视域下本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探究
摘要:语文学科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类目,它不仅是我国文化的根基,也是我国教育选拔制度的主科之一。初中语文课程更是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语文的学习一定脱离不了地区的特色文化影响,这些地方文化对于学生的认知和对文化价值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帮助。故本文就“平凉好课堂”视域下对于平凉本土特色文化融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具体策略进行详细的阐明。
关键词:本土文化;初中语文;融合;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看法。本土文化是当地学生耳融目染从小熟知的特色文化;是经历过历史洗礼后的传承沉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步步陪伴我们至今的宝贵财富。若基层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能将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优秀的地方文化来震撼学生的心灵,就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文化,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让学生在开阔视野,提高思维的同时,切实的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
一、本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作用与重要意义
1.本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现在的学生虽然一直生长在这片土地,但是很多对于家乡文化的了解大都比较浅显,因此他们对于家乡的情感就远远没有那么深。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融入这些本土文化,就可以极大的改善这一现状,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家乡文化,为家乡的文化历史而骄傲、自豪,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2.本土文化与语文教学,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层次和效果
本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根据语文课本内容,结合老师对于当地独特文化的理解,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段,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让本来枯燥乏味的语文课程变得有趣起来,在丰富了语文教学层次的基础上,也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二、平凉市泾川县本土文化资源简介
泾川县属于我国甘肃省平凉市,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自古以来都是西出长安前往西域的第一重镇,因其地理位置处泾河川腹而得名。泾川县历史文化悠久,据考古人员探查,距今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地繁衍生息。泾川文化深远流长,其内最为出名的则是西王母文化,这种文化信仰始于宋代开宝年间,翰林学士陶谷奉宋太祖之命撰成《重修王母宫》碑。碑文详细记载了泾川地区西王母祭典的盛大景况。现如今,泾川县内也建有王母宫,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众多信众香客前往祖庙参加祭典。
除此外,泾川县内还有众多民俗文化遗产,如皮影、民间脊兽、泥塑、葫芦烙画、社火以及仙鹤舞等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类文化遗产。在美食上,也有火烧子、荞面活络、罐罐蒸馍等具有悠久文化历史气息的特色美食。
三、泾县本土文化融入初中教学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平凉市泾川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名胜古迹。但是许多泾川县的学生对自己家乡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尽管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会提及家乡文化,但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文化渗透力度不大,造成语文教育仍然不接地气。实践中经常表现为教师对本地文化一带而过,或者只是将本地文化作为案例来讲解,并没有对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导致了学生既没有培养起对本地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同时口语表达、书面写作都缺乏灵性与地气,文章质量和写作水平始终无法提升。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本地文化渗透到语文教育的方式,以优秀的地方文化震撼学生心灵,燃起他们对语文、对家乡的热爱。
四、泾川县本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1.利用本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时,可以采用融入泾县本地文化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代入感和学习兴趣。比如初中语文课程中有许多介绍地区特色美景和文化的文章,这些文章如果只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则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这时,就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调研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现实生活中了解到的家乡文化特色,用知识迁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布置学生日常的写作连笔时,就可以选取一些与本地文化特色有关的题目来命名。比如,西王母祭典举办间,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亲身经历或是听别人口述来进行不命题但确定写作背景的作文作业。这样做,既可以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又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行文个性,尊重不同学生的思考角度。亦或是鼓励学生针对身边的方言谚语,碑文记载来扩充自己的“写作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让学生自身丰富了见闻,积累一些特色佳句提升个人遣词造句的能力和行文水准。
3.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根据自身对于当地文化特色的理解,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于文章中乡愁思想等语文课程核心思想要义的理解。开展实践活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天性好动、好奇的特点,让学生在感受当地风俗文化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语文教育的本身要求并不是只着重于表述表达能力、认字识文亦或是升学。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心中的灵气,让学生对世界有更深的认知,从而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和信念,是一种精神追求。开展实践活动,就能让学生在课本教育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触得到、看得见的现实生活培养出独属于自身的灵气和地气。
总结
综上所述,将本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世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且有调理的认知,通过本土文化和语文教育教学的影响,就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三观。且对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家乡。最关键的是,通过本土文化的了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文水平,对于学生今后的升学有着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春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融合策略[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18(25):1.
[2]臧雅倩. 生活教育视域下语文读写的策略探究——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