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高,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是实现高校培养出来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相适应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高校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高校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有效策略。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探索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人才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专业水平上,还表现在实践能力上。高校学生由于缺乏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加强实践型人才培养。校企深度合作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深度合作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不断加强合作力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升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两个重要的教育教学环节,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体系。高校和企业之间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在促进高校实践型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与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将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引入高校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是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理论知识巩固与更新、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在生产实践方面的优势和资源,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源优势,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在实践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实现双方共赢。
二、基于企业文化的第二课堂建设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结合企业文化特点,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构建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以此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要将学生引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起来。在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以重点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工作,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体系,以此来推动第二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三、校企合作的实际操作策略
当前,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此,要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积极推行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高校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推动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首先,高校可以利用企业资源和设施来丰富学生的实践内容。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引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校企双赢。其次,高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最后,高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四、校企合作中第二课堂运行机制构建
第二课堂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新时期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高校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通过构建完善的运行机制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使校企合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使校企合作更加稳定,从而使校企合作更具有可持续性。其次,要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实践能力评价,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实践能力考核,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要建立校内校外两个课堂有机结合的机制。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则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最后,要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效机制。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必须要建立在平等、互利、互惠、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稳定。此外,还要建立校企双方互相监督、互相评价的长效机制。
五、基于企业文化的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之后,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如何处理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过程中,高校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作为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为目标,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将实践型人才培养工作与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相结合,重视学生团队意识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结语
不可否认,当前高校在实施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基于此,就需要针对性的展开问题的优化与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强.从双创角度看校企合作下的高校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J].大学,2023(01):78-81.
[2]张殿喜,窦忠宇,杨秀凡.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院校第二课堂育人机制探索——以安顺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22(27):7-9.
[3]张克非,喻琼,高翔.“新工科”背景下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9):104-107.
[4]周海晶,撖韶峰,魏小冈.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知识经济,2020(19):140+144.
[5]于晓晶,张震,孙逊,杨静波,鲜学丰.基于校企合作的第二课堂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以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为例[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9,30(0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