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民国时期瓷器鉴赏分析
摘要:瓷器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要想制作出精美的瓷器需要具有超高的瓷器制作技术,而这类技术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这部分人均被皇室或政府管理,这就导致瓷器在贵族中流传。而在民国时期,基于清朝统治的结束,制作瓷器的手艺人回归民间,促使民间中开始广泛流传瓷器,瓷器产品也愈发多元。民国瓷器的发展为瓷器鉴赏奠定了夯实基础。本文将主要对民国时期的瓷器鉴赏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国时期;瓷器;鉴赏
民国时期,瓷器制作日渐萧条,但依旧拥有造诣超高的瓷器制作人物,在其手中不同的原创、仿制等瓷器不断产生。而仿古风潮在民国时期十分兴盛,因此民国时期仿制出来的青花瓷器可以以假乱真,因此民国时期的仿古瓷器的鉴赏价值突出。此外,民国时期还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绘瓷名家相继产生了诸多精美的瓷器制品,因此对民国瓷器进行鉴赏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民国瓷器解读
民国时期的瓷器主要包含宫廷瓷器、仿古瓷器、粉彩新瓷器、生活瓷器,其中宫廷瓷器主要为景德镇烧制的瓷器,十分精美,仿古瓷器则是在仿古风潮下对历史中精美瓷器的仿制,由于仿制技术高超,因此其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与鉴赏价值,而粉彩新瓷器、生活瓷器则是民国时期新出现的瓷器种类,不仅新兴了粉彩工艺,还促使瓷器从单纯地欣赏、收藏价值向生活价值发生转变。基于民国瓷器种类的多样化,民国瓷器已经成为人们收藏与鉴赏的重要瓷器之一。
二、民国瓷器的鉴赏
(一)纹饰
民国时期瓷器的色彩较为艳丽,饱和度也较高,这在众多清雅的瓷器中具有独树一帜的特征,这也是民国瓷器鉴赏过程中的主要内容[1]。
民国瓷器之所以会有浓烈的色彩,主要与民国时期绘瓷人员采用的材料密切相关,在当时主要的瓷器绘制材料多为化学材料,因此整体色彩偏鲜艳。此外,民国时期清朝统治刚刚结束,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因此在绘瓷时会根据瓷器的种类选择不同的绘瓷方式,例如,针对粗瓷而言,为切实节省成本,绘瓷人员往往会采用简单的工艺,如利用简笔画进行绘瓷。
与此同时,对民国时期的制瓷技术分析发现,成型、胚胎制作、机械化炼泥技术为当时的主要瓷器制作技术,但为进一步提升瓷器的制作与生产效率,贴花纸工艺被应用与瓷器制作中,成为民国时期瓷器的一大特点。但相较于贴花纸而言,彩绘仍然是民国时期制瓷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将民国时期的彩绘与明清相对比可见,民国时期的彩绘种类十分多元,不仅有山水,还有人物与鸟兽,且整体装饰的结构性也从单纯的图案向文字加图案转变,其中古诗词与相应背景图案的结合较为广泛,从纹饰的变化来看,这也属于民国时期瓷器的主要特点之一,在鉴赏时具有一定的价值[2]。
(二)胎釉与工艺
无论是任何时期的瓷器,胎釉与工艺都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直接决定瓷器的鉴赏价值与精美观赏度,甚至是收藏家决定是否收藏其次的重要参考因素。由于,民国时期制瓷工艺的萧条,导致民国时期瓷器的胎釉稍差,胎质整体均较为疏松,且与明清时期的瓷器相比而言,这一特点更为突出,在瓷器制作上主要表现在胎骨与瓷釉之间结合的紧密性较差,导致胎釉上非常容易出现气泡以及脱釉问题。但从民国时期瓷器的整体发展来看,民国瓷器也具有较多的精美制品,上述粗糙类的瓷器均产生在民国初期,而在民国后期的瓷器大多精美,胎釉问题的出现较少[3]。
与此同时,民国时期制瓷工艺也具有一定独特性。在民国时期制瓷工艺由皇室向民间转变,在此背景下,民间的制瓷产业开始兴起,作坊、公司相继出现,其中制瓷工厂为提高制瓷效率,对制瓷工艺进行探究,促使机械化生产工艺出现,被广泛地应用与制瓷中,导致传统手工生产逐渐被机器取代。在此现状下,民国瓷器的优缺点均十分显著,其中缺点是瓷器的外观在统一模型促使下,较为呆板,灵动性缺失,这一问题在生活用瓷上更为突出,而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除工艺外,也归咎于瓷器的商品化。而优点在于瓷器的瓷胎现代瓷质感更加明显,与此同时瓷器的硬度与百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描金工艺也是民国时期瓷器的主要特点,具有一定的鉴赏价值。描金工艺主要是采用颜料在需要的地方上进行描金处理,主要集中在瓷器口、瓶身的双耳等。民国时期描金工艺的发展为该时期的瓷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民国瓷器被知晓以及提高鉴赏价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彩瓷
