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

周碧
  
秋山文苑
2023年6期
苍南县宜山小学

摘  要:小学都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是中国人民的未来,在小学德育课程上全面贯彻并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全面推进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思想保证。文章从"立德树人"的意义入手,从转换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方式、充实内容等几个主要方面,具体论述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及其在小学德育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实践

引言:

小学生正处在个性蓬勃发展的特殊时代,老师们应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路,以培养学生全方位健康发展为引导,将"立德树人"思路贯彻于德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以此推进新时代中国德育教学改革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立德树人"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一)"立德树人"为广大小学德育教师提供了良好思想道德教育保证

小学生都处在个人发展的特定阶段,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也就是小学生形成了怎样的德育良好习惯、养成了怎样的品格,这都是为了"立德树人"的具体实现。在新课改的重大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程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中,培养优秀的德育,将德育贯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因此"立德树人"是小学德育课程的思想载体,是小学今后德育课程的思想保证。

(二)"立德树人"为小学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过去德育教学都停滞在"怎样教",而"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提出我们应从小学生的全局考虑,在"怎样教"的时候,实施"如何教好",充分发挥德育在小学生长大、成才中的作用。在多样化的社会条件下面,小学生的成长情况出现了较大变化,小学的展开更加强调"德育"在整套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期望,中华民族的未来,"立德树人"的目标取向,提出课堂教学要以"德""才"并重为基础,以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个性,以充分发挥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有效功能。所以,"立德树人"的课堂理念为小学德育课堂提出了教学目标指导,小学德育课程的核心、落脚点正是在于"树德"与"树人",为我国培养有文化、能干、有负责、有成为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传人。

二、"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在小学德育课堂上的实施策略

(一)渗透:积极转变教育思维,渗透"立德树人"思想理念

教师要从教育思想上进行改革,把德育教学贯彻于学生实际课堂当中,充分发挥了德育课堂的教育功能。一是改革。教师要改革传统常规教育观念,以全新的教育观念,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通过教师间的良性交流,更有效的輸进德育课堂教学,增强了德育在学生学科学习中的渗透性;二是创造。老师要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空间,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在言传身教的课堂氛围中,推动了其高效课堂的形成;三是落实。教师应建立"德育"课程面,即提高德育育课程在教学结构中的地位,合理调整德育育课程设计,使德育育课程贯穿于所有课程中,全面落实德育育课程目标,为学生养成优秀的德育育情操奠定有力保证。

(二)创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的模式。在互动探究、课外延伸等模式之内,全面贯彻实施"立德树人"理念。以目标为主导,创建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盘活僵化的德育课堂教学,让"立德树人"理念更多地涵盖在课堂教学当中;以情景教学为主要内容,创造了问题情景课堂教学,使德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也因此,在《我的祖国》的德育主体课堂中,老师的课堂导入,并非僵硬的理论知识灌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对学生爱国主义文化情感的培养。为此,老师创造了情景型课堂教学,从问题情景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录像资源,向小学生播放近年来我国在科学、人文、经济等各领域的发展成绩,让学生体验我国"制造"。在播放情景的时候,老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深思:你们了解这个科学技术吗?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已的感想。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面,展开讨论、深思,以科学的角度,引领学生认知中国的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确立远大志向,这种优良的德育、高远的理想抱负,都是"立德树人"的思想贯彻与落实,在德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更突出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以及道德的养成。

(三)内容优化:通过优化教育内容,践行"立德树人"目标精神

小学教育课堂中要打破传统单一死板的课堂形式,进行对课堂的重新设计,为"立德树人"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教育前提条件。文化传统是德育教学的主要教育载体,而在现实课堂中却缺少融合,致使德育内容"淡薄",缺少文化传统元素的支持。因此,在小学德育课堂中,应在教育中渗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将文化传统元素成为"立德树人"的主要教育载体,进一步提高德育质量。老师在课堂中,进行进行教育演讲;进行"国学知识"比赛等教学活动。以教育成为实施"立德树人"理念的途径。因此,该校在"传统文化+德育"的教学创设中,应该展开以《三字经》《论语》等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在课程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中,最好的保证"立德树人"与德育的整体性、连贯性。

(四)借助现代技术,创设德育情境

针对小学教育而言,发展德育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造德育情境,以便于获得良好的德育效应。而小学生也必须借助感官来理解事情,采用情景教育,才能调动小学生兴趣爱好,给小学生提供对感官的联想,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索德育知识,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应。在小学德育中,老师若在传统的影响下实行单纯的理论型教育,会使课堂内容显得单调、乏味,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致,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对德育教学产生十分负面的影响。但通过情境教育,却可以有效改善此类课堂现状。老师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音、图片来创造德育情境,有助于老师加强德育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指出,小学对德育课程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应当以"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为导向,完善内容、革新方法,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传统小学的德育课堂形式单调、"立德树人"实施不够,严重负面影响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角度,革新德育教学形式,在开放性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空间,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盘活传统小学德育课堂。

参考文献:

[1]甄晓允.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55-56.

[2]周华军.立德树人——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课外语文,2019(25):195-19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