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谈戏剧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同时要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语文教学中乘戏剧之东风,通过四个教学策略,将戏剧和剧场的技巧,运用到教学中来,引领孩子步入戏剧化教学的“桃花源”,让学习更有戏,感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戏剧化;提高乐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同时要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台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逐步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能力的实践,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国家为了实现21世纪新型素质教育体系,提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维一体”目标的达成。课程内容方面,强调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生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对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我在语文教学中乘戏剧之东风,将戏剧和剧场的技巧,运用到教学中来,引领孩子步入戏剧化教学的“桃花源”,让学习更有戏,感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戏剧化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戏剧”词源于希腊文“drainein”,意思是“去做”。目前学者对于“戏剧”的定义很多,例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道:“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集文学、乐、舞蹈等艺术为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通俗来说,戏剧就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去展现一个故事的发展进程,其中需要多种艺术形式的配合,例如音乐、舞蹈。由此可见,戏剧的重点还是在人,这与新课改当中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观点不谋而合。
张晓华教授说过:“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教学方法。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的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教学策略指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观察、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地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做中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经验。”
国内著名教育家李婴宁认为,戏剧化教学是借鉴戏剧的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把教学目标隐蔽于戏剧表演活动中,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戏剧化教学策略,使学习者在放松的状态下,从乐趣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和陶冶情操。
戏剧化教学的特点决定它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趣味性
戏剧教学将语文知识融于戏剧表演之中,用戏剧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合作性
戏剧化教学突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减轻了传授式教学的压力。在戏剧表演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促使学生融洽相处,在合作中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戏剧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把戏剧活动融入语文课堂,创设多彩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教师讲授过多,孩子参与不足,缺乏创造性的表达,阅读评价单向,缺乏互动性的反馈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下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戏剧化教学以其丰富的内涵艺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打开了新的一扇窗。戏剧化教学是立足于语文教学基础之上的语文戏剧教学。它遵循语文学科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简单地讲,小学语文戏剧化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孩子非正式地通过戏剧活动来读文、识字、学句、表达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我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戏剧情境,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理解课文内涵。戏剧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一定的感觉(听觉、触觉、视觉、嗅觉等)练习,帮助孩子们增强感受性和同理心。教学中,我熟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并利用多元化的戏剧元素,构建戏剧情境,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比如,在上《狐假虎威》一课时,我采用了戏剧教学法,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让孩子们看着多媒体演示,仔细聆听老师朗读,并要求他们边听边想:狐狸是怎样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随着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孩子们在座位上也开始摇头晃脑起来了,有的竟然还跟着老师朗读节奏做起了动作。显然,孩子们已经进入了教师用语言和画面创设的语境中了。情境表演是儿童喜欢的表现形式。《狐假虎威》是篇声情并茂的文章,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因此,我趁热打铁,请一个个小组的孩子分别戴上各种动物的头饰表演,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的孩子当演员。孩子把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表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这也就反映出孩子们已经把课文内容读懂了。戏剧化教学就这样,能够通过创造有趣和有意义的情境,让学孩子们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从单调的听讲变成多彩的体验,激发孩子们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二)举行课本剧大赛,让学生演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在五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的相关课文后,举行了课本剧大赛。
