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柯尔克孜民族史诗《玛纳斯》人物形象研究
摘要:柯尔克孜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民族文化深厚,包括艺术 、人文、宗教信仰等各方面,而伟大的民族史诗《玛纳斯》是其民族的智慧结晶,是研究柯尔克孜民族文化的一本百科全书,本文将通过史诗《玛纳斯》中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来研究柯尔克孜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民族文化;玛纳斯;人物形象;女性角色;英雄群像
一、女性角色的力量
柯尔克孜民族史诗《玛纳斯》中,八部史诗故事全部的主人公都是围绕男性形象展开的,而由这些男性形象的关系延伸开,又涉及到非常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虽不占据全故事的主人公地位,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玛纳斯》虽不是母系氏族社会背景下的产物,但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在史诗中体现地淋漓尽致,有非常多的印迹可寻。
史诗中的女性形象,有的是力大无比、身材魁梧的巾帼女英雄;有的是拥有神力、能起死回生的女魔人;有的是温柔贤惠、楚楚动人的贤妻良母;有的是聪明有智慧、英勇果敢的女强人。例如史诗中最核心的一位女性形象,玛纳斯的妻子卡妮凯,卡妮凯是布哈拉汗王之女,它就是一位贤妻良母的形象,善解人意、聪慧机智,能够辅佐玛纳斯处理内忧外患的事务,她既能处理家事,又能处理政事,她的品德受到所有人的认可,受到全部落的拥戴。同时,她还有未卜先知、起死回生的神力,玛纳斯几次遇害,都是卡妮凯将他救了回来,可以说,如果没有卡妮凯,玛纳斯早就死于敌人手中。卡妮凯的人物形象,符合所有故事里“王”的正妻的一切特点。再如玛纳斯的儿子赛麦台依的妻子阿依曲莱克,她是一个仙女的形象,她是卡依普山仙人国里的仙女,她长得超凡脱俗,楚楚动人,具有飞翔的能力,当遇到关键危机时刻,就会化作一只白天鹅飞上蓝天翱翔。她小时候被阿昆汗收养,后被玛纳斯遇到将其指腹为婚给赛麦台依,成为赛麦台依的妻子,阿依曲莱克的形象是典型的男性心目中的女人的形象,尤其是脱离了古代母系氏族观念的现代男性心目中的女性的形象。而玛纳斯之孙赛依铁克的妻子库娅勒的形象是身披铠甲战袍、手持兵器、骑着战马驰骋于战场上的巾帼女英雄,她能够战胜很多男性战胜不了的敌人,很多无往不胜的强将死在她的刀枪之下,她是极度勇猛的女性形象的代表。
在史诗《玛纳斯》中有非常多的女性形象,她们形象各异、性格各不相同,她们是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女性力量在故事中起到了非常强大的作用。
二、英雄群像的现象
柯尔克孜民族的英雄崇拜要从这个民族的民族起源说起,柯尔克孜族名起源有多种说法,比如“四十个姑娘”的传说、“住在山里的人”的传说等,但不管是研究哪种传说,从中都可以反应出柯尔克孜人民最早是住在山里的部落,是靠打猎为生的游牧民族。依据史学家的研究我们都知道,人类经历了由依水而生的母系社会到依山靠狩猎为生的男权社会,而柯尔克孜的族源起源就起源于大山,而且在柯尔克孜的发展过程虽中一直都是男性地位居上,也没有发现像藏族等其他民族的女性地位很高的“走婚”习俗,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柯尔克孜的起源之时不是母系氏族社会,甚至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经历母系氏族社会。一直处于男权社会的统治之下,那么自然就形成了对男性的英雄崇拜,史诗共分八部,每部独立成章,每一部的主人公都是以玛纳斯为宗而延续下来的男性角色,这些男性形象虽然不是完美的,他们都有着人性的缺点。他们有的有勇无谋,有的刚愎自用,有的身材高大却打不过敌人等等,他们既有着人性的缺点,但他们也有英雄的特点。在史诗中以玛纳斯为中心英雄人物辐射开,还有其他英雄形象,比如他的家人,他的敌人,围绕在他身边的汗王以及四十名勇士等,他们一起构成了史诗中的英雄群像。
柯尔克孜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草原游牧民族,自起源以来就是男性权利居上的民族,他们在广阔无垠的草原自由驰骋,在一望无边的山林中打猎,他们对于高大威猛、英勇有力能通过自身力量为大家带来食物、为大家打退敌人的形象会有一种潜意识的崇拜,甚至对于女性的审美也较区别于其他民族,他们崇拜有力量的巾帼女英雄。这种古老的自然生存环境造就了柯尔克孜人民狂放不羁、勇猛坚毅的性格,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中的英雄群像就是其民族古老文化的体现。
三、“神力”下的信仰
在柯尔克孜族的民族信仰中,他们受萨满教的影响比较深,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体现出萨满教对他们的影响。在史诗《玛纳斯》中,很多人物形象都充满神力,有的力大无比,有的形象高大异于常人,有的可以幻化成动物具有飞翔能力,有的可以帮助别人起死回生等等,这些非人类所拥有的能力是将人物神化的表现,与《希腊神话故事》、《圣经》等经典的故事与人物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哲思的同时,也反应出人们的信仰。在柯尔克孜的文化里有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崇拜等,这些崇拜其实可以溯源于人们对于“神力”的崇拜。在人们对于天和地等自然现象未知之时,他们认为这就是神力,天上下雨、下雪、打雷、闪电等,地上刮风、地震等自然现象是未知的,是他们不可控的,因此他们对之产生崇拜之情,男性作为主力组织人们祭天、祭地,既宣示他们的地位,也在祈求“神力”的保佑。萨满被认为是可以沟通天与人间的使者,他们可以与天对话、预测吉凶,可以施展魔法、祛灾祈福,甚至可以治病救人,人们信奉萨满,将对神力的崇拜投射到萨满身上,因此柯尔克孜一直受萨满教影响很深。在史诗《玛纳斯》中就有很多这种具有神力的角色,比如玛纳斯的一位兄弟是契丹王子,叫阿勒曼别特,他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再比如史诗中的一个角色叫朗古都克,他精通占卜巫术、预测吉凶的能力,他曾经预测过玛纳斯的降生。这样的形象在史诗中众多,他们都具有这种特殊的“神力”,这种人形神力的赋予,是柯尔克孜民族信仰与世界观的体现,这种信仰深入柯尔克孜人民的骨髓,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结论:
柯尔克孜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是一部研究柯尔克孜方方面面文化的百科全书,本文通过将史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不论是女性形象还是男性形象,都体现了柯尔克孜人民对于英雄形象的崇拜,在史诗中出现了英雄群像的形象。同时,在这些形象中,女性形象的力量尤为突出,在故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通过这些形象也反应出柯尔克孜人民对于“神力”的崇拜与信仰。
参考文献:
[1] 郎樱. 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2] 郎樱. 玛纳斯论[M].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3] 胡振华. 柯尔克孜语言文化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 杨富学. 古代柯尔克孜人的宗教信仰[M].《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一期
[5] 迪木拉提·奥玛尔.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萨满教研究[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6] 中国柯尔克孜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第一部[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3
[7] [英]约·费·巴德利. 《俄国·蒙古·中国》下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8] 吴占柱.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文化[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
[9] 贺继宏. 西域论稿续编[M].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10] [英]彼得·弗兰科潘. 丝绸之路[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本文是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HYJ202106)的成果】
作者简介:王瑾鹏(1993.03-),女,汉,河北张家口,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