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

许璐璐
  
秋山文苑
2022年3期
南昌工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课程思政是国家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是每一位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培养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挖掘教材的思政内涵,以及在教学中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相结合,以德树人,将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语教学;路径;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政教学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政教育并不仅仅是思政部门的工作职能,而是已经影响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英语也应当渗透思政教育,打造“课程+思政”的新型教育模式。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覆盖面广,课时量大。大学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基本交流技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其英语综合素养,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建立正确的国际发展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方面,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目标就是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素养,立德树人,提升家国情怀,在当前的全球疫情下人类形成命运共同体,学生要有责任和担当。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校英语教师思政意识不足,开展“课程思政”主要以教材为主,进行适当的“思政”补充为辅。并且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常以口头讲解为主,往往只是教材内容涉及到就提一下,并不会对于每节课的内容都积极挖掘其思政意义,过于注重英语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了在英语教育中展开思政教育,使得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建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其次,大学英语课程通用教材中思政内容编写不完善。英语教材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选取比例过小,而西方文化内容所占比例偏大,无形中加剧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淡化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现象。没有正确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大学生很难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最后,大学生对“课程思政”学习目的不明确,在课堂上不能有目的地对于老师涉及的“思政”方面内容进行系统学习与掌握,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效果不佳。

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

1、挖掘和融入思政教学元素

在教学内容上,根据英语课程相关元素,把学生价值观、责任感等方面的品质教育融入课堂。英语教师应当关注时事新闻,积极搜集与教材相关的热点新闻,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形式进行丰富;同时兼顾整体性与联系性,结合本节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对思政知识正确的认识,加深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此外,还应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渗透,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积极传播和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进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建立和完善思政教学团队

组织全体英语教师不断地强化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体系,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提高思政教育能力,积极开展渗透思政教育的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思政教育的渗透,关键在于努力提高英语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思政教学与科研结合的能力。同时,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涵养。英语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思政理论知识,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渗透思政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实践和内化思政教育理念

教学工作应当根据课程主题进行课堂设计,引入德育教育及思政元素。根据学生了解文化价值、认同文化内容的积极心态,进行课程相关主题内容的课堂设计,使学生理解语言知识的精神层面,基于教材语言和思政元素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课堂主题进行教材讲解和语言点切入,分析英语文章的正确字义和文化价值,使学生理解文章内涵、获取语言知识。根据学生对思政元素的了解程度,普及与党政、法律相关的国情,培养学生在精神方面的文化自信。同时,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建立课堂场景和英语语境,让学生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用课程思政的内容来解决一些英语知识,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强度,形成以实践活动为主的课堂英语教学,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合理利用好第二课堂,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例如开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等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以多种形式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德育教育。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教育是全国育人的教育,课程思政元素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英语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思政教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应明确为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既尊重别国的文化,也要尊重本国的文化。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为此,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的方法。努力形成较为科学化,体系化的教育方案的探索。使英语课程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实现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8,03.

[2]刘冬霞,李国新,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途径[J]智库时代,2019,24.

[3]靳磊,新时代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有效路径研究[J]北极光,2019,09.

[4]李艳丽,徐晓艳,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J]文教资料2020,19.

作者简介:

许璐璐(1984.08–),女,汉族,江西南昌,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