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困境与突破对策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困境,提出了具体的突破对策,为有效纾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困境;对策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育小学生以道德发展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任务。纵观如今的道法教学,许多教师因理念存在偏差,教学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结合实践,对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应采取的突破对策做如下阐述。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缺失教学保障,课程形同虚设
道法课程经常出现“吃课”、上“白课”现象,教学得不到保障,原因无非如下:一是师资配置不合理,主课老师兼任,给“吃课”等不良现象提供了便利。二是受应试教育影响,道法课不作为考核学科,难免被忽视。三是缺乏教研团队建设,无“群”发声。道法课最终形同虚设。
(二)无视现实差异,一味照本宣科
不少教师往往无视学情差异,一味照搬教材,不作任何加工。不论教材上的事例是否为学生熟悉,能否引发共鸣,老师只管照本宣科。课堂也就变得千篇一律,失去鲜活色彩。这样操作,违背了教学差异性原则,也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
(三)惯用说教模式,师方独揽大权
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仍被不少教师沿用。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仍成为教学的主宰者。教师独揽大权的做法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体验机会,让本该通过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变成封闭的单向交流,不利于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
(四)脱离课外生活,目标纸上谈兵
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的特征,以为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感悟到了,教学目标就有效达成了。鲜少有引领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继续学习、深入体验,不断建构的实践意识。这样势必造成课堂习得和课外生活“两张皮”,德育目标的落实便是“纸上谈兵”。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突破对策
针对以上种种困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突围。
(一)加强管理建设,实现名副其实
要想彻底扭转不重视道法课的局面,需借力学校的制度来规范。学校要加强课程管理和重视教研组建设来努力提升学科地位。首先学校要尽可能配置专职教师,来实现师资的专业性。其次,推行课堂巡查和推门听制,杜绝“吃课”和上“白课”乱象。再者,要组建教研团队,增强教研组建设,营造科研氛围,打造具特色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最终实现德育名副其实。
(二)重视情境加工,追求量身定制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时,教师要因地制宜,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情境进行合理加工和转化,探索适合本班教学的模式。
如教学《我家的好邻居》,教材上安排了“小朋友发现偷吃邻居王爷爷家稻谷的鸡群”的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要怎样处理才能使邻里关系融洽?但基于农村生活的场景,在城镇课堂运用并不合适。不妨改成:邻居住户的大狗在小区草坪上随地大便的情境。这样改编,量身定制,让道法课堂更具亲和力。
(三)探寻多元学法,打造生本课堂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因此,道法教学要重构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变道德说教者为成长引领者,教学要从价值说教转向价值探究。努力探寻多元学习方式,打造生本课堂,为学生的道德成长奠基。
1.组织游戏,加深感悟
课中可通过组织游戏活动,寓教于乐,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如教学“同学相伴”一课时,安排一项“海岛逃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思考如何做到同伴互助,努力脱险,体会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2.观看视频,展开讨论
课中适机引入视频观看,改变原本单调的说教局面,让学习更有张力。如“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播放青少年吸烟饮酒后诱发不良行为的案例以及毒品的科普视频,并引导讨论其危害性,起到深刻的教育作用。
3.模拟表演,改善认知
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表演家。在道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角色扮演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表演体验教学的优点,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教学《合理消费》时,可安排两学生扮演“孩子”和“妈妈”的角色,演绎 “小学生要买品牌电子手表”的片断。让学生从攀比之心和实际需要等角度思考消费的合理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诚邀名家,现身传教
名人往往具有榜样的力量。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学校资源,邀请专家名人进课堂,言传身教,让教学事倍功半。
(四)理论联系实践,素养落地生根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懂得道德的真实意义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的道德素养逐步得以发展,并且落地生根。
如在《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学习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后去调查校园学生用餐浪费情况。通过调查,学生认识到浪费的可耻,从而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意识,并努力践行 “光盘行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最终实现儿童的知行合一。
总之,道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课标、教材、学情,积极寻求突破现实困境的有效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让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福建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J]. 刘惠珠.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19(3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