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旧版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对比研究及教学策略
——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例
摘要:2020年9月新教材正式启用。本文从课文位置、课文素材等方面,将新、旧版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信息技术的部分内容进行对比,并为地理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储备;立足生活,编选教学素材;鼓励实践,培养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旧教材;教学策略
地理教材不仅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也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媒介[1]。2020年9月,2019年出版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投入使用,并正式取代了之前的旧版教材,有必要对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内容为例,对新、旧版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对比,并对相关内容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新、旧版教材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对比
(一)课文位置的对比
作为地理学探究世界的现代化方法与手段,“地理信息技术”的条目在继续出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出现。但是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信息技术”章节位置发生较大的变化。
2017版课标调整了高中地理课程结构,将原来的必修的3个模块改变成2个模块,并将“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要求按照“探究自然地理问题”与“探究人文地理问题”的不同,分别收入必修1与必修2的模块中。因此新版湘教版教材中,“地理信息技术”内容的位置变化明显,从旧版教材的必修三第三单元改到了新版教材的必修一前言部分,其编排顺序和2017版课标契合度较高。
从知识结构上看,旧版教材中“地理信息技术”内容被设置成一个独立的单元,与必修3教材中前两个章节的关联性不大,着重详细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和数字地球的概念、发展历史、工作原理以及实际应用。而新版教材将“地理信息技术”内容放到必修1教材的前言部分,收录在“地理学怎么做”的标题下,并被安排在“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两个标题之后。新教材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目的是介绍近年来人类研究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新方法、新技术,从而反映地理学为人类生活生产服务的手段也在随时代而进步。另外,也能承上启下,激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获得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应对和处理人类将会面临的挑战。
(二)课文素材的对比
2017版课标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要求是“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主要是为帮助人类研究地理环境、解决人与地理环境间的地理问题。因此,课标了解如何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处理地理问题。
首先,新版教材的知识点数量大大减少。旧版教材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独自作为一个章节,由“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和“数字地球”四节课组成,内容庞大。新教材大幅度删减教材内容,将旧版教材中的35个页面删减到2个页面。其中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地理信息系统”使用1段文字、1个阅读、2副图像;“遥感”使用1段文字、1个阅读;“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使用1段文字、1副图像。以遥感技术为例,新版教材删去了“遥感技术与环境灾害监测”以及“遥感卫星的科学实验功能”部分的内容,将原有的“遥感技术与资源普查”的内容进行精简与整合,化原来的正文与活动的形式为阅读卡。新版教材减少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等知识点,降低了学习难度,弱化对知识记忆的要求,侧重帮助学生拓展地理相关的知识面、理解简单地理信息产品的工作原理,从而提高地理实践力。
另外,新版教材的知识与素材有所更新。首先,新版教材中对3种地理信息技术的表述以汉字为主,使用英文字母作为简称的情况较少出现。在教育教学中减少“零翻译”的外来词汇的使用频率,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汉语的规范性与纯洁性。其次,新版教材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替换“全球定位系统(GPS)”。两者的区别在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概念范畴更大,包括了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卫星导航系统。此外,新版教材在介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使用了一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配图。地理教材中概念与配图的更新,标志着中、俄等国近年来在自行研制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尤其是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来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新版“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
(一)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储备
对于“地理信息技术”部分内容而言,新版教材虽然大篇幅缩减了原有的知识,但也新加了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新素材。另外,虽然九成教师通过不同途径接受过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教育与培训[2],但是并没有能够充分的融会贯通使用在教学互动中,总体来看,教师技能明显缺乏[3]。针对地理教师在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现状以及新教材、新素材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倡导地理教师尝试对照操作教程、依照操作步骤,操作与学习相关地理信息技术软件;依靠教研组或学科大组的力量,开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听、评课交流;利用学科网等平台,搜索与参考最新的教学设计;关注新闻热点,学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相关知识。
(二)立足生活,编选教学案例
新版湘教版教材删去了部分与地理信息技术本身发展的知识点,在素材的选取上侧重地理信息技术在科研与生活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功能触类旁通,建议在教学过程中编制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如,编制出行使用手机进行导航的案例,通过展示所处位置介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通过调取遥感影像并转化底图为卫星地图来介绍遥感的功能,通过去往目的地的路径分析来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基于教师编选的案例,引申出三种地理信息技术各自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应用,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并启示学生关注与感悟生活中的地理。
(三)鼓励实践,培养学科素养
地理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便捷地接触到地理信息技术相关产品。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以往的纸质作业形式,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实践,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手机程序,感受其中所使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并做小组分享;开学初行走在校园中,观察与学校景观,并学习相关软件绘制校园电子地图等。学习本节课之后,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真实情境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也有利于感受到地理学的研究途径,从而帮助教材达到让学生了解“地理学怎么做”的目的。
(四)组织交流,鼓励经验分享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生无论在课堂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会有所接触。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类型以及应用途径,能够用探索发现的眼光寻找身边地理信息技术的使用案例。教师应当组织个别课后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对课后的实践活动进行经验分享,如,开设以“生活中的地理”为主题的经验分享会,或者利用课堂前5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自身经历分享的机会。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并学会用更好地地理技术工具服务生活、养成人地协调观,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家清.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0.
[2][3]陈丹. 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郭家俊(1993.03-),男,汉族,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硕士研究生,职称:中学二级,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