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下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汤世才
  
秋山文苑
2023年11期
重庆移通学院 重庆 401520

摘要: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市场经济面临着较多的机遇与挑战。由于近些年国内外人才的不断涌入,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就业前景较好,但受到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不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就业难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代下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想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与借鉴。

关键词:财务管理;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

引言:

高等教育理念推行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日益增多,市场中出现了人才供需失调的现象,往往是多数人才竞争一个财务管理岗位。大学生整体就业环境不佳,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各大高校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需要转变理念,注重目前常见的问题,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提高就业率。

一、财管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财管专业大学生目前在就业期间,由于专业的限制,往往遇到较多的就业问题。首先是工作经验不足,一般企业在招聘财务管理岗位人才时,往往是需要一些具备社会经验与实战经验的学生,虽然结合一些资料,显示财管工作的对口率较高,但高校毕业生在学校往往只学习了理论基础内容,缺少较多的实践经验。尽管进入到企业,也都是从出纳或者统计员开始做起,而且部分企业给予的工资较低,多数大学生难以接受。

其次是学生的个人规划与现实不符。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时,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对市场就业形势做不到正确认识。而且在互联网技术的引导下,往往具有较多的期待与要求,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企业规模等,都具有较多的要求[1]。都导致了他们在就业期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财务管理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职业选择具体一定的盲目性,出现了较多辞职的现象。

二、新时代下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模式

高校想要提高财务管理学生的就业效率,缓解目前就业难的现状,需要从课程设置方面展开改革。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来看,课程设计与市场人才需求之间具有一定的不符,基本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方式。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高校相关人员能够转变理念,以我国当前市场发展趋势为基础,科学构建教育体系。适当减少理论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促使学生在校园内,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多对学生设计一些通识教育课程、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规划课程等,保证学生对财务管理未来的就业方式做到正确认知,树立起科学的学习意识。

此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从当前专业课与公共课程的设计方式来看,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高校能够在学生课外时间,开设一些晋升课程,组织一些实践活动,给学生带去不同的学习体验。像高校能够组织一些面试专场、面试艺术、情景模拟、简历制作等,让学生认识到财务管理专业在今后就业中的重点[2]。还可以对一些报考公务员的学生,开设一些有关申论答辩、面试技巧等课程。尽可能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不同的特色课程,既可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还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到较多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创新实践方式,搭建实训平台

实践能力不足是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期间常遇到的问题,高校能够改变之前的实践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同时也可以加强资金投入,在学校中搭建出综合性的实训平台。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推动学生做到知识内容有效迁移,弥补之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高校可以整合当地企业资源,利用财务管理专业的优势,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渠道。也可以建立起“双师制”的实践方式,促使双方在合作期间,能够做到各取所需,推动实践活动有序进行。

此外,高校还能在校园中,以现代常见的企业财务管理平台为模型,搭建出综财务管理专业实训平台。以当前外界商务运行环境为基础,在平台中设置不同的企业职位,像业务处理、投资融资、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相关内容,促使学生在实践平台中,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流程。进而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模式,了解到不同岗位部门自荐的工作职责,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对他们在今后的就业活动中,积累较多的经验。

(三)明确职业规划,提高综合素养

高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要确保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学生认识到今后的发展方向,这对他们在今后的就业中,具有较多的促进影响。一般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高校需要在学生刚入大学时,让他们思考未来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提前做好计划与打算。方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有序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出科学的规划与安排,充分发挥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之前被动学习的状态。

像高校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阶段,对他们做到职业规划方向。大一时,对学生讲述财务管理未来的工作方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大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参加不同的活动,积累工作经验。大三可以选择收集就业信息,提高自己的求职技能,在大四时能够明确就业目标,积极向公司投递信息。整个过程中,高校可以让教师及时同专业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对学生解答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种教育方式下,才能让学生坚定自己的目标前进,避免在就业期间出现迷茫与慌忙就业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也具有较强的联系,高校要注重这些客观规律的存在,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做好职业规划方案。

三、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高校在教育期间,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结合现在市场需求,对学生重新优化培养方案。明确未来教育目标。此外,高校还能重新优化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引导他们科学制定职业规划。通过这些举措,才能提高他们的就业优势,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桑智慧,木宗香,宋志丹.地方性民办高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为例[J].商展经济,2021(18):76-79.

[2]康鹏.大学生创业面临的财务问题及对策[J].西部财会,2019(09):35-3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