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缩小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城乡差别的实践与研究

邢明慧
  
秋山文苑
2022年27期
济宁市任城区南张中心小学 272000

摘要:新课标下,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以缩小城乡差别为核心,方可在教育一体化中落实育人工作。宏观来讲,造成城乡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差距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自身原因,二是教师的原因。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国家出台了诸多符合教学需求的政策,全体教师应结合城乡差别的原因探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有效尝试中提升农村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别。

关键词: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城乡差别

引言:

国家教育部门为城乡教学的均衡做出了较大贡献,如推行政策、改革教育设备、提高师资力量等等,力求农村享受城市教学待遇,提高学生学习起点。结合现阶段部分农村教学现状分析,缩小城乡差距依然任重道远。为避免这一现象每况愈下,笔者提出几方面有助于改善农村教学的对策,希望对缩小城乡教育差别有参考意义。

一、贯彻落实“生本位”思想

结合现阶段部分农村教学与城镇教育现状分析,学生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学习的主动性[1]。农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沿用传统教育理念,学生被动学习地位明显。新课标下,教师应遵循“生本位”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结合个体差异界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实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对于农村教学而言,要想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难度较高,但是教师有必要克服这一困难,改变传统教学弊端。

1调研学生学习情况,界定与学生能力相符的作业。农村学生由于地理环境与经济问题,学生的学习资源并不广泛,因此教师需要从课本内容寻找切口,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以此拓展其学习与运用空间。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上《四季之美》时,教师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鼓励学生观察当季之美,除了文章提及到的意象,还包括哪些美景。以春季为例,包括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河边迎风飘扬的柳树、杨树上落下像雪一样的棉絮、趁着一点东风忙着奔跑放风筝的孩童等等,都是春季之美的象征。在观察生活中,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激发其探索欲望。

2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不断反思改进。例如在教学四上《题西林壁》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任务,如介绍诗词创作背景、有感情朗读诗词、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等等。在不同的任务中,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任务项目。此时教师则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2]。如学生朗读中是否具备情感,哲理剖析是否有逻辑可循等等。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其公正客观的评价,既能实现“生本位”教学目标,促使其个性化发展,又能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后期改进反思,逐步提升学习能力。

二、以“背景”为核心探索科学教学模式

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之间还存在的一大差别就是教育背景的不同。如家庭教育的差异、物质资源的差异等等,这些都导致农村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了局限。举例来讲,农村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无力辅导学生的学习;部分家长价值观不正确,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或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农村与城镇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城镇家长一直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精神生活,如图书馆阅读、定期运动健身、旅游等等,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而农村家长更多则是关注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成绩等等。思想与观念的差异导致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善教学方法,结合教育背景逐步引导,最大化缩减城乡差异。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下《赵州桥》时,城镇学生有足够的资金与精力去实地观察,在参观中与作者笔下的赵州桥进行比对。或者要求学生拍照留念,以自己的文笔介绍赵州桥。学生依然可以对于自己赵州桥游览经历相互分享,既有利于课堂教学,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然而农村学生外出旅游远不及城镇学生丰富,对于赵州桥以及更多作者笔下的景观多是由课本了解[3]。此时教师则借助多媒体视频实施教学,将赵州桥景观通过多媒体展示,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之感。或者将自己的旅游经历告知学生,加之视频的辅助,为学生营造一种去过赵州桥的景象。如此一来,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在难以“行万里路”的时候辅助学生“读万卷书”。而城镇学生虽然阅历广泛,但是没有见过麻雀,对于乡下人家的理解也不及农村学生,这就需要城镇教师的教学中以农村资源为关键,丰富学生的文本认知。如组织下乡旅游活动,在零距离接受大自然的同时感受乡村之美。由此可见,新课标下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就是以城镇学生享受的资源为引子完善农村教学,以农村教学资源为基础完善城镇学生的认知,进而在丰富双方阅历视野的同时打开学生思路,促使其思维能力有效发展。

三、提高农村师资力量,缩小城乡教育差别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中坚力量,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素养正是缩小城乡差异的关键。一方面,学校应时刻以培养教师的师德修养为主。教师是引导学生涵泳于知识海洋的灯塔,在育人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其言行举止对于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日常接受的学习项目不及城镇学生,对于教师的模仿意识更强。因此要想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教师应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始终为学生树立模范。新课标下,素质教育占据首位,语文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主要学科,提升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重要性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教师应抱着创新优化教育工作的决心[4]。除了学习安排的相关培训项目之外,教师还应与区域优秀教师建立互动桥梁,学习新颖的教学模式。或者在网络平台探索一些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案,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运用。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既能发展自身教学能力,又能促使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缩小城乡教育差别成为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项目。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要力量,应贯彻落实“生本位”思想,结合教育背景探索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策略。农村教师还应不断完善自身教育能力,为缩小城乡教育差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冬梅.新时代的语言学和语文教育——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语文,2023(02):238-252+256.

[2]魏易,朱蕾娜,季楚煊. 我国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城乡差距分析报告[C]//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财政政策咨询报告2022年.[出版者不详],2023:106-121.

[3]卢永霞.义务教育新课标理念理解与实施建议——以语文学科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02):29-33+129.

[4]庞丹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阜新城乡教育均等化机制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103-1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