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家校共育分析提高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实践措施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着引领学生情绪走向的重要作用。为此,家庭与学校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除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还要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情绪管理的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学生成长为合格的新时代接班人。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实践措施
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学生接触的人与事变得更多,学业压力也相应地增加,需要处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而他们心智不成熟,心理内部稳定性较差,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管理难度和任课教师的教学难度,需要给予重视并加以引导。就现阶段而言,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已成为家校协同共育必须认真探讨和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提高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在负面情绪的作用下,学生对学习可能会产生抵触、排斥心理,不愿意学习,或者学不进去。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开展起来就会举步维艰,成果难以有效。而在积极情绪的作用下,教学效果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会积极、乐于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建立在稳定的情绪之上,若是一个人经常对周边的人抱怨或者发泄不良情绪,很难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反而会被人疏远、冷落。小学生心理内部稳定性差,这也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与他人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心理内部稳定性,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展现情绪的过程中能够考虑他人感受,这样会获得对方的好感,别人愿意与其相处、交往,很多矛盾、冲突也能就此避免。
第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积极、稳定的情绪能够帮助小学生增加社会联结与社会支持,让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时能更好地应对,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换言之,具备积极的情绪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面对问题情境,接受挑战,从而有效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二、基于家校共育分析提高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实践措施
(一)加强对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教育的重视
许多学校都比较注重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学校也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也将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来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这样也就使教师更加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实际上,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重视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教育,提升学生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情绪教育应该是属于德育方面的教育,这样就给了德育教师一定的教学压力,教师也不能更好地开展情绪管理教育工作。学校应该强化情绪管理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要求教师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教育,既可以丰富学科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也要完善情绪管理方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将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教育归类到评价当中,这样就能够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教育的重视,更好地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教育的效果,促进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学校还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联合家长一起重视对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教育。
(二)家校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教育
家庭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在家中时的情绪也会影响学生情绪。教师应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教育。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对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家长不注重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会阻碍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张“情绪检查表”,学生在学校期间教师将对学生的情绪状态记录到这张表中,在放学后让学生带回家里,由家长来监控学生的情绪,教师和学生家长能够加强沟通交流,家长也能够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这样家校结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教育,可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三)围绕学生心理特征制定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案
小学生心理内部稳定性较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即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调节情绪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了解这些。只有清楚学生在情绪管理上的短板、缺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情绪管理方案,帮助学生弥补不足,获得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之前,教师需要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再基于实际学情确定教学管理的方向、目标与方法等。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对待情绪的看法等,方便后期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管理。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情绪管理情况,家庭是学生生活时间最久,也是他们表现自己最真实一面的地方,而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所以通过这一渠道获取信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情况以及调节情绪的能力,知道每一个孩子身上最常见的情绪有哪些,方便后期有针对性地制定情绪管理方案。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教师和家长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外,还要指导他们为未来的全面发展而加强情绪教育,培养其情绪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竹平.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J].教育视界,2020(07):33-36.
[2]赵夕聪.做情绪的主人——小学教师班级情绪管理策略探究[J].教育,20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