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宋代瓷器艺术的工艺分析
摘要:如今的宋朝,在经过三百余年的沉淀后,经济与技术创新在我国历史上达到了一个相对繁盛的高度,在文化和艺术大发展方面又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制陶加工工艺进行了很大的创新发展,而且还创新出了很多世界闻名的名窑与名瓷。宋朝陶瓷因具有独特的时代特点和艺术美感,在中国陶瓷史上、甚至是全球的艺术史上都留下了独特记忆。
关键词:宋代;陶瓷艺术;工艺
引言
中国作为陶器的家乡而流芳于市,其不仅有着历史悠久的陶瓷生产制造技术,而且汉族人的劳动者在陶瓷技术和艺术上取得的优秀的成绩,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毫不夸张的说,陶瓷的发展随着古代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陶瓷制作的手艺当中充分体现到了中国人民对美丽的期盼与需求,构成了每个时期与众不同的技术特点和艺术气场。
1宋代陶瓷工艺的发展
宋代瓷器工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好,在前期的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迎来一个爆发期,从使用的原料到后期的制做方面及其瓷器的质量和釉料颜色的挑选都呈现出了一种艺术结合的形式。随着烧制瓷器的方法的逐步完善,出现了不同风格的瓷窑和与之相关的系列产品。其中宋朝五大官窑最为著名的,五大官窑中的官、哥、汝、定、钧,每一个瓷窑都在世间广为流传。宋代瓷器中人们称赞最多的是单色釉的发展和使用,例如钧红,其是钧窑瓷器中的主要典范,在制作钧红的过程中工匠艺人就釉料材质配制和烧制经过了反复琢磨和挑选,生产出了让后人称赞的东方艺术美,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那便是“润”字。此外,宋代瓷器在工艺美学层面的高速发展还融入了多种多样工艺美术品原素,例如服装印花、錾刻、装饰设计、软笔美术绘画等,将线框艺术和陶器烧制的艺术展开了深度融合。将炫酷的线条和硬实的陶瓷进行了紧密结合,造就出了一种豪放炫酷、美轮美奂的艺术形态。正是这种多元化的艺术结合方式,造就了宋代瓷器在艺术表述角度上的差异,人物、花鸟鱼虫、青山绿水等主题在这一时期的陶器上均得到了呈现。
2宋代陶瓷的制作工艺与制作流程
2.1宋代陶瓷的制作工艺
在制做瓷器的材料方面,一定要选择较为细腻的瓷土,如果里面含有残渣的话,要将残渣筛出去,然后在所需要设计的造型来进行捏制。这个步骤称之为制胚,烧制后称为胎。胚胎的原材料不仅有关键成分所组成的天然矿物,里面还具备了少量的钠、钾、钙等化学元素。然后将其进行干燥后再上釉,釉指的是瓷器表层的那层具有光泽的玻璃薄层。其是通过大理岩、白云石、石英石、粘土、草灰等组成的铝硅酸盐,上完了釉后将它放到窑炉内进行烧制,烧制完成后就成为了瓷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瓷算得上是陶在制造过程中的的高级阶段,是陶通过不断发展而演化来的。陶瓷器的主要原材料是粘土,具有不渗水、不透水的特性,且还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从瓷器的釉色看,宋朝瓷器的釉色有着明显的增加,其中有汝瓷、耀州窑的龙泉青瓷、龙泉窑的白釉、建窑的黑瓷等瓷器。“呈现出青色,一方面是因为釉所含的成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烧制时的温度调节,使釉中含有大量的内部金属化合物,在火焰中通过氧化而烧制成黄色,然后在还原焰中烧制成青色。”白瓷则要在烧制龙泉青瓷的前提下通过减少胎釉的含铁量烧制而成。黑瓷也是一样,在龙泉青瓷的前提下烧制出来的。所谓黑并不是一团都是漆黑,它还需要具备2个因素:“黑瓷胎料含铁量需达到3%,瓷釉含铁量达到6%-8%,且烧制黑瓷的温度必须在l120℃-l310℃中间。”那样烧出来的黑瓷才具有较强的光泽度。宋朝瓷器不仅有着各种各样的釉色,并且在装饰的设计方式上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样式,例如有刻花、服装印花、刺绣及其用剪纸贴等。刻花、服装印花样式主要用于定瓷的点缀,刻花要用竹刀或竹条在瓷表面刻出花纹,且花纹还要非常流畅,不能断断续续,纹样图案主要为荷花、牡丹花等;服装印花则是在瓷胚没干的时候用刻着花纹的模板进行印花。在花纹处通常具有一定的薄厚能够展现深浅不同的改变;刺绣乃是用扎在瓷器上刺出花纹。
