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索研究
摘 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很多农民家庭选择到城市打工养家糊口,而将子女留在家乡的寄宿制学校进行学习和生活。但是,近几年来,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儿童在教育、生活等方面问题的报道不断出现,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寄宿制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好的心理素质,就成为了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少数民族;乡村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少年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材,其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家庭的劳动力都在外面打工,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因为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教育,再加上在学校教育在监管等方面也无法弥补家人的关心爱护,很容易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程度的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学校方面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教师要适时优化教育理念
作为教师首先应以身作则,适时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能因为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寄宿生活中,教师要与留守孩子们多多交流,注意对他们的正确指导,尽量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积极地引导其他同学去帮助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在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与沟通中得到更多的帮助,并与其他同学形成有效的联系,以此获得更多的友谊。通过优化教育理念,及时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让留守儿童可以避免出现自卑的情绪,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教师要与留守儿童保持良好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规律,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防止他们的心理上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们可以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交流箱”或是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可以有与教师交流对话的有效途径。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及时查询交流箱,查询学生的信件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教室中或是走廊处张贴展现心理辅导重要性的海报,让学生逐渐形成有问题及时交流的好习惯。
二、强化家庭学校的互动沟通
家庭环境对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很多留守儿童虽然是在寄宿制学校中,但都需要父母适时的关心。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应让学生家长认识到这一点,让家长可以明白并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与学生家长保持紧密联络,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家长意识到关爱孩子的重要性。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不仅要使家长认识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而且要使他们主动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以辅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是有着很多原因的,其中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长是孩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师”,对此即使学生是在寄宿制学校,教师也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家长,在家校交流群中给家长一些关于爱护孩子的意见,鼓励家长多和孩子打电话,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做出一个好的表率,在与孩子打电话或是视频的时候,关心孩子的情绪和感情变化。通过及时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除此之外,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以便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将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更多的了解。
三、开展学生间的互动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个更好的融入集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少他们心中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而且,这样的团体活动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协作和互动,增进学生间的感情。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趣味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增长见识。
在校园内,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场所优势,开出一块区域为学生构建“兴趣乐园”,在其中提供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器材,或是设计绘画室、音乐室等,让学生可以选择喜爱的活动,并以共同的兴趣为动力,让兴趣相投的同学成为朋友,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紧密。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农闲同时大多数学生回家的时候,举办一系列的家庭运动会、感恩父母等活动。通过丰富开展实践活动,让家长可以在活动中多陪伴孩子,以此增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爱护的,这样学生的心理压力也会小很多。
总而言之,现阶段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难题,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品格缺陷和行为偏差等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师应从优化教育理念出发,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通过优化创新教学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以此逐步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获得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梁菊英,吕梅林.浅谈藏区寄宿制学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7(11):138-139.
[2]罗永忠,王丹丹.仡佬族地区寄宿制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116-11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