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的探索

王兴超 严立恩 刘瑞艳 陆敏
  
科学与财富
2023年33期
山东泓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 临沂 276400

摘 要: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性质,并探索通过人工干预来优化和改良微生物菌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通过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菌种,提高微生物生产的效率、产量和质量。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应用,以期为促进行业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探索

引言

最早的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是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的方法进行的,这种方法可以针对特定微生物进行培养和筛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选育技术也不断涌现,包括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抗性育种等技术。诱变育种是通过物理、化学或复合诱变剂处理菌株,提高其突变频率,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基因工程育种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菌株,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重组菌株;抗性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特定抗性的菌株,提高其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微生物基因组的精确编辑,从而实现对微生物性状的精确调控;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菌种选育和发酵过程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这些技术的发展为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的流程

1.1菌种分离和筛选

菌种分离和筛选是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的第一步,通过从自然界或发酵工业废水中分离和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菌种,以获得适合特定发酵过程的微生物菌株,常用的分离和筛选方法包括富集培养、划线分离、涂布分离、显微镜观察等。

1.2菌种鉴定

鉴定分离得到的菌种是否具有所需性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和基因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包括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荚膜染色等,可以初步鉴定菌种的分类学地位,基因鉴定可以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等方法,确定菌种的种属关系和系统发育地位。

1.3菌种选育

菌种选育是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的核心环节,常用的选育方法包括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抗性育种等。

1.3.1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或复合诱变剂处理微生物菌株,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改变其性状,这些突变可以是基因点突变、基因缺失、基因插入等,这些突变可以使菌株在生长速度、代谢产物产量、产物质量等方面得到优化。物理诱变是通过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处理菌株,使其发生基因突变,这些物理因素能够引起DNA链的损伤和修复错误,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化学诱变是通过化学诱变剂处理菌株,使其发生基因突变,常用的化学诱变剂包括碱基类似物、烷化剂、叠氮化物等,此类化学物质能够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复合诱变是通过物理和化学诱变剂联合处理菌株,使其发生基因突变,可以增加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提高筛选到优良性状突变株的概率[1]。

1.3.2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育种技术,通过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菌株,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重组菌株。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最初基因工程育种主要依赖于质粒载体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等工具酶,通过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菌株,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采用更为高效的基因转移和表达系统,例如人工染色体、转座子等,使得基因工程育种更加高效、可靠。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发展,为微生物菌种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精确、高效地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菌种,为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1.3.3抗性育种

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中的抗性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特定抗性的菌株,提高其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抗性育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天然抗性筛选到现在的基因工程抗性育种,逐渐实现了从表型到基因型的转变,最初的抗性育种主要是通过筛选自然界中存在的具有抗性的微生物菌株,这些菌株通常具有较好的生长和代谢能力,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生存和繁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物理、化学诱变等方法诱导微生物菌株产生突变,从中筛选出具有抗性的突变株,此类突变株通常具有较好的生长和代谢能力,同时也可以适应更加恶劣的环境条件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基因工程抗性育种技术,通过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菌株,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重组菌株,重组菌株具有更加稳定的抗性和更好的生长和代谢能力,为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1.4发酵条件优化

发酵条件优化是提高微生物生产效率和产量的关键环节,发酵条件优化包括多个方面,例如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控制温度和pH促进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控制溶解氧浓度等方法,实现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精确调控。常用的发酵条件优化方法包括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响应面分析等。单因素实验是通过逐个考察各个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找出最佳的因素水平;正交实验是通过设计多因素实验,分析各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找出最佳的因素水平组合;响应面分析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找出最佳的因素水平组合[2]。

2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基因组编辑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对微生物基因组的精确编辑。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敲除或插入特定基因,实现对微生物性状的精确调控,提高微生物生产的效率、产量和质量。第二,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建立菌株筛选模型、预测模型和优化模型等,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菌种选育和发酵过程优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为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是微生物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微生物生产的效率、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微生物菌种选育技术将更加精确、高效和智能化,为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吴峥,雷敏,蔡俊.产胞外谷胱甘肽酿酒酵母的诱变选育及发酵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03):201-207.

[2]韩笑,杜春梅,李玉婷等.基因组改组技术在微生物育种方面的应用[J].中国酿造,2022,41(11):7-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