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终身学习的开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教育也在不断进行创新。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爱玩的天性,幼儿园教育应当实施游戏化教学,以丰富的游戏形式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幼儿在活泼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各项能力。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详细把握幼儿的情况,结合教育目标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加强游戏活动的育人效果。本文就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践探索展开如下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学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幼儿对事物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无法理解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并且幼儿活泼好动,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游戏化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天性,能够将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常识、技能、观念等融入到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当结合幼儿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游戏化教学方式。
一、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化教学需要结合具体教学目标,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使幼儿更容易沉浸于游戏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然而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应当以幼儿为本,不仅要遵循不同成长阶段的幼儿身心特点,还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2]。每个幼儿由于成长环境和先天条件的不同,对不同的游戏内容的接受能力和发挥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应当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游戏,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和活动需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成长。
例如“玩转水墨画”的游戏化教学设计。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以水墨画形式设计游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技巧,还能让幼儿感受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魅力,体会水墨画风的独特美感。在传统用毛笔画水墨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延伸出滴墨、吹墨、泼墨、拓印等多种玩法,幼儿可以将所用玩法都尝试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擅长的形式作画,也可以将多种玩法相结合,绘制更有创意的作品。比如幼儿可以用滴墨的方式画出太阳,用吹墨的方式画出树木的枝条等。
二、内容生活化,鼓励幼儿解决问题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产生活的结合[3]。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人生阅历不足,幼儿园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增强幼儿对各学科领域的基本认知,促进幼儿身体发育,使幼儿能够全身心健康成长。故而,游戏内容生活化能够加强幼儿的真实体验,鼓励幼儿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此同时,在游戏中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能够放松幼儿身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我的表情我做主”的趣味游戏。教师可以给幼儿准备一张空白的娃娃脸以及不同表情的五官贴纸,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不同情绪状态下的眼、耳、口、鼻,把它们贴在对应位置上,拼出不同的表情。教师可以设定一些生活化情境,让幼儿根据情境内容拼贴出对应的表情。比如教师设定的情境为“妈妈给我买了喜欢的玩具”,幼儿结合自身经历想到此时娃娃应该是开心的表情,便选择对应五官贴在正确位置。此时教师将情境改为“我喜欢的水杯不小心摔碎了”,幼儿便需要更换五官,改为伤心的表情。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游戏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认识五官,了解五官的作用,还能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鼓励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三、形式多元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游戏化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游戏形式教授课程,而是要根据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游戏形式,通过不同的游戏培养幼儿的不同能力,以达到最终的育人目的。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游戏形式的多元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不同形式的游戏能够给幼儿不同的体验,也需要幼儿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游戏活动,幼儿面对不同形式的游戏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
例如,“钓鱼小游戏”为个人游戏,该类主要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开发幼儿智力。而“两人三足”便属于合作游戏,需要幼儿将一条腿与同伴的另一条腿固定在一起,两人通过默契配合共同前进,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体能,发展幼儿肌肉力量,还能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滚筒游戏”则为自主游戏,该类游戏没有固定的游戏规则和游戏方式,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幼儿的天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和交流,使自己获得快乐和满足。这类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过程独立化,减少教师直接指导
在进行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幼儿园教师存在指导误区:一方面,有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尚小,不具备成熟的思考能力,比较复杂的游戏操作需要教师手把手去教;另一方面,有教师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要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教师不应当进行干预,只要保障幼儿的安全就可以了。事实上,教师应该作为辅助者从旁观察,要适时干预、适当干预,教师要促进游戏过程独立化,减少直接指导,但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可以间接引导幼儿自主思考,为幼儿指引探究方向,让幼儿能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每个幼儿都有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以“三只小猪”的故事为例,幼儿大多想要扮演聪明团结的小猪三兄弟,而不想扮演反派角色老狼,这便使得角色分配难以进行。这时教师不应当直接给幼儿分配角色,而是可以通过语言进行引导,“老狼也是故事的主角之一,而且扮演难度要更大一些,能够扮演好这个角色的小朋友该有多厉害呀!谁愿意挑战一下?”这样能够减弱幼儿对反派角色的抗拒,激励幼儿勇敢尝试,换个思路解决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必须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以发挥游戏育人实效为根本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内容生活化、形式多元化和过程独立化,以丰富有趣的游戏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游戏过程中作为辅助者给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晓婷. 信息技术支持下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J]. 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 2024, (05): 57-59.
[2]王先凤.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J]. 科幻画报, 2022, (08): 74-75.
[3]蔡凤姣. 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 [J]. 读写算, 2020, (30):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