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逆向设计理念和表现性 任务建构之上的读后续写课程设计探索与研究
摘要:成为高考新题型之后读后续写的促学效应不断得以验证,并提供了新的教学情境。围绕读后续写怎么教,教研人员对于读后续写的课程设计展开探索研究。笔者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的读后续写作文为例,运用逆向设计原理,以促发读后续写的促学效应为导向,从预设学生学习结果,制定合理的评估证据和设计有效学习体验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设计,构建表现性任务创设学生学习情境,从新的角度开展教学,旨在强化促学效应,并为课程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读后续写;逆向设计;大概念;促学;表现性任务
2016年读后续写作为全新的英语高考写作题型出现在浙江卷当中,随后2021年广东省作为第三批普通高考改革实验省启用新高考卷,因此读后续写成为省内高中教学的新研究课题,受到广泛关注。读后续写不似任何一项传统的教学任务,旨在教会学生单一的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而是为教师的教设置了新的综合教授语言知识技能的情景。按照传统的教法教师无法有效开展教学,因此教师们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课程探索。 笔者使用逆向设计的设计模板,以促发读后续写的促学效应为导向,构建表现性任务创设学生学习情境,从新的角度创设基于读后续写的课程。
逆向设计的启示
威金斯[1]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提出逆向设计理论,即以期望的教学结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指导,即使用大概念优化教学活动优先次序[2]71-80。威金斯认为大概念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并帮助学生有效串联知识点。大概念的使用情境是学科,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可以使用核心概念微缩教学情境,比如事实和观点的核心概念是可靠的论点,故事的核心概念是其映射的含义[2]74。按照大概念的优化牵引效益,这些核心概念同样也能对微型化的教学活动优化牵引。所以在读后续写的情境构造之下,可以运用核心概念提炼出授课的重点,优化教学设计。区别于学科大概念,此处我们称之为课程大概念。不但如此,所有情景式解题的授课都可以采用此方法引导和优化设计。
近两年来读后续写提供的都是故事类的材料,根据大概念的操作定义,故事类的核心概念多为故事的启示性意义。这就要求教师拿到故事类读后续写的篇章后,首先要清楚地理出其故事的背后意义,我们可以结合新课标的主题语境,理出课程大概念。
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的读后续写作文为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其内容和所给段落开头语续写两段,使之构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The Meredith family lived in a small community. As the economy was in decline, some people in the town had lost their jobs. Many of their families were struggling to make ends meet. People were trying to help each other meet the challenges.
Mrs. Meredith was a most kind and thoughtful woman. She spent a great deal of time visiting the poor. She knew they had problems, and they needed all kinds of help. When she had time, she would bring food and medicine to them.
One morning she told her children about a family she had visited the day before. There was a man sick in bed, his wife, who took care of him and could not go out to work, and their little boy. The little boy — his name was Bernard — had interested her very much.
“I wish you could see him,” she said to her own children, John, Harry, and Clara. “He is such a help to his mother. He wants very much to earn some money, but I don’t see what he can do.”
After their mother left the room, the children sat thinking about Bernard. “I wish we could help him to earn money.” said Clara. “His family is suffering so much.”
“So do I,” said Harry. “We really should do something to assist them.”
For some moments, John said nothing, but, suddenly, he sprang to his feet and cried, “I have a great idea! I have a solution that we can all help accomplish.”
The other children also jumped up all attention. When John had an idea, it was sure to be a good one. “I tell you what we can do,” said John. “You know that big box of corn Uncle John sent us?Well, we can make popcorn, and put it into paper bags, and Bernard can take it around to the houses and sell it.”
注意:1.续写词数应为150左右;
2.请按如下格式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When Mrs. Meredith heard of John’s idea, she thought it was a good one, too.
————————————————————————————
With everything ready, Bernard started out on his new business.
