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敖昌群艺术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演唱分析
摘要:二十世纪初艺术歌曲从西方传入中国,被众多中国作曲家所喜爱。他们有人以代表中国古典文学的诗词为歌曲蓝本,加以巧妙的音乐元素设计,创作出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伴随着这些先行者孜孜不倦的探索,许多经典的中国古诗词被创作成为歌曲并广为流传。艺术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敖昌群根据苏轼诗词所作,是中国古诗词意境与音乐的交融,表现出中国古诗词与音乐的和谐之美。
关键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敖昌群;演唱分析
一、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
1、词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词人,诗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代表作《题西林壁》等;词突破了传统的音律模式,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卜算子·黄州定慧居院寓居所作》等,“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代表作《宝月帖》《江上帖》等;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代表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2、曲作者简介
敖昌群,四川人,曾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现为四川省音协主席。敖昌群自幼小跟随父亲学习手风琴,期间深受四川本地民族音乐的熏陶,其音乐创作题材丰富,多次在全国、全省各大比赛中获奖,其代表作有《我爱你,中华》《夕照嘉谷关》。他的作品将西方创作技法与中国元素相融合,具有多元化、民族化的艺术风格,真挚、动人,倾注着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展现出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
3、创作背景
艺术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由北宋文学家苏轼作词,现代作曲家敖昌群作曲,本是苏轼为悼念发妻王弗所写。王弗本是官宦人家之女,美貌聪慧,知书达理,与苏轼琴瑟和鸣,十分恩爱。可惜天不遂人愿,王弗二十七便不幸离世,夫妻二人从此天人永隔。苏轼因此备受打击,心中沉痛无比。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正月二十,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流放密州。此时的他政事不如意,生活穷困潦倒,王弗已与他生死相离十年。而苏轼却梦到了她,并在梦醒之时,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该词与作曲家敖昌群先生的谱曲相得益彰,将苏轼对王弗深切浓厚的爱意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表现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二、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演唱分析
1、演唱技巧的把握
(1)咬字的处理
这首歌曲的韵脚分别为“忘”、“凉”、“霜”、“妆”、“岗”,韵尾落在“ang”上,属“十三辙”中的“江阳辙”,这个辙口的演唱应注意保持饱满深沉的呼吸支持,并打开喉咙,以气带声。注意咬字不宜过分夸张,以免咬字僵硬。歌曲中需渐强或渐弱处理的乐句,应注意保持歌唱管道与呼吸的稳定,以保持咬字位置的统一。接下来列举几个本人实际演唱中的难点:歌曲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演唱前就应迅速做好演唱准备,即:深呼吸的打开内口腔,横膈肌保持扩张状态,气息迅速冲击声带,使其被动闭合,用自然说话的状态咬字。“不思量,自难忘”中的“难”字应做到字头清晰明确,字腹饱满圆润,且归韵时轻抵上牙床。“料得年年肠断处”的“处”字,韵尾在“u”母音,音高为小字二组的F、 G的连续上行,音域较高,演唱存在一定难度。我们可以在演唱中做适度的“母音变形”,即:在演唱音高F时适度加入“ao”韵母的咬字状态,在演唱G时适度加入“a”母音的咬字状态。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母音变形”的目的是调整因音域升高造成的腔体不易打开,气息易上浮的问题,最终的听觉效果仍是变形前的字音。另外,大声地诵读歌词也是规范咬字,调整整体歌唱状态的有效方法。
(2)音色的要求
首先应充分了解应该以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歌唱状态演唱,继而根据整体的情绪与歌唱状态调整自己的音色。饱满灵活的气息使用、有效正确的歌唱腔体、健康闭合的声带,是良好规范音色的基本保证。歌曲第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诗人在诉说与妻子生死相隔十年的境况,唱歌时音色要略带沉重,注意保持喉咙放松,不要挤压喉咙,保持声音在较高的位置,使声音的音质达到要求。
“不思量,自难忘”旋律下行,音区降低,在深呼吸的前提,叹息状态下自然演唱。保持声音集中,避免松散,音色低沉厚重。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应注意有对比,避免处理完全雷同。第二句可以稍明亮,使音色有所变化。
随后“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歌曲副歌部分的开始,音域的升高需要我们更合理地使用鼻、咽、头腔,从而保持歌唱的高位置,从容避免因音域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困扰。“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随着情感愈发饱满,“纵使相逢应不识”一句声音更赋张力,在这句的演唱中,强弱变化灵活丰富,呼吸控制尤为关键,长时间坚持系统训练才能做到音色规范的强弱变化,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不同的声乐作品,发挥自己的音色优势,更好的诠释歌曲。
2、情感处理
演唱这首作品时,要保持声乐练习时的演唱状态,结合歌曲的思想内容、节奏等特点,运用声乐技巧,带声带情,力求做到有声有色。前奏开始时,演唱者需要保持兴奋的精神状态,打开腔体,气息缓缓通过腔体,位置落在哼唱点上,开始演唱。第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句韵角多为“ang”音,是典型的开口音。需要饱满的气息支撑,不然容易出现声音位置低、不集中的问题。在首句的重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处,意为强调,故情绪加强,气息支持应更稳定,气息输送应更充分。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一句,声音应轻柔、凄切。重复乐句起强调作用,情绪应更饱满、气息支持更稳定。“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略带哭腔,以情带气,以气带声,“唯有泪千行”一句,声音应轻巧,突出表达无奈的情绪。“料得年年肠断处“月夜,短松冈”是整首歌的最后一句,要着重处理。发声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气息的支撑下,“肠断处”三个字表现出最强烈的情感表达,可以做小幅度的自由延长。“明月夜,短松冈”声音放轻,声音渐稳,情绪表达凄苦。悠远、思念之意。反复部分的“明月夜,短松冈”,在伴奏营造的遥远安静的氛围下,放缓吸气,缓慢而平稳地唱出并延长、渐弱收声。最后继续保持人物的情绪状态,静待尾奏结束,演唱完毕。
三、结语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式之一,其唱词本身就拥有朗朗上口的节奏美、韵律美。此曲感情真挚,歌词简练,与作曲家精彩的音乐创作呈现出统一和谐的艺术美感。演唱这首作品时,应注意咬字清晰、情感情绪充沛准确,正确有效地运用呼吸。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不仅需要深化对中国优秀古典文化的理解,还要增强自己对中华民族审美价值体系的认同,这些都是学习其他艺术歌曲无法获得的美妙体验,笔者希望此文能为这首艺术歌曲的演唱提供一定价值的理论参考,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演唱。
参考文献
[1]陈俊娟: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
[2]潘善海:浅谈古诗词艺术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戏剧之家2021年第26期.
[3]左霞.《浅议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风格》[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6.
[4]罗卉.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