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重庆火锅文化传播刍议
摘要:重庆火锅是重庆人身份认同的标志性符号,是重庆的一张地域名片。改革开放至今,重庆火锅拓宽了传播路径,通过政府、大众媒体、个人等途径得到了广泛宣传,提升了影响力。本文通过探究重庆火锅在国内外的传播情况,展现重庆火锅文化对全国乃至世界饮食文化的影响,寻绎重庆火锅文化传播的意义和前景。
关键词:重庆火锅文化;传播;前景
重庆火锅是极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符号,是政府竭力对外宣传和展示的城市名片。重庆火锅店在全国随处可见,火锅文化节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举办,带有重庆火锅元素的影视作品、宣传片、歌曲等也屡见不鲜。重庆火锅对于重庆人而言,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自我认同的载体。本文通过探究重庆火锅在国内外的传播情况,展现重庆火锅文化对全国甚至世界饮食文化的影响,寻绎重庆火锅文化传播的意义和前景。
一、重庆火锅文化的本土传播
重庆火锅文化的传播有多种路径,本文从政府、大众媒体、个人这三个不同的传播主体出发,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传播方式,探讨当今重庆火锅文化符号的传播路径。
(一)重庆政府对重庆火锅文化的传播
政府在一个城市文化符号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组织者和指挥者的作用。在传播重庆火锅文化的过程中,政府常通过官方媒体、宣传片、线下活动以及国际交流等途径打造“重庆火锅”这一城市名片。
首先,官方网络媒体对重庆火锅文化的传播。官方网络媒体对重庆火锅的宣传有多种方式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仅以微博为例,在新浪微博搜索关键词“重庆官方”,就能找到重庆政府的官方媒体,如“重庆发布”、“新浪重庆”等。本文提取了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重庆发布,自2010年三月注册以来至今发布的59259条微博,发布内容涉及重庆火锅的仅92条,仅占总数的1.56%,在这92条微博中,原创微博共91条,转发、评论、点赞数目之和超过1000人次的,仅一次,占总数的1.1%;转发评论点赞数目总和,在10到15人次的微博数量最多,共44人次,占总数的48%。
其次,城市形象宣传片对重庆火锅文化的宣传。城市形象宣传片常常在短短几分钟或几十秒的时间内,用成千上百个镜头,全面地展示城市符号文化,常常获得极好的宣传效果,从1999年至2018年,重庆官方共发布了14部城市形象宣传片,其中有众多关于重庆火锅文化符号的内容。
再次,开展一系列线下活动传播重庆火锅文化。最常见的要数重庆火锅节了,自2004 年举办“第五届中国美食节暨重庆首届火锅文化节”起,重庆已经举办过十三次火锅节。重庆火锅节已成为推广重庆火锅文化符号、宣传重庆火锅品牌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
最后,政府间的国际交流传播重庆火锅文化。政府间的国际交流传播重庆火锅文化,不仅体现在火锅节上有周边国家和地区代表性的饮食企业的参与,还体现在国际火锅食品产业峰会的举行。例如,2018国际火锅食品产业峰会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参与,促进了多国饮食产业的联盟,为重庆火锅的海外传播搭建了更高更广阔的平台。
(二)大众媒体对重庆火锅文化符号的传播
进入信息时代后,大众传媒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因其高效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在文化和信息传播过程中意义重大。在重庆火锅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书籍、杂志、电视、电影,社交软件等大众媒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市面上有许多研究重庆火锅文化的书籍杂志,如范春、黎爽、杨卫东编写的《重庆火锅文化研究》,探讨了重庆火锅的特征,形成因素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对重庆火锅走向世界提出展望;[1]余勇的《火锅中的重庆》是目前涉及重庆火锅的书籍中最完备的一本,从重庆火锅的历史写起,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对重庆火锅的传播做了详细的阐述。[2]此外,期刊上也发表过众多有关重庆火锅的文章,唐德正的《重庆都市大众饮食文化刍议》分析了重庆火锅的特色,探讨重庆火锅在都市大众饮食中脱颖而出的原因。[3]邓晓的《“重庆火锅”与重庆的城市文化》从重庆火锅的起源写起,从文化角度解读重庆火锅中蕴含的热情奔放的重庆民风。[4]
其次,有关重庆火锅的纪录片也层出不穷,《沸腾吧火锅》记录了全中国的特色火锅,重庆火锅一马当先,这部纪录片解读了地域火锅与当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加深了人们的自我认同感,对重庆火锅文化符号的内涵也进行了深刻的解读。《舌尖上的重庆》介绍了重庆特色美食,其中,第二期专门讲到重庆火锅,用一个重庆火锅老板一天的经营情况串联起重庆火锅的起源、特色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人文风情、历史文化。《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通过重庆火锅塑造了一个英雄草莽的江湖城市,《日出之时第二季·重庆篇》,也展现了重庆火锅文化。这些纪录片通过有声画面,生动地宣扬传播了重庆火锅文化,是传播重庆火锅文化的重要手段。
最后,电影等影视作品也是传播重庆火锅文化的重要平台,许多在电影作品里面都有重庆火锅的身影,重庆火锅早已突破巴蜀地区成为汉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陈坤、白百合等人主演的《火锅英雄》直接切入重庆火锅这一文化符号,成为传播重庆火锅文化的重要影视作品。影片讲述了在重庆防空洞开火锅的三兄弟意外在火锅店发现银行金库,卷进一场大劫案的故事,这部电影以火锅这个典型的重庆文化符号命名,故事情节也围绕着火锅店展开,使得重庆地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三)大众对重庆火锅文化的传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电子媒体的发展,市民大众的文化传播主体性得到了增强,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参与到城市形象宣传中来,对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有了自觉传播的意识。因大众传播的自发性和主观性,传播的内容会因人情味浓厚而更加容易被接受。公众对重庆火锅文化符号的传播,可分为三类:一是社会名流对重庆火锅文化符号的传播;二是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对重庆火锅文化符号的传播;三是各种民间团体和组织的活动对重庆火锅文化符号的传播。
