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物类纪录片中的底层叙事研究

蒋佳玲
  
秋山文苑
2022年1期
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提高,人们所追求的生活品质正从质量需求向精神需求过渡。因此,大量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纷纷被搬上银幕,也使得人们的眼界与精神需求得到了满足。其中,人物类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极大的触动了观众的心灵和情感,通过纪录片中叙事的内容让人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感触,对叙事的故事主人有着感同身受教育和激励。鉴于此,本文将针对人物类纪录片中的底层叙事进行研究,希望借此可以分析出提高人物类纪录片底层叙事的技巧,进而提高此类纪录片的质量,从而给纪录片的叙事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人物类纪录片;底层;叙事研究

前言:

随着以人物为主线的纪录片的增多,尤其是底层人物叙事纪录片越加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并且热度也随着各种叙事内容和叙事技巧的提高而越来越高。同时对人物类纪律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叙事技巧来提高纪录片的观赏性就是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

一、底层与底层叙事

“底层”一词是思想家葛兰西在“狱中札记”这本书中首次提到的,书中所指的底层是指被排斥在欧洲主流群体外的无产阶级。后来学者陆学艺又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依照社会分工的不同将人物阶层化分为十个等级,排在第10层的就被称作底层人物亦或者底层阶级,那么根据这个理论最终依据数据记录统计得出,底层人民数量约占据了当代中国总人口的80%,而农民、失业者以及文化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大都集中于此,后来城市中从事“脏活”、“累活”以及经济收入少的人群也被认作是“底层人物”[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逐步加快,各行各业发展形势急剧上升,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时影视界、学术界的发展也逐渐关注到了底层人物生活的问题,一些文艺创作者怀着对“底层人物”的关怀与体恤,通过摄像机镜头记录了底层人物的生活,想通过纪录片向世人展示底层社会的真实写照,并在纪录片中通过对人物活动、生活环境为背景,再配以解说内容达到底层叙事的作品。创作者们希望通过镜头真实的记录下反映出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并客观、巧妙的运用叙事技巧来让大众获得体悟和情感共鸣。

二、提高人物类纪录片中的底层叙事技巧策略

(一)人物纪录片的底层叙事链构建

人物类纪录片的底层叙事应该根据拍摄内容来构建叙事链提纲,做好人物、事件叙事结构的设计,使得叙事内容能够完整连贯,并且在剪辑过程中要注意突出人物特点为主、背景为辅的主题。尽力的表现出人物品格、特点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使得人物纪录片的叙事具有完整性、针对性[2]。

(二)以人物为核心构建叙事框架

在实际叙事时要坚持以人物为核心来构建叙事框架,这也是人物纪录片叙事的核心关键,以人物特点为主题来进行分支线路的叙述,利用分支不断凸显人物魅力,以合理的框架凸显人物故事生动、震撼等情愫,利用分支关联性叙述展现主人公真实客观的故事。从而达到提高纪录片观赏性的目的。

(三)采取多点叙事,增强人物的感染力

在人物纪录片叙事时,为有效提升故事观赏性和人物感染力,可以采取多点叙事方式来进行,这样能使得纪录片人物故事更加丰满,叙事分支可以添加主人公以外的人物元素,使其构成辅助烘托作用,这样在对比条件下更加使得主人公的故事具有立体感、真实感,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渲染能够增强纪录片中核心人物的故事感染力。

(四)叙事中设置悬念,提升观众兴趣

一部好的纪录片应当有更多的吸引力,这样才能留的住观众,为了更有效的吸引观众的眼球提升观众的观看兴趣,可以在叙事时在不同的时间段或故事情节中巧妙的设置悬念,来增加观众的好奇心,这样就能让观众更加去专注观看,更有兴趣的探索故事的原委,从而对事故人物产生更深的共鸣[3]。

(五)人物叙事要贴合客观实际,杜绝虚构和杜撰

人物类纪录片的底层叙事一定要讲究客观性、真实性。之所以叫纪录片,就是要将真实发生的事件、人物等通过镜头保留下来,尽管剪辑中会运用到各种技巧来修饰,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技巧只是一种对真实生活艺术的修饰,旨在提高观赏性,绝不是为了吸引关注度而去虚构、杜撰或过于脱离现实夸大人物特点和内容的叙事。这也是纪录片和影视电影的根本区别。因此,在对底层人物特点、人物故事、以及记录画面都要贴近客观实际,因为只有自然真实的故事才能真正的震撼人们的心灵,才能真正的打动人心。反之,过渡或虚假的叙事则偏离了纪录片的本质与初衷,也将会影响到纪录片的整体质量,进而可能失去观赏性。

(六)合理设置时间轴

合理的设置人物叙事与拍摄画面的时间轴,利于提高人物及事件的叙事质量,能够有效的保证人物特点以及人物故事统一性,另外也有利于主线与支线人物及故事穿插,能够保障整个叙事框架的连贯性,观众在观看时不会产生跳脱感,也不会因为时间轴的不良设置产生混乱的感觉,实际中要以底层人物故事时间顺序为准,当拍摄受影响时要将缺失的部分补齐,保证叙事时间的严谨和完整。

(七) 叙事情节要有层次感、跌宕起伏感

为使底层人物故事更加感染力,在叙事时要以主线为基准,将辅助线路进行层次划分,结合悬念的设置,让整个主人公故事具有层次感、立体感,使得观众在观看时有种跌宕起伏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刺激观众的感情神经,以此加深叙事印象和感想。这样有助于观众情感的激发和宣泄,也会对提升观看共鸣带来帮助。

结束语:

底层人民的生活即是平凡的也是不平凡的,平凡的是很多人都在经历着差不多的故事,大家都在做着艰苦的工作,也都要面对来自底层生活的压力。不平凡的是有些人在生活中展现了中国人的坚毅、善良,以及对新中国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身上有着奋斗不屈的光芒。而人物类纪律片就是要通过对底层人物的记录拍摄,加上合理的叙事技巧来充分的放大人物的品质特性,以这种真实的方式来展现叙事人物故事的精彩。让观众能从中找到情感的寄托与感动。这才是人物类纪录片中底层叙事的初衷和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瑞. 人物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探析[J]. 河南大学, 2022(11):271-272.

[2]王琼. 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探析——以纪录片《根雕艺人》为例[J]. 视听, 2020(6):23.

[3]赵欣. 人物纪录片叙事手法分析[J]. 环球首映,  2021(59):123-1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