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探索与思考

李瑜韵
  
秋山文苑
2023年5期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凤凰小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是深化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双减”政策推动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改革,促使小学语文教师要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实现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本文从立足新课标,把准作业优化方向;关注学情,体现作业差异性;分层设计,涌现多元化作业;注重反思,改进作业设计这四个角度对农村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而言,作业是课堂练习的延伸,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完善在课堂学到的知识、技能。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过程。对于老师而言,作业能反馈学生对课堂的吸收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度。教师能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掌握学情,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等。但是,设计不当的作业也有着内容枯燥单一、重复机械性抄写、完成时间长等弊端。这就导致了作业对学生起消极的作用,如对作业产生厌倦畏难情绪、抄袭别人的作业、寻求搜题软件帮助等,更严重者产生厌学情绪。

而这些问题在农村学校的学生中尤为突出。农村学校的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孩子作业的监管和指导上缺乏方法。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缺失要求学校这个教育主阵地要发挥更强大的作用。因此,如何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是语文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立足新课标,把准作业优化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需与时俱进。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为广大教师们指明方向,引领前行。从新课程标准的五大课程理念可以看出,教师们应该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发展,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因此,语文教师要立足新课标,在设计作业时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根据不同学段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语文教师要科学把控作业量,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设计适量的作业,满足低、中、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需求,凸显不同年级语文教学目标,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不考虑质量。同时也要兼顾不同语文水平学生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语文作业,增强学困生语文自信心,让他们有信心学。引导进行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还要注重设计小组协作型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交流、协同合作,共同进步。

二、关注学情,体现作业差异性

农村学校的学业水平整体较弱,如果以难度较高的作业要求学生高质量完成显然是不科学的,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应因材施教,根据学情而有所调整。

那么,如何根据学情优化作业设计呢?一是要关注学生整体水平,以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作业难度来设计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测验成绩等方面对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有大致的认知,在设计作业时调整适中的难度,不过多布置重复性的抄写作业,也不一味出怪题、偏题。二是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作业。农村学生生活的环境与城市学生的生活环境非常不同,熟悉了解的事物也不一样,创设作业情境时应充分考虑选用农村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创设。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大多数农村学生连博物馆都没去过,学生无话可说。但可以先让学生讲解自己熟悉的事物或景物,掌握方法后再学法迁移,为学生提供博物馆的资料,这样一来学生变得有话可说,有话能写。

三、分层设计,涌现多元化作业

语文作业有许多种类型。传统基础性的作业类型大多为抄写、做练习题等书面作业。而在作业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非传统型的作业,如小组合作、动手实操、口语表达、综合实践等非书面类作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非书面作业。低年段学生识字水平有限,老师可以设计讲故事、绘本阅读、观察身边的事物等作业,让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阅读绘本,并尝试复述故事内容,提升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中年段语文作业可以增加实践类作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与课文主题相近的文章和影视作品,鼓励学生尝试联系生活实际自己编写故事等,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高年段语文作业可以提高小组合作能力,设置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让小组成员自己分配任务,讨论如何完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作业类型丰富多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其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性完成不同项目的作业,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如学完一首古诗,可以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充分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求:

四、注重反思,改进作业设计

反思与改进是作业优化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帮助学生与教师找出完成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改进,让作业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大的作用。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自我不断反思与改进。可以不断追问自己一些问题:作业设计是否建立在真实了解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作业设计是否对大多数学生有效?作业设计是否能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还要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做分析。反思学生是否达到作业设计时预设的结果,没有达到的原因是什么?日后可以怎样调整与改进。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改进,作业设计才不会偏离实际,从而导致低效性作业的出现。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围绕“双减”政策设计语文作业,在贴近农村小学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重视作业的“多元”设计,设计符合学生学情、既充满趣味又不偏离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真正让作业提质增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月芬作. 重构作业 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06.

[2]薛小芳.探讨“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课程,2022(37):200-202.

[3]陈凤莲.创新作业 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2(08):73-75.

[4]徐乐加.“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江西教育,2022(28):7-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