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实践策略

刘卓花
  
秋山文苑
2024年1期
揭阳市榕城区登岗镇浦口小学 515558

摘要: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其中,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文章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进而从课堂优化和实践体验、融合运用等角度出发,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情况。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版;教科书;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前言:

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语文教育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包含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各种民风民俗和民间文学、古诗文、古典名著等[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内涵,在教学中应用注意对其进行融合,让学生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1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借助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这些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解读和传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2]。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中的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我们可以利用教科书中出现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妙所在。例如:教学《北京的春节》时,课文让学生了解当年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地方习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说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全班同学的习作集中在一起,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另外,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还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分析

2.1课堂优化,全面了解传统文化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多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进行课堂优化设计,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人物和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注释和阅读材料等,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另外,在常规口头讲述的基础上,结合各种视频、插画、小游戏等进行教学。例如,《羿射九日》的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对古代神话故事的一种传承,更是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教材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一些更为生动的图片和视频等,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故事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如古代的弓箭、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等,让学生通过视觉上的刺激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这些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视频片段,如神话传说相关的影视作品、古代射箭比赛等。这些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故事中描述的情节和人物行为,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知和理解。同时,这些视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图片和视频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音乐和音效。例如,在讲解故事中描述的神话场景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古代的音乐或音效,让学生通过听觉上的刺激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这些音乐和音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描述的神话场景和人物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知能力[3]。通过对神话故事的教学与研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语文艺术学习魅力,从而使小学生正确地认识优秀传统文化。

2.2实践体验,加深传统文化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各种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过程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课文《京剧趣谈》中,作者用“漫谈”式的讲解对京剧做了介绍。其中涉及到的京剧文化,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引导学生其中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对这门传统艺术有更好的了解,加深其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之余,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一些剧院现场观看京剧表演。通过现场观察和聆听,并与京剧演员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京剧相关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技巧。通过现场观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的表演风格、服饰、音乐、舞台布置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京剧的内涵和价值。另外,与京剧演员进行沟通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的创作过程和文化背景。京剧演员通常具有丰富的艺术素养和专业知识,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京剧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通过与演员的交流,学生还可以了解到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与其他戏曲种类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传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2.3融合运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传统文化教学中,可以在适当处向学生开放语文课程资源,让他们在广阔的课外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丰富语文实践。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理解、传承各种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各种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游戏或者活动、竞赛。例如,《猜字谜》课文内容丰富、有趣,且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渗透着中国传统字谜文化。字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它融思维、推理、语言、趣味为一体,通过学习这种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积累知识、发展语言能力的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将课文内容与猜谜语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各种字谜,让学生在搜集、编写字谜的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经验。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讲解 “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这则字谜,引导学生自己写一写,并猜出正确的谜底,从而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字谜的内涵和精妙所在。教学设计应注意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猜字谜的活动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享受猜字谜的乐趣,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课堂上组织学生猜字谜,使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3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包含着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和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意高度重视这些内容,并将其合理的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积淀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渊博,王士予.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 教育科学论坛,2023(32):14-19.

[2] 彭建云. 以情激趣,让现代与传统相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究[J]. 华夏教师,2023(11):58-60.

[3] 康永红.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J]. 中国新通信,2023,25(1):176-17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