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刷手机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在路径:情绪倦怠的中介作用分析

戴嘉毅 张佳欣 李晶 陈璐 白熇
  
秋山文苑
2024年4期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随着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加快,手机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使用手机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刷手机行为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分析了情绪倦怠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刷手机;大学生;学习能力;情绪倦怠;中介作用

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大学生群体中的刷手机行为日益普遍,然而这种行为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如何产生的尚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基于情绪倦怠的视角,分析刷手机行为影响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在路径。

一、情绪倦怠的含义

情绪倦怠表现为情感上的疲惫和无力,当个体长时间处于高压环境或持续面对挑战时原本的热情和动力会逐渐被消磨殆尽,人们开始感到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对日常活动缺乏热情甚至对最喜爱的爱好或兴趣也提不起劲头,从而能够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导致社交关系疏远和人际互动减少,人们变得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更喜欢独处甚至对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也显得冷漠和疏离。而在心理层面情绪倦怠表现为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当个体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时其大脑的认知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人们开始感到难以集中注意力、思维变得迟缓甚至在处理简单问题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同时记忆力也会明显下降、常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或重要的约会,个体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对自己的评价过于负面而难以自拔。

情绪倦怠在身体上也有明显的表现,长期的压力和紧张状态会导致身体的极度疲劳和不适感并会感到持续的疲劳、无力、头痛、肌肉紧张或疼痛等症状,同时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而出现失眠、多梦或早醒等问题,情绪倦怠还会导致个体的食欲改变、出现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二、情绪倦怠的中介作用分析

(一)刷手机行为对大学生情绪倦怠的影响

刷手机行为在无形中侵占了大学生大量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在课堂上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社交媒体等从而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课后继续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且忽视了与同学的交流、参与校园活动的机会从而逐渐产生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足够的社交互动和情感体验进而加剧了情绪倦怠。在智能手机上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且大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筛选、处理这些信息,然而由于信息的繁杂和碎片化使其很难从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增加了大学生的认知负担并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且一些负面信息还会引发大学生自卑、嫉妒等心理问题。且手机使用占用的日常生活时间越多,那么直接分配到学习上的时间就越少,从而导致学习时间不充分。当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时就容易感到任务偏难,便产生了抗拒、排斥心理,出现学业拖延。

刷手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许多大学生习惯于晚上躺在床上刷手机从而导致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而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使其感到疲惫不堪、精神萎靡,同时熬夜刷手机还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效率从而使得大学生在应对学业、生活压力时显得力不从心、更容易产生情绪倦怠。并且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往往会选择逃避现实、沉迷于手机世界而在面对问题时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难以积极应对挑战。

(二)情绪倦怠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

情绪倦怠会使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逐渐消退、原本热爱探索知识的心态变得消极和被动,学生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对于课堂讲授的知识和课后需要完成的作业都显得力不从心。在情绪倦怠的状态下学生也往往缺乏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无法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任务,学生会频繁地拖延作业和复习计划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娱乐活动从而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个体差异与情绪倦怠中介效应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认知风格、动机水平和应对策略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其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挑战时的情绪反应,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消极情绪的泥沼而外向乐观的学生会更快地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挑战。

三、改善路径

(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交需求、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加强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可以构建全方位的情绪教育体系、开设情绪管理课程,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本质、如何识别和处理负面情绪等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组织情绪日记、情绪分享会等情绪管理的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也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学习压力、预防情绪倦怠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加强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和学段差异,不同的大学生在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和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不同学段的大学生也面临着不同的学习压力和挑战,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其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以共同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三)推广时间管理与自我监控技巧

在推广时间管理与自我监控技巧时需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学生往往更容易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因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技巧,例如,可以设立一个“时间管理挑战周”鼓励学生在这周内严格按照时间管理计划来学习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需要自我监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自我监控能力;还可以提供一些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和实践这些技巧。

除了学习技巧本身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心理需求,情绪倦怠往往是学生过度依赖手机、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推广时间管理与自我监控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或活动、帮助学生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和支持并通过交流和分享经验来缓解情绪压力和倦怠感。推广时间管理与自我监控技巧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将时间管理与自我监控技巧的培养纳入课程体系和日常管理中,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课程或学分来鼓励学生学习这些技巧;在考试和评估中也可以加入对时间管理和自我监控能力的考察;也要将时间管理与自我监控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去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情感状态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

结束语:

刷手机行为对大学生学习能力具有负面影响而情绪倦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多项改善路径,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手机使用行为和提高学习能力。

(指导老师:封伟毅)

参考文献:

[1]邓轶轩,万传刚,张军良.手机成瘾对大学生情绪平衡的影响机制: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4,(03):102-104.

[2]胡慧娴,周世杰,许明鉴.智能手机成瘾在大学生无聊倾向与负面情绪中的中介作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8(01):19-23.

[3]程梦飞,王礼军,丁园园.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40(01):38-4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