————————————————————————————
这篇故事型续写讲述的是一个善良家庭里的三个孩子在热心的母亲玛丽提斯夫人的影响下帮助贫困孩子伯纳德补贴家用的故事,属于人与社会的话题范畴。故事渗透的是良好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于社会有积极的影响。这便是课程大概念。我们把核心写作任务拟定为:叙述助人为乐这件好事。拟订核心任务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节省力气在完成核心教学任务上,提供的内容和方向正确而有效。按照优先次序的框架[2]79,学生需要熟悉的知识包括了解所有帮助别人的小故事,知道助人的办法(所有关于制作爆米花的工具,材料和知识,销售相关知识)和相关的英文表述。学生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包括描述助人类故事的问题解决方案(分工合作,预测制作和售卖爆米花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和实施效果(换取金钱并且帮助到他人)。根据助人为乐会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这一课程大概念,核心任务可以做进一步细化为:1.阐述助人为乐的意义;2.如何力所能及地助人;3.助人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如何陈述;4.表达快乐和感激的语言知识;5.记叙文的篇章特点和衔接。如此一来教学的次序一目了然。学生们也能清楚地认识到描写爆米花的制作过程属于次重点的内容,为文章添色加分但不是最重要的语篇内容。
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促学和表现性任务的构建
用威金斯的逆向设计理念来设计教案,即从最终的结果也就是预期的目标出发,对学生的学提出要求:
1 预期的学习结果
本阶段关注的是在大概念的指导下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基于理解之上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明确他们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并且可以获得哪些知识和技能实现迁移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3]的语言技能要求,学生在语言理解层次上对于语篇的关键概念和关键细节进行处理,理解语篇的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更高层次上则要求根据语境线索推测语篇内容。从这篇读后续写的课程大概念出发,预期的结果是学生需要理解助人为乐可以带来的积极意义,抓住助人为乐事件的线索,并且能够根据前文线索和段首句提示完成助人为乐事件的记叙文续写作。
2 合理的评估证据
根据前一阶段确定的学习目标,用这一阶段要确定用什么标准来评估学生的表现。结合读后续写的促学机理,我们参考杨梅的续促互动以促学原理[4]制定当下的评估标准以及设计下一阶段的表现性的任务。杨认为“续”从三个方面可促学:利用不完整语段促进意义共建;理解产出不对称促发思到言随;以及语段不完整和理解不对称促发互动协同。她总结出协同是促学的重要途径。辛声指出学习者要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对形式引起足够的注意才能引发形式协同[5]。综合来看,补充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不平衡以及联系前文和段首句引发学生注意力都是可以触发协同效应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可以以学生是否补足了缺失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是否引发了对文章线索和段首句的足够关注作为主要标准。补充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不足要求教学设计者要能够预测和把握学生的学习难点。比如在此语篇当中,我们预测各种句型的使用,基本劳动操作的描述(爆米花的制作)是大多数学生的难点,所以补全这一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促学。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部分设计表现型任务使得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可视化,同样有利于促学[4]。利用表现性任务强化学生对教学重点的关注可以成为教学设计的重点。关于利用段首句引起学生注意在已有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比如用问题链接,思维导图等引起学生对段首句的关注都是有效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一系列的检测依据(如第二张表所示)。
3 有效的学习体验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其真实性和多样性,推动学生引导学生思维由低到高有序发展。虽然我们是以读后续写的任务逆向展开设计课程的,但这不是基于设计之上的表现性任务,缺乏学习意图和学习标准。为了让学生有更明确的情景学习体验,更清楚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我们参考特雷西在《设计和运用表现性任务》[4]中用来构建表现性任务的方法对这一任务进行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吸引学生对教学重点的关注。
如下是对本篇续写任务的优化:
真实任务:读后续写
角色/定位:儿童文学征稿人助理
观众: 儿童文学刊物读者
激励环境:儿童文学刊物甄选记叙文,作者向高中生征求故事结尾的续写。
以下这篇文章将入选儿童文学刊物,作者向高中生征稿帮忙完成文章最后两段的写作,并选择最好的续写登入刊物。请根据段首句续写文章最后两段,使其达到入选刊登的标准。标准指导如下:
语法正确,拼写正确
给文章一个合适的结局,完成文章主线助人为乐故事的过程
写作风格尽量与原文相符
叙述的顺序按照已经提供的逻辑线索进行
根据前文和段首句的提示决定续写段出场的人物
续写部分有三处与前文产生联系
运用超过三种以上的复合句型
在最后一段阐述文章给人的启示
我们按照高考读后续写的评分标准规定特定任务评分量规。这个量规不一定与高考完全一致,但是通过制定可视化的标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事实上在每个阶段我们都设置了表现性评估以检测学习结果。
在整合完成后,整个课程设计呈现如下表:
实践与反思
经过尝试,笔者发现在逆向设计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提高了教学过程可视化,更容易让师生抓住教学重点,建构表现性任务能吸引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关注,通过对自身学习的监控促进知识技能的建构和元认知策略的增长。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可能会遇到根据总课时进行内容取舍的不平衡。笔者相信在教学经验不断积累之下,这一问题可以解决。在之后的教研活动中,笔者会根据教学反馈做进一步的改进,也会尝试运用逆向设计和表现性任务建构指导不同课型设计。
参考文献:
[1] Wiggins,G. & McTighe, J.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01.
[2]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 闫寒冰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4] 杨梅. 续促互动 互动促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54(4):580-588.
[5] 特雷西 K. 希尔. 设计与运用表现性任务——促进学生学习预评估[M]. 杜丹丹,杭秀,译. 福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