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媒体背景下非遗华佗五禽戏的创新之路

王欣欣 马昕祎 徐彤 杜思瑶 刘潇然
  
美文新篇
2022年4期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48

摘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源远流长,在当今日益丰富的健身选择下,如何向年轻人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华佗五禽戏IP创作思路以及新媒体传播的方式两大路径来浅议华佗五禽戏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华佗五禽戏;IP创作;新媒体

一、华佗五禽戏的概述

华佗五禽戏于2011年5月23日获批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还被国家体育总局作为四大气功功法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华佗五禽戏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尧舜时期,人们就开始模仿动物的身体形态和动作姿态用以舒筋壮骨,华佗在继承了前人研究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肢体动作体系的基础之上再编排组合,并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编创了一套更贴近人体各项机能与体态的动作,符合人体运行规律和自然美学的强身健体操。华佗五禽戏已历经千年的历史传承,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特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佗五禽戏在不同时期也会增添更贴近时代的元素。如今华佗五禽戏流派众多,且每个流派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风格。有的模仿“五禽”的动作,结合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进行编排和创新;有的以“五禽”的神态为中心,以内在气脉的调理运行为主要目的,更注重意念的锻炼;还有以柔劲为主的讲究动作的舒展与美感,形成了“五禽舞”。不管是“五禽”哪个派别哪个种类,只要坚持长期练习,都能起到强身健体、调养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有着较好的调理与疗养的作用。

二、华佗五禽戏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华佗五禽戏因其养生文化内涵和价值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目前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为了更好地推广华佗五禽戏,政府及民间组织举办各类华佗五禽戏的演出、比赛、交流等活动;相关政府部门还以节假日、旅游为着眼点,打造华佗五禽戏中医药文化体验游等等;越来越多学校也在推行华佗五禽戏健身法,学生课间操的时间练习华佗五禽戏,不仅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促进了华佗五禽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佗五禽戏文创工作室编排出品了《华佗五禽戏健身操》,还开发了华佗五禽戏香囊、华佗五禽戏卡通形象徽章、华佗五禽戏科普视频等系列配套的文创产品。此外,华佗五禽戏还借力于网络媒体渠道,让海内外同胞都能够沉浸式的感受华佗五禽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华佗五禽戏正以不同形式走近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但由于各类强身健体的形式层出不穷,如八段锦、太极、广场舞、瑜伽、各类体育健身锻炼活动等等,外部竞争环境非常激烈。经调查研究发现,大众对华佗五禽戏的关注度稳步提升,但市面上关于华佗五禽戏的文创产品却少之又少,同为非遗文化的太极文化,其衍生文化产品不仅丰富且销量可观,受到了大众的追捧和热爱。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华佗五禽戏,尤其是得到年轻人喜欢,结合时代特色,依托华佗五禽戏文化自身的特色与内涵进行创新,做到既可以传承其传统的文化价值又能挖掘出与当今社会多元文化价值相关联的文化内涵,使华佗五禽戏的文化基因更好的延续下去,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因此华佗五禽戏IP的创作便显得尤为重要。

三、华佗五禽戏IP的创作思路

经调研发现,华佗五禽戏在中老年人群体里有一定知名度,青年人对此文化并不了解,针对这一调研情况,一方面试图设计出符合时代审美、有特色的“五禽”形象,使每个动物形象卡通化,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形象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的广泛推广,让华佗五禽戏能够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让年轻人接受、喜欢并了解、学习华佗五禽戏。

在进行华佗五禽戏IP形象设计时,分别对“虎、鹿、猿、熊、鸟”每个动物代表的功法以及其效用进行分析。例如,“虎戏”便是模仿虎的形象,取其神气,善用爪力和摇首摆尾、鼓荡周身的动作,有着益肾强腰,壮骨生髓的作用。根据这些信息,结合视觉元素和精神内核,参考动物拟人设计的人物形象身体比例,在进行动物拟人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然后进行拟人化处理。但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将人的面部表情特点和动物的形态动态特点结合,并且按照一定比例使得动物萌化,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身体都是形象塑造的可爱点,使得创作出既有人类性格特点又保持动物原本形象的作品。在配色上采用亮色系,大胆突破,简洁明了,抓人眼球。“虎戏”的用色主要是橘色,淡黄色和黑色,橘色为我们传统印象中老虎的颜色,也是我们用于老虎IP形象设计的主色调,橘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历史上许多宗教和权贵都用以装饰自己,现代社会上往往作为标志色和宣传色。然后用淡黄色和黑色作为辅色调,淡黄色轻快明亮,黑色刚直坚毅,神秘高贵给百兽之王虎的形象增添了更多色彩,使文创设计更加引人眼球,精神内核也以活动元气为主,有一种虎虎生威的期盼在其中。

此外,在社交怕平台设立专门的公众号进行华佗五禽戏的推广。公众号固定编发华佗五禽戏文化的相关文章及视频内容,例如《五禽一戏传千年》,《五禽养生道(上下篇)》,《流传千年的健身操》等。对华佗五禽戏的文化根源、历史故事、弘扬传承进行宣传推广;公众号上还可以展示华佗五禽戏Q版形象,以及周边产品,比如衣服、手提袋、挂件、发卡等周边产品;还可以不定期地发起华佗五禽戏形象二创、“一起学五禽”等活动,欢迎华佗五禽戏爱好者进行二次创作,如可以制作华佗五禽戏表情包等等。让更多人看到华佗五禽戏,深入了解华佗五禽戏,进一步提升华佗五禽戏知名度的方式。

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世世代代的共同努力,华佗五禽戏沉淀千年,传承至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健体指导值得我们去继续探索学习和发展。探索华佗五禽戏文创产品及互联网传播路径是华佗五禽戏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之一,随着时代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相信我们的非遗文化华佗五禽戏也一定会历久弥新,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张庆武,华佗五禽戏传承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5年04期。

[2]汪学侨,汝子报,孙士新,“互联网+”视域下华佗五禽戏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20年06期。

作者简介

王欣欣(2002-),女,汉族,安徽亳州人,本科在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马昕祎(200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在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徐彤(2003-),女,汉族,河南漯河人,本科在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杜思瑶(2002-),女,汉族,陕西宝鸡人,本科在读,动画专业。

刘潇然(2002-),女,汉族,甘肃敦煌人,本科在读,美术学专业。

[基金项目]陕西省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五禽戏元素文创”(项目编号:S2021107091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