2.2宋代陶瓷的制作流程
宋朝陶瓷的艺术品制作已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备的流程,包含原料准备方面、坯料配制、坯料制取、陶瓷器成形、陶瓷器施釉、干躁、烧制和后期装饰等关键流程,这一方面提升了宋朝陶瓷制品的品质与特性,另一方面也使陶瓷手工艺品工匠拥有大量制作方式可以选择。(1)原料准备方面:在制作陶瓷之前,工匠应根据陶瓷的用处或实际需求来对原料进行准备与配制。由于原料多数为天然矿石或纯天然岩层,需要开展细腻碾磨,所以其原材料一定要在制作陶瓷之前就准备好。由于陶瓷的所用之处不一样,所以宋朝的陶瓷经常使用延展性较强的原材料,如高龄土、钠基膨润土、瓷土等,或者选择瘠性原料,如石英石、橄榄石、叶蜡石等,坯料成分的选用对后期烧制成形和烧造全过程产生直接影响。(2)制作流程:宋朝陶瓷的制作流程包含基础成形、施釉、干躁、烧制等各个加工工艺阶段。成形阶段是依据陶瓷制品的样式、容量大小、设计规格等要求对坯料进行捏制,我们常见的成形方式有可塑性成形、灌浆成形、抑制成形等;施釉是将玻璃的成分层釉料均匀的涂抹在制作的陶瓷器表层,涂抹后会产生一层非常薄的天然防护膜,依据瓷釉类型的不一样,陶瓷成品有着不同的色调或特性;烘干和烧制全过程则是陶瓷的制做的主要阶段,制作好的陶瓷半成品通过高温煅烧后加工制做成成品,烘干和烧制的过程会对陶瓷制品的质量和特性产生直接影响。(3)中后期生产加工与装饰阶段:在做完以上工作后,手工艺品工匠会随陶瓷制品进行再次加工与装饰,从而使陶瓷的艺术鉴赏意义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消费者看到成品后产生视觉效果美的感受。装饰方式主要包含墙绘装饰、造型艺术釉装饰、雕塑作品装饰、组成装饰和其它冷门装饰等,可依据瓷器的生产制造目的来进行灵活的装饰。
3宋代陶瓷中的艺术特色
在陶瓷饰品发展的高峰阶段,宋朝出现了大批有艺术特色和价值的陶瓷制品,展现的瓷器中全面展现了宋朝人的审美意识,具备着中华文化的雅致委婉与朴素沉稳。宋代瓷器在形状、作用和风格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形状自然之美。宋代陶瓷在商品占比构造层面进行了不断改善,将陶瓷制品的部分与整体间的相互关系尽情的展现出来。以各大官窑生产的陶瓷制品为例子,这些作品的比例非常和睦和舒心,且表层斜线、样子都显出温和、均匀的对称之美。(2)传统作用自然之美。该阶段的陶瓷制品主要为大众的日常生活用品,虽然其样子与规格不太相同,但产品上的每一处构造都有着合理的运用之处,对功能性相对较低的冗余技术尽可能的降低。(3)传统自然之美。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瓷器不仅在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历程,而且还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进行了印证。《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科学研究》一书中对中国传统陶瓷的艺术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剖析和归纳,并通过结合技术专业期刊论文、产品图片图象、陶瓷文化囗述及历史资料对各个阶段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实行了再现。如同书里所作“精微穿溟滓,飞动摧霹雳,龙腾虎跃雄浑豪放,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丰满华贵淋漓斑驳”,明确的宣示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陶瓷艺术。
参考文献:
[1]董强峰.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研究[J].天工,2022(23):91-93.
[2]李金来.宋代瓷器艺术的工艺范畴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6(06):58-62.DOI:10.16856/j.cnki.52-1141/c.2021.06.011.
[3]孙悦怡.论宋代瓷器的装饰绘画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6(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