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路径探析

潘肇英
  
科学与财富
2023年24期
佛山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  要: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覆盖到哪里,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贯穿国有企业混改全过程。本文旨在探讨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的路径,通过分析其意义、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党建提高公司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混改党建;公司治理;交叉任职;三会一层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已成为国内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将党建和公司治理两者相融合,推动多种所有制资本良性流动和合理配置,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是“十四五”期间推进和深化国企混改的着力点。

一、坚持党的建设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治保证

混合所有制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其特殊的所有制结构和组织形式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作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其融合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国企混改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并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依托,坚持发扬和落实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在生产经营决策中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确保企业发展不偏航,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利益保持一致。

(二)强化党的思想建设,凝聚发展的正能量。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而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国有企业混改中,以抓好理论武装、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党性教育理论学习、道德建设等工作为落脚点,有利于将广大党员、员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上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坚持党的组织建设,夯实企业人才基础。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有利于把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抓好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改革促激励的使命担当,更好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四)坚持党的制度建设,筑牢企业监管防线。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制度笼子越织越紧。健全完善混改企业的监督管控机制,以制度法规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来调解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支持“三会一层”依法行使职权,把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的导向树起来,更好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二、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存在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实现了各经济成分的资源互补,满足“国民共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需求。但由于管理模式、治理结构、分配机制等不和谐的因素,使得混改参与主体中国有企业“不愿混”和民营企业“不敢混”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治理主体多元,沟通成本较高。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和组织形式相对于传统企业更为复杂,往往涉及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等多个参与主体,使得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之间存在沟通不畅、信息闭塞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有效融合。

(二)核心诉求兼顾面多,利益分配平衡点难。不同所有权方面的利益、权力和责任不尽相同。正是由于混改企业参与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得各投资主体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分歧、矛盾和冲突。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和党建工作有效整合的重要挑战。

(三)治理理念差异,协同效应不够。在混改企业中,党建工作和公司治理的职能和作用不完全一致。党建工作强调党员教育、组织建设、思想引领等方面,而公司治理强调的是企业管理、规范运作、提升效益等方面。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发挥作用,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面临的难题。

三、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的路径探析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实现国企混改深化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紧扣企业主责主业的实际,充分发挥党建的优势作用,把参与主体、全体职工价值共识凝聚起来,才能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党的领导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党的建设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多元化产权主体参与混改企业生产经营,衍生出全新的管理模式,需要在推动企业决策流程优化、董事会结构调整、股权激励设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指导和监督作用,确保企业的发展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真正形成富有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1.坚持实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混改企业通过积极探索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机制,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使党组成员遵循法定程序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双方及时掌握日常生产经营的关键信息,共同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有助于实现国企混改的常规化运营。

2.落实“先党内,后提交”议事决策机制。参与决策是企业党组织重要职责。混改企业应明确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重要事项,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落脚点。同时,坚持以“先党内、后提交”的方式,使党组织参与“三重一大”问题决策作为必经程序,确保党组织在重大决策上发挥“把关定向”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以业绩贡献为导向,构建市场化分配制度。为加强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混改企业治理结构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公平分配利益。

1.明确目标责任,优化考核体系。多劳多得,前提是劳动是有效的;技术可以参与分配,但技术要能带来价值,被市场认可。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引导混改企业突出考核重点,以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为契机,建立以“一利五率”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紧扣经营发展的痛点、难点和重点,客观厘定经营主体的业绩和结果这个“硬标准”,刚性兑现薪酬待遇,使得企业决策、治理、管理与市场经济要求更加契合。

2.倡导实干,实绩用人。人才是企业发展永不枯竭的创新资源和战略资源。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党组织要牢牢抓住人才这一关键资源,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正确鲜明的市场化选人用人导向,在通过绩效管理来进行人才的选、育、用、留方面下功夫,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绩效文化氛围。

(三)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管控护航发展。企业的中心任务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逐利基因天然地决定其会放弃本身主业而投身其它高利润率领域实现短期内的高速增长,这无疑增大经济风险。而混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标准就是做强做优做大主业。

1.纪检合规组合发力,持续提升监督质效。一是瞄准深化国企混改、工程招投标、物资服务采购、选人用人等关键领域的反腐败工作,充分整合党建、纪检与风控、审计等工作,加大问题线索收集力度,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及时发现解决“七个有之”问题。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二是推动建立合规专项培训制度,聘请专业法律人员对员工开展针对性法律培训和考核,提升全员合规意识。

2.强化教育协同联动,使廉洁文化深入入心。一是与企业各层级签订《诚信合规承诺》,制定《合规手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规宣传活动,强化廉洁风险防范,共同推进廉洁合规文化融合发展。二是在绩效考核目标责任中,有意识地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混改企业的考核内容,严格奖惩,增强混改企业经营班子守纪律、讲规矩、廉洁从业的自觉性,从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三是加强有关经济审计工作,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作为今后干部考核、任免、升降职务等的依据,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不闯红线、不触底线。

参考文献:

[1]彭斌、庞欣.嵌入式领导:新时代党的领导融入国企治理体系的机制分析——以组织、责任与制度为分析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9-16,共8页。

[2]周少燕、王秀.“十四五”时期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任务、难点与突破思路[J].财会通讯, 2021年第16期7-12,共6页。

[3]强舸.创新混改企业党建体制机制:问题导向与实施路径[J].理论视野, 2021年第9期71-77,共7页。

[4]李涛、方江燕.党组织建设与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研究--基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经验证据[J].南方金融, 2021年第9期32-43,共12页。

[5]陈晓华.从党建视角探索新时代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J].理论探索,2019年第3期21-27,共7页。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