表演前,从选剧本到分角色,从做道具到改台词,学生们全身心投入,积极地准备;表演中,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入发掘人物形象与特征,把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勇敢无畏的武松、心怀大爱的海力布、诡计多端的白骨精等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一部经典名著,唱响了水泊梁山;一曲忠义之歌,经久不衰近千年。如同学带来的课本剧《景阳冈》让我们又一次深入地认识了机智、豪放、倔强的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演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与历史对话,与作家为伍;与名著为友,与博览同行。开展以课本剧大赛为形式的读书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转换与延伸,将课本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体验语文的魅力,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使学生在其中学以致用,获得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和领悟,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掌握,更是对中华文化经典的传承。
(三)戏剧化教学与绘本阅读有机结合,让阅读变得丰富、深入
绘本就是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是画出来的书”,以图为主,部分还附有少量文字,所以,需要有人理解图中的意思,才可以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在许多发达国家绘本早已深入各个家庭,孩子们在绘本的滋养下长大。通过绘本,他们听了故事、看了图画、学了知识,潜移默化地建构起了精神家园,培养多元智能。在低年段的绘本阅读教学中戏剧化教学是有天然优势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天生就有表演欲,他们就像演戏一样,会编故事、角色扮演、创造情节……绘本阅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适合去发展教育戏剧的方式。戏剧是综合的艺术,它具有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艺术潜质,更具有文学内核,也就是说戏剧是有故事的。绘本同样具备了这些艺术潜质。只不过绘本是平面的,更多诉诸于视觉、美术。绘本的故事性、叙事性、角色设定等等,都为戏剧的“立体”起来呈现提供了扎实基础。创作一个剧本很难,需要很多功夫,而绘本本身经过重新提炼,就能成为剧本。人物、故事、情节都具备了,只要重新组合相关的元素,就能进行教育戏剧表演活动了。作为语文老师和孩子的妈妈的我读了相当多的绘本,知道绘本的价值,为了消除孩子们单纯地听绘本的烦闷,我把教育戏剧的理念和活动融入绘本的阅读和教学当中,让平面的绘本变得立体起来,便于孩子们进入戏剧情境去体验和创造。
我在引导孩子们看系列“人与小动物友好相处”方面的绘本时,为了让孩子好好品味绘本中的细节以及领略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懂得呵护幼小生命,我在带孩子看了《我和野生动物朋友们》《云飞的小公园》《滚远点》《动物奥运会》《鸽子的天使》等绘本后,在班上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了主题为“呵护生命”的戏剧表演。让学生以另一种奇特的方式感悟绘本内容、发现绘本传达之美,还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需求。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这次戏剧表演唤醒了孩子们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颗美好的种子,明白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地球生命的一份子,需要尊重和爱护。教育戏剧的形式多样、有趣,能将绘本故事从平面走向立体,两者的联合就像知名编剧和导演的协作,让我们的绘本阅读课程更有趣,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去阅读绘本、感知绘本内容,富有艺术创造性。
(四)亲子戏剧表演,越演学习越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很多家长都比较年轻,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我平时借助家长群与他们沟通,希望他们正确看待孩子的语文学习,配合老师多鼓励孩子,并给予指导、帮助。我在班级介绍了一种新的加强家校沟通,在快乐中促进孩子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增进亲子感情的方式——亲子戏剧表演。
亲子戏剧表演更加注重亲子间的互动,对于孩子来说,它不仅拥有有趣生动的戏剧模式,还能让孩子在玩中学,激发孩子的多种能力,比如探索欲和求知欲等。对于家长来说,每次亲子戏剧表演的互动都是一次有爱的亲子体验,能拉近亲子距离,增进亲子感情。与此同时,亲子戏剧表演能让孩子和家长可以在不同的故事场景中,扮演不同关系的角色,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力等多种能力。在亲子共同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增多,通过这样的形式,能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理解彼此,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养成。通过亲子戏剧表演,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故事,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同时能教会孩子表达爱,有助于促进亲子感情,能让孩子更好地体会到爱的教育。亲子戏剧表演跟亲子阅读相媲美,在充满爱的氛围中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明白道理是一种多么幸福的学习方式呀!
三、实在评价,持续动力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要想让孩子的戏剧表演兴趣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要有一套多元评价、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在戏剧表演方面带来不竭动力。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对学生的戏剧表演情况进行评价。一是通过小学生戏剧表演评价表来评价孩子一个月的戏剧表演效果。二是戏剧表演定级制度。
(一)戏剧表演评分表
(注:评价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变更,根据完成评价具体内容要求的条目多少,评价等级为几颗红星)
(二)评价激励策略:戏剧表演“三士”制度
小学士:每个月完成老师要求进行戏剧表演的任务,表演中要讲的内容比较熟练;小硕士:每个月完成老师要求进行戏剧表演的任务,表演中要讲的内容熟练,连续两次表演80分以上;小博士:每个月完成老师要求进行戏剧表演的任务,表演中要讲的内容非常熟练,连续两次表演90分以上。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我相信,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大量表演活动,孩子们长大后对童年时光会有更多美好的记忆,人生道路的起点也走得更为扎实。”看着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越来越喜欢戏剧表演,看着他们表演时露出纯真的笑容,看着表演后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我由衷地感到幸福。但完善语文戏剧化教学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和引领孩子们在语文戏剧化教学的“桃花源”里继续探索,让学习更有戏,让学习更有趣。
参考文献:
[1]黄爱华.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戏剧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2.
[2]贾飞雪.具身认知视野下小学语文戏剧教学法的行动研究[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