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数字化教学案例分析

王霞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4年1期
江苏省丹阳市吴塘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也开始与各个领域融合,推动发展。本文以苏少版八年级欣赏课《敦煌石窟》为例,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开展数字化教学,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对《敦煌石窟》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初中美术;数字化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前

借助国家教育资源库与互联网,教师搜集与敦煌石窟有关的教学资料,然后结合本班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大纲,制作教案,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能够引导学生在教材与教师发布资料的观看下进行预习,还可让有条件的学生自主借助互联网收集与敦煌石窟有关的资料。面对学生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可通过学习平台上传给教师,教师根据问题调整教案。

在课前,教师设计与此次欣赏课有关的课件,做好备课,制作前置性学习单,为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搜集与《敦煌石窟》有关的图片与视频资料。教师回收学生上传的学习任务单后,依据此发现问题,优化教案。

本环节的跨学科设计,将美术与历史融合,让学生在查阅历史资料,观看历史视频与图片时,对美术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此学生经过自主预习,对敦煌文化与敦煌石窟有一定了解,为后期教师教学奠定基础。同时还缩短了教师课中讲解知识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中

课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可为学生构建文化旅游的情境,借助数字化展现“敦煌”的场景,将学生带出教室,走进并欣赏敦煌石窟,让学生“身临其境”欣赏洞窟中的壁画,增强学生们的视觉体验感。然后将数字化欣赏壁画再与敦煌相关的动画剧融合,让学生在多元欣赏中提升审美品质。

(一)情境导入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为学生创建敦煌旅游的情境,借助信息技术与虚拟技术,让学生走进敦煌,设身处地地欣赏敦煌与敦煌壁画。接着播放关于敦煌历史的视频,冲击学生视觉,加深学生对敦煌石窟中艺术与文化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让学生挖掘与感受古代艺术风情。在此借助虚拟化技术创建情境,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敦煌壁画艺术特点,并能在此过程中加强对敦煌壁画的认知,为新课学习做基础。

(二)讲解新知

此环节,教师将收集到关于敦煌石窟的详细图片一一向学生展示,通过外径到内饰的展现与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敦煌壁画的内容、艺术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在欣赏完外景图画后,提问“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要深入了解的内容”在此让学生结合敦煌石窟的地理位置、大致规模等回答问题,说出感想。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基础上,再做出详细的介绍,如敦煌石窟的数量、石窟内部敦煌壁画的呈现模式等,尽量做到详细讲解,帮助每一名学生答疑解惑。接着,教师借助“数字敦煌”资源库,为学生查找洞窟的全景,带领学生详细参观每一处风景,并配以石窟内部的景色,让学生在教室中就完成了旅游,了解到敦煌石窟的内景。在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石窟的认知程度,结合后期讲授的石窟背景等内容做出讲解。对于带领学生参观敦煌石窟壁画与内饰的讲解,可以结合莫高窟中的壁画《狩猎图》图片,借助数字影像,帮助学生清晰地观察《狩猎图》。再使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对莫高窟中的《双飞天》内饰进行观察,以对比的形式了解“飞天”艺术形象,让学生了解敦煌石窟壁画中色彩、纹饰与构图等方面的特点,以此辨析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在学生的总结下,教师讲解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库,带领学生欣赏敦煌石窟的景色与内部的壁画,让学生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石窟中旅游,对艺术的观察更加直观,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在数字敦煌资源库中,使用全景功能,更立体地呈现壁画样貌,让学生看到敦煌石窟中,壁画与内饰的全貌和更多细节,增强审美素养。

接下来借助课件,为学生播放《谁才是乐队C位》的云游敦煌动画剧。此动画剧一共两分钟,将现代动画技术与敦煌壁画结合,让学生在数字技术下,感受在壁画中的“伎乐飞天”,另外壁画中的阮咸、横笛、拍板等也可通过数字技术,通过有声奏乐让学生感悟。学生在观看完动画剧后,加深印象,然后在造型与色彩构图等方面上进一步赏析,体会鉴赏方法。在此运用的是寓教于乐的形式,以学生喜欢的动画促进学生学习,并在壁画数字化的科技探索中,让学生跨越时间空间,感受壁画故事。

(三)课后总结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互动,完成教学内容的总结,如敦煌壁画的特点,为规模大、历史久、数量多、色彩艳、绘画技术高等。当学生完成鉴赏后,教师布置作业:请你运用课中欣赏壁画的方法,独自赏析一幅壁画作品,制作作品鉴赏卡。以此帮助学生升华情感,感受敦煌壁画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建立文化保护意识。

三、课后

本节课是一节欣赏课,课中要学生先掌握一定历史背景知识,但是部分教师对此部分教学的理解有偏差,认为只要自己多讲,学生就能理解知识,因此,这种枯燥的讲解方法,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但是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结合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为学生开展数字化欣赏活动,可以提升学生视觉体验感,逐渐增强美育素养。

综上,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数字化教学,助学生建立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能够高效地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先进的学习体验,打造新时代高科技的美术课堂,促使学生的思维认知、交流形式、学习方式环境等都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春玉.“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多元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1,23(23):98-99.

[2]赵阳.浅谈数字化时代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数字通信世界,2021(10):283-28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