在民国时期前,青花瓷是瓷器的主要色彩,而在民国时期,随着粉彩工艺的出现,彩瓷被制作出来,且由于当时人们的喜爱,民国时期的彩瓷种类十分多样,色彩也较为艳丽多变。对民国时期彩瓷进行鉴赏与研究可知,粉彩与浅绛彩是彩瓷的主要类型,也是在民国时期销售情况最为优异的两种彩瓷工艺。
基于彩瓷的不断发展,彩瓷制作工艺愈发成熟并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具有一定体系的彩绘技术,更是进一步促进了瓷画艺术的诞生。瓷画艺术的产生为民国时期瓷器的鉴赏价值赋予了新的内容,而瓷画艺术最早诞生于一支具有娴熟彩绘技艺的工匠中,这批工匠通过对彩绘技术的优化与完善,将彩绘技术衍生成了瓷画艺术,工匠也从瓷画工匠转变为了瓷画画家[4]。
此外,伴随着瓷画艺术的快速发展,民国时期诸多制瓷名家开始将西洋画法融入到瓷画中,实现了瓷画艺术创新,也为瓷器国外市场的拓宽奠定了基础。对当时制瓷名家的生平了解可知,景德镇“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瓷画艺术家,其制作出来的瓷器更为精美,诸多瓷器产品远销国外,促使民国时期瓷器鉴赏与收藏价值的提升提供了有效支撑。
(四)仿古瓷器
在对仿古瓷器进行鉴赏或陈列前,需要对瓷器进行清理。因为,除被收藏以及市场上流通的瓷器外,部分瓷器在地下掩埋时间较久,导致瓷器表面上存在着不同脏污程度的污垢。由于污垢存在时间过久,如果就污垢原生形式进行欣赏会陈列展览的话,不仅会加重污垢对瓷器的侵害,还会影响鉴赏价值。因此,则需对瓷器进行污垢清除,表面清洁是尤为重要的。相关人员需要利用清水、干净柔软的手帕、绒毛细腻的刷子对瓷器进行清洁,如若有清洁不掉的污垢则可以将瓷器浸泡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前提是确保瓷器周身无裂纹,否则会加重瓷器裂纹程度,随后取出浸泡一段时间的瓷器进行二次污垢清洁,最终确保瓷器表面不存在脏污。这种瓷器清洁方式对仿古瓷器鉴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民国时期,仿古浪潮迭起,诸多仿古瓷器出现,而制瓷名家仿制的瓷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因此通过仿古瓷器鉴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欣赏与了解到远古时期的瓷器工艺,其中在民国时期仿古瓷器中,明代前期的青花瓷器、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鉴赏与收藏价值更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断推进,对具有深厚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瓷器进行鉴赏尤为重要,打破时空壁垒,感受到瓷器诞生时代的瓷器工艺以及社会发展,因而开展民国时期瓷器鉴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研究可知,在民国时期瓷器鉴赏过程中纹饰、仿古瓷器、胎釉、工艺、仿古瓷器等角度进行,从而从不同角度分析瓷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敏.民国时期景德镇美术教育对中国瓷器发展的影响——以陶瓷名师为例[J].陶瓷,2021(12):36-37+48.
[2]尹青兰.传统与创新的景德镇民国瓷器[J].文物天地,2020(10):105-114.
[3]陈燕婷.民国时期瓷器鉴赏[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2):28-29.
[4]李慧净,李晓艳.民国辽宁肇新药业公司钩沉——兼谈辽宁省博物馆藏肇新窑瓷器[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6(00):163-167.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