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
摘 要:生命观念的本质,是对生物学概念、规律、原理的提炼以及升华,也是理解或者解释与生物学相关的现象、分析并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意识以及思想方法。笔者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
关键词:生命观念;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的焦点,义务教育要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其中,生命观念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是学生形成世界观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正确解读生命观念,并持之以恒不断学习,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力求让学生更透彻地领悟生命的本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看待世界的价值观念和生而为人的必备品格。
一、生命观念的内涵
生命观念的本质,是对生物学概念、规律、原理的提炼以及升华,也是理解或者解释与生物学相关的现象、分析并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意识以及思想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理解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变化观、遗传与变异观、群体与共存观等,并能应用生命观念分析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性问题。如果把课堂教学看做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人”,那么丰富的生物学事实就是课堂教学中流动的血液和伸缩自如的肌肉,层次分明的生物学概念就是课堂教学中由骨和骨连结构成的骨骼,而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生命观念,就是课堂教学中主宰一切的神经系统。
二、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渗透生命观念
初中生物的研究主体是生命,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时,应做好课前准备,充分挖掘在生物教材中蕴含的理论知识,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到自我是浸润在生命观念的营养中的,体会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此外,教师应积极学习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灵敏地发挥教学机智,正确、恰当地把知识点前呼后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架构。教师还应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善于抓住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热点,拓宽延伸课程知识内容。教师可以组织探究实践活动充实教学,更灵活轻巧地把生命观念渗透进实际生物教学中。
(一)联系生活情景,建立生命观念意识
教师要顺应课标要求,适时转变教学观念,专心致志地钻研教学内容,并有序地梳理出关乎生命观念的概念,并联系生活实际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充,加深学生学习生物的体验,为建立生命观念打下基础。
初中生处在敏感的青春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还需要旁人适时的引导。中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稳定后,各级学校陆续有序展开正常教学。笔者挖掘此次疫情的各类咨询,融合进生物课堂教学中。笔者专门展示了新冠肺炎病毒的结构,提示学生看出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因此只能寄生于活细胞内,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渗透结构与功能观。在讲授“血液循环”时,笔者把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机器“人工肺”的知识融入到“肺换气”知识教学中,学生通过课本与生活巧妙的融合,感受到医学技术对人类生命的拯救,不仅能唤起其对生物学的强烈兴趣,还能唤醒学生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意识。
(二)整合关联知识,深化生命观念理解
学生从网络、电视、报纸中大量接触了涉及生物学的咨询等,所以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先占观念”。但毕竟还没深入理解,所以学生对“观念”或“知识”存在不全面、零碎化、缺乏科学整合,甚至与客观实际不符合等问题,因此教师可对知识进行重新整理,使之具有较强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比如让学生反复斟酌观念、辨别相近的观念,来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系统的生命观。
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前,学生已具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的能力,学生也探究实验体会过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但对于“食物是如何被完全消化”这个问题,学生还没有直观的感受和系统的理解。教师可搜集形象直观的消化系统简图,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可视化地把知识思维呈现出来,这有利于教师评测学生对该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而有助于及时地对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如此一来,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就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培养了科学思维的同时还加强了求真意识。
(三)组织实验活动,强化生命观念认识
生物课程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可通过各种实验教学大大降低生物课程的抽象性,让学生更直观和深刻地掌握知识。在传统课堂之外,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建自主实验的机会,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感悟能力,如此一来能够充分利用生物实验课堂来深化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识,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教师可利用北师大版《呼吸作用》开展拓展实验课。学生对植物体呼吸作用这个问题往往缺乏直观的感受。基于如此的学情,笔者贯穿教材,采用生活中简便易得的材料器具,有启发性地引导学生在改进教材实验的基础上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三个产物,让学生在既动手又动脑的情况下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另外,教师也可就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植物园中开展活动教学,从植物的生活环境、叶片形态、土壤条件、光照强度等方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实践形态下培养和构建学生的系统观、进化观、生态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进而认识生命的本质。
教师要积极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来灵活设计生物课程教学内容,把握好生命观念与课堂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生命观念的教育工作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对生命观念内涵的理解和分析,创新提炼出适合新课程标准的生物教学方法,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炎,张隆博.初中生物学科生命观念的内涵及教学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4):49-50.
[2]邓治春.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教学之策略[J].考试周刊,2020(31):115-116.
[3]蒋雅静.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