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落实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逆向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沈桂珠
  
秋山文苑
2022年24期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第三实验小学 福建漳州 363900

摘要:以课程内容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设计,造成了对课程的整体性、概括性的缺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逆向的教学设计。通过期望目标的确定,评价依据的选择,学习活动的设计,达到了教与评的融合。以大致记忆为基础,对小学科学进行逆向教学的设计。以流程绩效为依据,加以证明和说明。根据任务的驱动力,进行了活动的设计。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逆向教学设计;策略

引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其实施中,不仅要考虑“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教”等根本问题,更要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怎样学”。泰勒目标模型提出了“目标确定-体验选择-体验组织-体验评估”四个概念。实质上,它是一个积极的、以内容为基础的设计。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导致的问题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所关注的重点就在于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美国格兰特·威金斯等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目标-依据-行动"的逆向教学设计思路,即:先识别学生的学习目标,然后识别评价依据,最后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立足大概念,进行单元设计

在实施逆向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以及这些目的的来源。大观念强调的是,大观念的科学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碎片的积累,而应该是一种结构化的、相互关联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这几个大的理念来进行整个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因此,在制定单元目标时,老师要考虑到课程标准、大概念、核心问题。目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期的,一类是长期的。短期的目标,是看这一次的课程,能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而长期的目标,则是看这一次的课程,能不能让他们的课程,更上一层楼。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的第1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对常用的资料有一个了解,通过本单元,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本单元的目的,还能够进行后续的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小温室》中,也介绍了《小温室》中有关建筑材料特性的内容。因此,每个单元的学习,并不只是为了上一个单元,更是为了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更是为了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过程表现,进行论证解释

“学”的目的就是要把“懂”和“用”结合起来。传统考试侧重于测试考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但记住并不等于了解。从理解力的观点来看,测量方法是以能显示出学会为目的。例如,学生们知道了植物需要水、阳光等才能生长,但是学生自己能不能去种植一种植物,自己能不能针对植物干瘪、死亡的现象,来分析出原因。如果我们能这样做,我们就可以说,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真正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体现科学核心素养。在进行科学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们能够与课程内容相联系,来完成一项长距离的实践作业,例如观察记录、种植日记、饲养小动物、创作作品等。在此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寻找行为证明,并以此为基础作出理性的诠释与判定,从而使同学们能够比较自己的成绩与自己的目标之间的差异,从而明确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老师可以使用验证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记录,并将其作为一种直观的形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习环境。

三、立足驱动任务,进行活动设计

逆向教学中的设计并不一定要做到“包罗万象”,不让学生有机会与教科书和所学的东西进行深入的交流。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中心点,或是找到一种动力。如果一个问题的学生可以立即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属于启发式问题。例如,两个问题:什么是野兽?为何野生生物的多样性日益减少?第一部分为事实题,而二部分为开放式题,既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又要求学生提出论点,分析论证,举一反三。第一类问题为基本问题,后类问题除包括前类问题外,还包括对濒危物种的了解,对其存活的条件因素,以及对环境变化的认识等,范围较广,层次较高。怎样才能确保在教学中以关键问题为导向,持续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将此问题张贴到课堂内,并观察此问题能否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还是说,整个课程的内容都是以此为中心的?每个小活动是否都有助于我们构建知识,掌握技能,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个核心问题。

四、在课内外科技活动中进行实践创新

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在解决问题、适应挑战等过程中,培养出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与行为。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试图将创新转化为实际的东西,或者是进行改良。因此,课堂内和课堂外的科技实践,对于学校的教育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辅助与加深,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例如,将“植物种植与观察”、“小动物饲养与观察”、“校园植物调查”相联系,与三年级下册《有生命的物体》和五年级下册《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相联系等等。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不但可以实现对科学知识的活学活用,还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科学,还可以参与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技能和探索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在科学研究中,老师可以通过对身边热门话题的指导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以某一地区的公交单车的利用情况为例,通过对该地区公交单车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同学藉由调查结果,认识到骑单车的确可以改善市民出行的不便,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市民对骑单车的安全防护不足等问题。

结束语

总之,逆向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来源和去处有明确的了解。运用逆向教学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所有的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能充分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逆向教学的设计既需要老师掌握某一科目的特点,也需要掌握该科目的特殊情况,然后通过“教学评”,让学生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并考虑如何达到目的,充分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林才回.逆向教学设计:理据、模板与实践策略[J].福建教育,2021(28):6.

[2]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的内涵与实施[J].教育研究,2020,41(10):55.

[3]李晓菁.促进学习迁移,增进学习理解——逆向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J].福建教育,2021(28):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