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运输组织方案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客流量急剧增加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制定合理的运营组织方案,以确保交通运输的顺畅和旅客的出行体验,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形成的原因,并针对此提出有效的运营组织方案。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消防安全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客流量的激增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客流的急剧增长和变化给运营和管理部门带来了挑战,2022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194亿人次。作为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中坚力量,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安全、准点、高效、运量大等优势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然而,当车站客流集散量过大时,往往会出现进站客流过大、通道拥堵、楼扶梯阻塞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踩踏事故等安全隐患。因此,制定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运输组织方案是至关重要的,需要长期持续的研究和探讨。
1 大客流形成的原因
1.1 车站疏解能力和客流组织水平
车站的疏解能力是指车站最大客流容纳量,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从乘客进站、换乘、出站的流线经过路径来看,车站疏解能力主要受到站厅、站台的容纳能力,出入口、通道的通过能力,车站AFC系统的服务能力,楼扶梯的通过能力,车站安检能力以及换乘通道的通过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车站建设完成后,其疏解能力相对固定。在没有安检的情况下,当站台候车客流量趋近饱和并持续增长时,车站就可能爆发大客流。而在有安检的情况下,受到安检能力的制约,车站站厅安检处一般会先于站台候车处爆发大客流。此外,车站最大疏解能力还受到车站疏解瓶颈的限制,而车站瓶颈处的客流组织水平也是影响大客流的主要因素。因此,为提高车站的疏解能力和组织客流的水平,需要全面考虑和优化上述因素。
1.2 线路运输能力和运输组织方案的调整
运输能力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系统能够输送的客流量,不同的列车间隔、停站时间、列车交路、停站方案等都会影响列车单位时间内对客流的疏解程度。同时,在制定不同客流特征的大客流运输组织方案时,也需要考虑实际线路的运输能力,以确保运输能力能够满足大客流处理的需求。因此,运输能力是城市轨道交通处理大客流的关键因素,也是制定和调整运输组织方案的基础。
1.3 线网的结构变化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对于提升线网可达性和换乘能力具有显著效果。每增加一条线路,都会吸引更多的客流,使得整个线网的效益呈现出“1+1>2”的效果。线路的规划数量及布置方式决定了不同客流的特征、流量和时空特性,因此在制定大客流处理方案时,需要考虑线路的规划及布置对客流的影响。但线路规划及布置对于车站现场的大客流运营组织方法并不具有直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综合考虑线路规划和车站运营管理等因素。
1.4 票价的变化
价格往往是决定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如果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价过高,对于一部分“非刚需”乘客来说,经过价格分析后,往往会选择其他交通工具代替。一些研究者指出,采用高峰期提高价格、低峰期降价的策略可以减少高峰期客流需求,提高低峰期列车运能利用率。
2 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运输组织方案
2.1 实施客流高峰期的预测及客流组织
大客流的客流量很大,且难以准确预测,只能通过大致预测来制定科学的组织计划,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并不断完善需求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大客流能够成功疏散。在节假日到来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特别关注客流量,采取不同措施针对不同车站。例如,增加人员调度,改善栏杆设置,增强车站内部告示等,引导游客在地铁站内有序流动,从而极大地缓解客流压力,让乘客快速进站和出站。同时,需要分配好候车厅内的秩序,使列车能够平均分配客流,组织乘客有序地选择车辆,提高上车效率,让更多的管理人员通过自身的管理来达到缓解客流的目标。
2.2 调度车辆运营能力及车辆运营时间调整
当城市轨道交通面临巨大客流压力时,控制中心应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列车调度来减轻客流压力,如调整列车的出发时间和等待时间,以期能够更高效地输送客流。同时,也要加强对大客流的预测,尽可能提前做好调度准备,如增加列车数量和速度等,以确保高峰时期的通行能力。在高峰客流期间,为避免混乱,到达时间要错开,以确保乘客有足够的时间换乘并不会走错方向。
2.3 提升乘客乘车的有序性
保持乘客乘车的有序性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有效减少客流压力。在地铁内部,可以通过设置自动扶梯和垂直升降梯等设备,引导乘客有序乘车。此外,强化对乘客的管理,要求他们遵守秩序,如果发现有违纪行为,相关部门应严厉惩罚。在进站前,工作人员应该给乘客明确的指示,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进出站口,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出行安全。当车门即将关闭时,工作人员必须制止乘客冲入车厢,确保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公安部门可以加强巡逻,共同维护地铁站内的秩序。
2.4 建立完善的客流组织管理模式
对于客流组织管理,需要采用科学完善的模式进行支撑。首先,应加强临时指示牌、宣传广播等手段,对乘客进行引导,分离不同方向的客流,确保乘客安全出行。在出行过程中,乘客也应积极接受工作人员的指导,减少时间成本。其次,平台客流组织也至关重要,需要控制乘客人数,保证列车承载能力不受损失。在列车到站后,上车秩序也要符合规定,工作人员可在车厢旁进行引导,减少乘客等待时间,提高出行效率。此外,调整电梯方向和速度,也能快速减少客流量,优化乘客出行体验。总之,科学完善的客流组织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地铁运行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
2.5 采取限流措施控制出入口及通道的通过能力
加强车站旅客运输组织是控制客流的重要手段,可以采取分流或救济的方式来进行控制。针对设施和设备不足导致的局部拥堵或客流的缠结和湍流引起的拥堵,可以通过限流措施来降低等待时间,提高控制速度,让乘客更方便地使用自动售票和电梯等设备。对于不符合规则的乘客,也要进行管制以减少拥堵。当客流拥堵时,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责任,及时打开或关闭一些通道来缓解拥堵情况,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和顺畅。
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大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有效应对大客流,需要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和质量。在路线引导、疏散和安全公告信息向乘客传输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让乘客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客流情况。此外,针对客流量大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疏散措施,减轻客流压力。通过临时检票、排队等候、临时关闭登机口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车站的秩序,确保车站的通畅和安全。同时,也需要加强车站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车站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朱莉.突发大客流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的研究[J].时代汽车,2022(15):187-189.
[2]张含笑,刘宇然,刘旭.满载率控制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优化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22,35(01):134-139.
[3]王志诚,史聪灵,丁小兵,胥旋.高峰时段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疏运优化控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1,17(S2):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