首先,社会名流传播重庆火锅文化,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名人效应。重庆在抗战时期,作为陪都许多文人墨客,社会精英都来重庆工作,和重庆火锅结下了不解之缘。郭沫若、夏衍、于伶等名人都是重庆火锅店的座上客,许多演艺名人也曾对重庆火锅多加赞誉,重庆火锅借助这些社会名流的强大影响力获得广泛关注,快速提高了知名度。
其次,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自媒体的发展,公众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地分享日常,传播城市文化符号。在微博或者抖音搜索“重庆火锅”就会搜索到与重庆火锅相关的一系列词条,如“重庆火锅推荐”、“重庆火锅探店”、“重庆火锅蘸料”等,这些账号或是分享探访重庆火锅店的感受,或是推荐本地人心中最正宗的火锅店。网民刷到这些感兴趣的内容也可通过自媒体转发给亲朋好友,以自媒体这种方式传播重庆火锅文化是非常快速高效的。
最后,不仅政府举办过许多有关重庆火锅的活动,而且民间举办的活动也非常丰富。重庆火锅协会举办的食品材料优选会意义重大,协会选派代表前往全国各地寻访优质火锅原材料,为食客获得最佳的味蕾体验而努力。一些品牌企业积极开展了引人注目的烫火锅活动,民间开设火锅博物馆的热情也非常高涨,这些火锅博物馆通常是品牌企业创办的,有的重庆火锅博物馆底层用作展览,上层用来经营商用,独具特色。
二、重庆火锅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
(一)重庆火锅文化在国内其他地域的传播
重庆火锅企业在全国已达到12800多家,连锁店5万多个,在重庆以外开店3000多个。[5]重庆火锅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重庆火锅吸收了其他饮食文化的长处,融入了江浙菜的特点,将传统药膳加入重庆火锅中,这种药膳锅底多和传统牛油锅底一起组成鸳鸯锅,使重庆火锅在保留麻辣特色的同时还具有滋补的功效,拓宽了受众人群。其次,重庆火锅经过长期传播发展,无论是抗战时期文人骚客的名人效应,还是重庆直辖后人口流动将当地口味传播到全国各地,都给重庆火锅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其次,烫火锅时其乐融融的氛围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重庆火锅不仅是平价裹腹的美食,还承载着社交功能。最后,重庆火锅物美价廉,符合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需求。
重庆火锅传播到全国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涌现出许多火锅新品种,拓展了重庆火锅的原料。在蘸料上,麻油加上蒜泥、醋和盐就是经典的重庆火锅蘸料,重庆火锅传播到全国各地,为满足更多食客的需求,推出了更多蘸料。在菜式组合方面,火锅店不仅可以烫火锅还能吃到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将中式宴席美食和重庆火锅相结合,满足了食客多方面的饮食需求。在就餐环境方面,各大火锅店都将歌舞表演与火锅美食结合在一起,在火锅店不仅可以欣赏到川剧变脸、时尚歌舞,甚至食客们可以拿起话筒高歌一曲,这些演艺节目的加入不仅营造了热烈的氛围,还为重庆火锅贴上了时髦的标签。
(二)重庆火锅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重庆火锅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走出国门,日本、新加坡、英国、瑞典等国家都有重庆火锅的身影。当时许多重庆火锅企业家都致力于海外考察,寻求最佳的重庆火锅海外传播路径,纷纷在国外选址经营重庆火锅。21世纪以来,各大重庆火锅品牌实现了全球连锁,如“刘一手重庆火锅”目前在全球经营着1000多家分店,遍及美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海外门店数量最多的中国火锅品牌。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海底捞火锅不仅在国内赚得盆满钵满,也在海外开设门店,已遍及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国家。2012年12月13日,海底捞正式在新加坡开设了海外第一家分店。海底捞在新加坡开业后,日本、韩国也逐步设立海底捞全国连锁店,扩大了海底捞全球经营规模。
三、重庆火锅文化传播的意义与前景
“任何文化传统都是历史形成的。传统一经产生,它就是民族性格的一部分,它就有巨大的惰性和惯力。”[6]重庆火锅不仅是重庆的一张名片,更展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特性,重庆火锅围桌而食,分格烫煮菜品,同时兼顾顾客的不同口味,满足食客的味蕾需求,体现了中华民族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传统。“在中国所有的地方饮食中,有且仅有重庆火锅才具备与洋餐饮品牌一决高下并走向世界的条件和实力。只有重庆火锅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又有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1]这虽是一家之言,但可见重庆火锅文化发挥着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作用,面对西式快餐文化的冲击,重庆火锅文化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支柱,必将责无旁贷担任起振兴中华传统美食的重担。对于漂泊在外的重庆人而言,吃到重庆火锅无异于重回故土,勾起异乡人对重庆家乡的怀念;对海外华人来说,重庆火锅象征着家乡,象征着团聚,海外华人在品味着重庆火锅的同时,也勾起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参考文献:
[1]范春,李爽,杨卫东.重庆火锅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余勇,林文郁.火锅中的重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
[3]唐德正.重庆都市大众饮食文化刍议[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06).
[4]邓晓.“重庆火锅”与重庆的城市文化[J].重庆社会科学,2009,(06).
[5]成宇昂. 火锅文化的当代传播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5).
[6]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杨泽琴(1977-),女,甘肃兰州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与文化、地域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