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微观经济学农产品价格弹性的农业共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研究
摘 要:基于微观经济学中价格弹性的理论,对农产品生产、营销过程中供需与价格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通过现状,明确农产品供给侧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显著特征。以此为依据,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结合现有资源,立足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实现农产品供给侧结构的优化。结果表现,现有问题主要体现在行业对自身发展认知存在偏差、农产品的二次开发收到忽视等方面;通过结合云南省相关政策、中国农业发展需求,提出打造本土特色农业品牌、成立地理标志联盟、构建农业知识产权平台三方面入手,加速行业升级,实现农产品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 ; 农产品 ; 供给侧改革 ; 价格弹性 ; 谷贱伤农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推进,农业得到大力的发展,粮食的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粮食供不应求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体现在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高质量农产品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问题主要在与供给侧。
1.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对农产品价格弹性的分析
1.1农产品的微观经济学需求价格弹性
在微观经济学中,价格弹性指的是一种商品其需求量相对变化百分比与价格相对变化百分比的商,其受影响的因素有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消费者的总支出比重、商品的重要程度和商品的用途广泛程度[1]。商品可替代程度越低其价格弹性越小;商品占消费者总支出比重越小其价格弹性越小;商品越重要其价格弹性越小;商品用途越不广泛其价格弹性越小[2]。农产品作为社会重要生活必需品,有着可替代低、总支出占比小、商品地位重要、使用范围单一等特征,因此其价格弹性相对较低,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类别,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其需求量相对变化百分比受价格变化百分比影响相对较小[3]。
1.2价格弹性对农产品总收益的影响
根据价格弹性理论,当农产品的价格变化时,对消费者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如果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战略,消费着的需求量提升是不足以弥补降价带来的利润损失的,这就是谷贱伤农的原因;相反,如果设法提升销售的单价,需求量的减少是可以靠价格的提升弥补的。因此通过对农产品价格弹性的分析可以得出,通过提升农产品价格的发展战略可以切实提升农户与经销公司的利润率与总收益[4]。
1.3 谷贱伤农的成因与对策
综上所述,造成“谷贱伤农”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因为农产品的需缺乏弹性的,除了这个最基本的原因外,还存在着其他许多现实的原因,比如农产品的流通层次,保鲜效果,运输成本和某些不良商家投机取巧等问题,这些也是造成“谷贱伤农”的现实原因。
农产品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却不能同步提高,这是经济学的悖论。实践证明,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增加农产品技术含量,依托技术创造农产品增值点,传统的农产品原始产品已经很难在市场中获得丰厚利润,通过引进食品加工技术、关注食品营养,再配套适当的品牌宣传与推广,增强农产品的增收能力。
2.基于农产品供给侧结构的问题解析
2.1农产品行业自身发展认知存在偏差
我国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个体农民经济为主,受我国农产品产量与规模的影响,近年来对农产品生产的导向主要还是以提高产量与扩大规模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产品的质量与市场的需求不够重视[5]。同时在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销售方向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偏差,没有着力发展能够重点突出市场竞争里与品牌影响力的高质量农产品,导致农业产业主要提升产量而忽视质量发展的状态,使得农产品在整个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2.2农产品的二次开发受到忽视
目前,我国农产品主要是以直营直销为主,农产品的产量在快速增长,但是农产品的加工、包装水平依然较低,整体体现出规模较小、加工粗糙、损耗较大等特征,大部分的农产品不能实现有效利用,农业附加值低,进一步导致市场竞争力弱[6]。
3.农产品供给侧结构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打造云南本土特色农业新品牌
通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结合农业新技术,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牌、高质量、深加工的特色农产品[7]。聚焦茶叶、花卉、咖啡、水果、药材、肉类等特色产业,依托产业园,引进专利、技术,与传统农产品有机结合,通过对农产品深度挖掘、加工,打造一批高新技术农业企业。同时可以协助企业申请政府项目、补贴、创业基金保障企业资金运转。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加快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云南品牌矩阵,把好产品变成好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收,为农民增收。
3.2成立云南特色农业地理标志联盟
成立云南特色农业地理标志联盟,整合和共享地理标志相关资源,推动制定地理标志产品的规范和标准,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发展[8]。
建设基于“一物一码”可追溯的诚信认证系统,提高云南特色产品的公信力与含金量。实现高效盘活高原特色农业资源,将产品品质精准传导给消费者,让品牌产品“卖得出、卖得快、卖得好”,实现农产品的弯道超车。
同时可以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对于市场上标识造假、私自滥用等不法现象进行维权,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相关维权服务[9]。
3.3构建云南省农业知识产权平台
以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为主导,吸引各高校、各科研院所,整合相关专利资源,打造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知识产权库,打造云南省最大的农业行业专利平台,同时组织库中优质专利进行展示、路演,促进专利授权与成交,打造出农业知识产权汇集、展示、运营、交易、维权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10]。
4.农产品供给侧结构化改革的市场预期
4.1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吸收优质专利资源,结合原有商业途径,开发高附加值农产品,扩大产业链,优化产品路线与销售渠道,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发展上限。
企业引进专利资源可以获得政策扶持,拓宽资金来源途径,可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补贴,也可以以此申报政府项目、基金等。
4.2对行业的影响
引导农副产品企业结合新兴技术,将专利、技术引流到整个行业中,激化行业竞争,引领一批高新企业打破原有市场藩篱,拓展第二赛道,重组市场格局。引领整个行业往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方向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供给侧结构化改革不仅仅是农户的改革,更是下游企业面对市场的改革,深化创新调整农产品比重,提升农产品自身价值与附加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推送农产品与技术要素有机结合,加速产业发展与技术流动。本研究基于微观经济学价格弹性原理,从农业供给侧的角度,详细分析目前农产品面临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一系列创新、可行的优化策略。通过无形的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借助有形的手,合理利用农产品扶持政策引导,增强农产品研发、加工能力,大力推动农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Hoag A J , Hoag J H .Price Elasticity[M].
[2] Bijmolt T H A , Heerde H J V , Pieters R G M .New Empirical Generalizations on the Determinants of Price Elasticity[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5, XLII(2):141-156.
[3] Andreyeva T , Long M W , Brownell K D .The impact of food prices on consum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food.[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0,100(2):216-222.
[4] 李春仙.基于增加农业总产值的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路径研究[J].理论月刊, 2018(8):7.
[5] 吕海宁.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农产品结构优化机制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 2020, 40(8):5.
[6] 魏益民.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10):2.
[7] 刘斌, 林正, 黄毅.培育更多"三品一标"品牌 推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先锋, 2016(9):2.
[8] 曹新明.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之完善——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为视角[J].知识产权, 2007, 17(1):6.
[9] 吴晓庆, 詹晓娟, 胡峻豪.基于RFID和二维码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设计与实现[J].高师理科学刊, 2021, 41(1):5.
[10] 温小林, 张玉军, 李国平.知识产权与农业现代化的经济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2):3.
作者简介:沐倩,1992年7月,女,汉族,云南昆明,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王晓梅,1991年7月,女,汉族,云南保山,硕士,初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运营管理,工程资源,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